大学生创业助推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的内核与边界

2021-01-29 13:15王小龙
社会科学家 2021年2期
关键词:助推旅游业旅游

王小龙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仅包含知识教育水平的不断成功,而且还体现在人们就业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创业是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指针,而旅游业作为一种汇集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第三产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动力之一。从事旅游业需要大量的优质人力资源,将旅游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既是推动农村发展,落实共同富裕和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又能够实现大学生就业的目标,促进就业这一民生之本问题的切实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乡村富裕,农民增收,大学生创业一应目标逐步得到实现。目前学界对此关注度更为集中其积极效应和经济价值层面,对于其背后的内核等根本问题以及边界约束问题,认识程度不足,致使出现了前端政策呼声雷动,中端寂静无声和后端发展乏力等窘境,为更好地解决好旅游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促进大学生创业群体的发展,我们探讨这一问题的内核与边界。

一、大学生创业助推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的内核

大学生创业是我们新时代对人力资源质量进行优化的有益举措,发展乡村旅游业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更是一项惠泽亿万农民家庭的民心工程,那么对于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已然成为学界近年来的聚焦之处。回顾我国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最早始于1989年,90年代初到20世纪末的十年间研究增长缓慢,2000~2014年研究成果增长较平稳,2015年开始研究成果迅速增长,且至今一直维持着很高的研究热度。究其原因可能是实践的发展推动理论的完善,而消费意愿、政策支持及乡村旅游作为农村产业融合的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模式也促进了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也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正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机遇(程兴亚,2019)。当前许多学者认同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两者之间存在耦合互动关系,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王庆生等,2018);另一方面,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发展具有多方面积极影响,有力地契合了新时代国家发展[1]。应该说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台更是成为促成乡村旅游的关键契机,与此同时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思路。学界对于大学生创业助推乡村旅游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议题,关注度较高,也获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在报纸期刊上有重要的成果出现。但值得注意的是,就从理论深度上看,目前对大学生创业融入旅游业的探讨大多集中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育和技能培育方面,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契合远远不够,从创业视角看,现有成果大多立足于学校的创业扶持政策落实上,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过程中,以旅游业为发展契机的真实需求捕捉度欠佳,甚至可以说未能抓住其根本问题,这也是我们探讨这一问题的出发点与创新之处所在。

大学生创业助推旅游业促进乡村振兴的问题域具备足够厚重的理论研究必要和实践探索价值,那么如何深刻把握这一议题背后的内核性问题,并由此探究其研究边界是我们着重需要思考的关键。一方面,从大学生创业这一端看来,大学生创业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受制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构局限,高等教育群体的就业必定是与市场充分接轨,同时代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步的,当前大学生就业进程的推进,以旅游业为例,除原有的传统旅游业岗位需求之外,如何在巨量的大学生就业群体中,尝试创设新的就业出口,是党和国家政府一直高度关注和探索持续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尤其是从旅游业这一视角看,发掘旅游的潜力,探索乡村旅游的独特价值市场已经引发足够的关注,形成较为可观的市场效应。但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到,乡村旅游以及由此形成的民俗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以及互联网旅游开发等多种形态,这其中的关键核心问题尚未达成共识,由此形成的认知与实践边界问题亟待理清。为此,我们拟从关键规律、核心议题和重要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大学生创业助推旅游振兴乡村的内核问题。

(1)深刻把握关键规律

谈到关键规律,规律是区别于外在表象的深层次内核与本质要求。大学生创业与乡村旅游业的融合,是涉及社会知识群体与产业结构优化的重大问题,这其中既有政策导向,主体参与,同时还包含着科技融入,社会组织角色参与以及学校、家庭等社会不同利益攸关方的诉求。为简化表述的歧义和排除其他因素干扰,我们在这里做三个层面的规律概述。

第一个规律维度体现在大学生助推旅游振兴乡村发展的参与主体机制。具体看,大学生与基层政府党组织,以及乡贤带头人,技术骨干,社会化组织动员力量的有机结合。具体要从把握自身发展特点出发,集思广益,深入发掘优势,尽可能地动员广大农户参与,抓好关键主体,一方面是需求主体,如游客的需求,大学生群体旅游创业的需求,乡村村民和政府发展的真切需求,社会组织参与的直接需求以及市场导向的显示需求。另一方面是供给主体,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乡村旅游资源的供给优势与弊端,地方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融入旅游行业的相应政策及政策救济导向。上述主体参与的根本导向在于如何尽最大可能调动大学生群体参与创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他主体对此的支持力度,体现出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内在机制,与此同时围绕乡村旅游这一核心资源出发,整合以大学生创业群体为核心力量,参与到优化乡村旅游资源,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初衷与最终目标。以途牛网为例,这是大学生创业与旅游业密切融合的真切产物,2001年东南大学的本科生于敦德和严海峰积极参与学校“先声网”的创办,积累经验,并在学校政策扶持下,吸收校外企业的风险投资,进入旅游行业创业,创业历程的开启,首先发端于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发掘,受制于技术条件和运作成本的限制,1万多个旅游景点数据都是他们自己组织员工手工录入,进行整理上传的,这其中乡村旅游资源占比就有六成之多,也正是乡村旅游资源的独特性,获得了游客和网民的好评,为途牛这个旅游业大学生创业品牌的发迹奠定了重要基础。在于敦德看来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明显,厚重底蕴和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人文气息和乡村风情都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源头,但如何整合政府政策支持、调动大学生创业积极性与方向意识,获得更多社会组织化力量的扶助,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内容,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协同意识与规律机制。

第二个规律维度体现在大学生助推旅游振兴乡村发展的协同规律机制。具体来说,它主要指政府主动,骨干带动和科技驱动,这里三动的核心意涵是融合、合力与协调。事实上,在旅游行业推动大学生创业,并非新鲜之举,旅游行业一直都具备吸纳众多就业人口的优势特征,在岗位和市场包含度上都颇具优势,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吸收大学生就业更多的是市场主动和政府适当推动,较少出现专门由政府主导的大学生进入旅游行业进行创业的相关举措做法,但在新世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我们政府开始逐步进行有意识地转型,角色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变化。这其实都是在一定程度上不断促成协同规律机制形成的积极举措,事实证明,政府的主动,带来的一定是大学生创业群体中的骨干带动,以及社会科技力量的广泛参与驱动。国家日益重视社会科学技术力量的发展,尤其是国产技术实力的高速进步,都为达成这一协同规律机制创设了重要条件。例如携程和马蜂窝网等旅游企业对互联网旅游产品的探索将城市与农村地区纳入统一旅游市场的众多APP开发举措,逐一在彰显这一协同机制的多方力量。

第三个规律维度体现在大学生助推旅游振兴乡村发展的法治与道德统一的规律机制。一方面是保护和鼓励自主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同时另一方面是从法律层面予以保护,对大学生在旅游业中的自主创业行为予以支持和保护,尤其是充分切实保护其合法利益,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促成良性的社会法治软环境氛围构建。2019年是乡村振兴战略高效实施的关键一年,大学生创业举动在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除了日常宣传工作以外,国家和地方立法、执法和司法部门纷纷围绕保障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权益给予高度关注,先后出台多部相应的部门法规和规章制度。例如给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创业证明和工商手续申报备案机制等等,尤其是涉及旅游等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层面的议题与政策,进行了专门性的要求与规范[2]。

(2)紧密抓住核心议题

大学生创业助推旅游实现振兴乡村的初衷在于用好大学生这些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将乡村旅游这一社会发展的未来富矿予以发掘,实现经济社会价值的高效统一,发挥出乡村旅游资源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增能效应,拓展对旅游业这一无烟工业在新时代的深刻认知。

第一,把握市场驱动力度与深度。唯利润导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强有力的法治规范等环境规约,为此,鼓励大学生旅游创业行为,这既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关键步骤,同时也需要时刻保持清醒认识,并非数量和规模上有巨大的增长就是积极信号,而应该看到市场驱动的动能与社会主义国家宏观管控的力度之间的科学关系,简单地说既要创造社会经济价值,又要敏锐地把握住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独特性特质,其实质并非只是为彰显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而是为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就当前我们的研究主题而言,是为针对大学生创业在旅游行业中的社会公共利益而延伸的。

第二,抓住旅游产业特征与优势。大学生创业助推旅游实现振兴乡村建设的着眼点在于旅游行业的优质化发展,尤其是发掘乡村旅游的潜力与现实价值,那么就需要真切把握旅游产业的特征与独特优势。旅游产业是需要长期投资,且收效时间周期较长的行业,这就意味着大学生创业在旅游行业中面临着一系列特殊的情况,如资金投入周期,技术投入成本,乡村旅游资源发掘的特殊性等问题。缺乏旅游品牌建设,难以为乡村经济发展助力,虽然现阶段很多区域的乡村旅游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在旅游品牌构建方面还存在诸多欠缺。乡村旅游品牌缺失影响了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难以为乡村振兴提供足够的助力。乡村旅游大部分是依赖独特的自然环境进行旅游行业拓展。由于中国地域较为广阔,很多乡村旅游仅在当地具有一定知名度。这些地区没有抓紧时机构建品牌化的旅游宣传策略,使旅游的发展过分依赖于政府主导和参与,缺乏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能力。同时,非政府组织在乡村旅游中的参与度相对较低,这也使得乡村旅游资源的利用存在不均衡问题。因此未来需要不断构建系统化的旅游品牌,维护旅游经济的发展潜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第三,用好乡村旅游的增能效应。乡村旅游产业的发掘不同于城市旅游资源的形态,大学生创业在旅游行业中发挥出来足够的智力优势,与此同时也是彰显出独特的时代价值,乡村旅游目前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形式多样,如体育旅游、红色旅游和民俗风情旅游等多种样态,它们形成聚拢的系统性力量,扩大了大学生促行业的影响力,同时也为社会活力的生成奠定了重要基础条件。

(3)灵活运用重要方法

大学生创业助推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是一个非常强调技术策略和治理程序的重要举措,它不仅需要我们摆正心态,积极参与,并且还需要灵活运用较为贴切的思维方法予以践行。

一方面,灵活运用内生性的辩证方法。譬如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原动力与报国情怀二者之间的关系考量等多层面的辩证思维方式,亟待予以积极关注。另一方面,深入学会大系统的思维方法。大学生创业助推旅游实现乡村振兴并非只是单纯的经济社会发展导向,也不是只是大学生创业群体或者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事情,而是关涉到乡村地方政府和普通村民等大系统范围内的诸多利益攸关方的切身利益,为此,离不开大系统思维的方法方式。

二、大学生创业助推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的边界

问题的发生机理通常诞生于应对问题的主观态度与外在客观因素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创业助推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这一议题的边界,也正是思考其背后问题场域的机理问题。在前文阐述相应的内核问题之后,我们需要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去认识和反思,具体看,我们需要从发展诉求与发展质量的关系上着眼,避免为追求大学生创业与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增长,或者单纯追逐乡村旅游的遍地开花现象而沾沾自喜,同时还要认真对待,大学生创业助推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利益公正问题,

(1)高质量的发展以避免扎堆现象

一方面,着重关注大学生创业旅游业落实在乡村土壤中的质量问题,本身来说,乡村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目的,但如何摆脱唯速度论,走出数量至上的边界感。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推动大学生在旅游行业中进行创业活动,关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确实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但实际生活中,有些地方政府只顾盲目冲击规模效应,扩大乡村旅游在数量和规模上的投入,大肆推动大学生创业项目这一领域中的进程速度,导致出现一窝蜂似的扎堆。乡村旅游项目遍地开花,大学生创业标题标新立异也花样繁多,可实际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无法达到预期,甚至说很多项目都陷入入不敷出以至于关门大吉的窘境。譬如近日来的乡村民宿潮中的大学生旅游创业扩张举动,在社会经济运转的检验下,大多陷入停滞。究其根源,上述这些项目,只为解决大学生旅游创业的需求和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缺口,事实上,非但没有深度开发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更缺乏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保护,以至于出现传统文化挖掘不足,主题雷同、形式单一无法充分吸引外来游客,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同质化的资源浪费现象带来对大学生创业激情的冲击,乡村旅游等形式也渐入俗套,同时这一做法带来的对本土旅游产业的毒害甚至大过其带来的收益。

另一方面,要关注大学生创业在旅游业中的深入思考与乡村文化的对接问题,避免为发展而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是发展后遗症。在促进大学生创业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我们充分意识到,较多大学生都是带着返乡创业的热情扎根乡村,期望能够以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改变乡村贫困落后的面貌,进而获得更为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在实际生活中,乡村旅游的根本资源形态和优势资源体现在原始乡村生产、生活的淳朴风俗,以及社会治理方式。大学生参与旅游创业活动,应着重思考如何与乡村文化的对接,避免发展重复和低质量循环式的怪圈。

(2)城乡分享成果减少不公正

大学生创业助推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根本目标是既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激活社会活力,同时又要促进乡村发展,推动旅游业的健康有序获得更为充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创业在旅游行业中面临着收益分配不均衡甚至是被某些部门或者地方以多种名义进行截留的情况,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有赖于更多健康有序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进入,这些新鲜血液的融入既是一种社会力量的发展迭代更是一种高技术涵养群体的培育过程。为此,减少不公正成为亟待重视并予以解决好的重要边界问题。

(3)注重生态社会价值摒弃唯增长主义。大学生创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步骤,二者的有机结合,体现在旅游行业上,更是直接反映出经济效益更应该尊重长远的社会价值,尤其是生态价值。推动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提高广大民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切实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大学生旅游创业的推行必定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趋势,这里我们需要认真明确,乡村旅游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古迹名胜景区游览,根本特色在于几千年来的农耕文化与乡土气息土壤的存在感,规划和开发乡村旅游需要严谨合理的现代管理学制度设计,同时又要从多方面进行开发的评估论证,大学生旅游创业的参与这一积极因素的融入,同样涉及到人口、物质资源等多方面的投入,不能陷入忽视生态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短视圈子。[7]

三、大学生创业助推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的展望

大学生创业助推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是立足时代发展的重要举动,无论是从理论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构过程而言还是从实践上对促成更为深刻的共同富裕目标而言,其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就从当前具体操作层面来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做法带来的积极意义与未来趋向,这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本质目标实现,甚至是两个百年目标的达成具有十分厚重的重要意蕴[4]。

(1)大学生旅游创业助推乡村发展的积极效应更加凸显,但也面临多重挑战

大学生在乡村旅游行业中施展创业抱负,这对于乡村振兴和人才振兴以及文化振兴等多方面意义重大,既能有助于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尤其是旅游业等行业的极大发展,同时对于促进乡村生活富裕与城乡进一步融合意义可见一斑。在宏观上看,经过调研发现,对旅游企业的工业产值创造和地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都是十分突出的,然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些积极效应的背后,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亟待解决的深刻问题。乡村振兴过程中发展旅游行业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构成,通过各要素与主体要素创业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双向驱动创业者创业行为和创业实践,最终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在旅游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5]。事实上,很明显的是,乡村旅游行业是否具备足够支撑上述这些创业要素系统的关键条件,如何整合这些因素,形成正向的积极价值,这理应引起我们关注。

(2)互联网促成更多可持续的创业方式成为大学生旅游创业融入乡村发展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2日,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标志,乡村振兴战略正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的建设主体不仅是本地居民,还有大量外地返乡人群。其中,回乡创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是一支重要的主体力量[6]。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34万人,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返乡创业就业,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技能,为乡村发展和振兴带来动力和活力。应该说旅游行业的大学生创业成果是十分突出的,值得大家积极关注[7]。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诸多技术革新成果,移动APP,等多种形式,众筹机制和工商建设共同体等多种样态的模式,都为大学生创业融入乡村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机遇。

乡村发展尤其是旅游行业的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为进一步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储备和方法探索,我们对此应予以持续关注,同时也应该看到,大学生创业助推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是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不成熟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为我们进行相关研究创造了足够广阔的视野。

四、结语

乡村发展尤其是旅游行业的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为进一步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储备和方法探索,我们对此应予以持续关注,同时也应该看到,大学生创业助推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是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不成熟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为我们进行相关研究创造了重要的参考坐标系。

猜你喜欢
助推旅游业旅游
加速打击犯罪 多维助推复工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五大融合”助推物畅其流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旅游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抓好三结合助推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