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层组织力提升的方法论探析

2021-01-31 10:14曾志诚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基层组织广大党员总书记

曾志诚

(商丘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要求党的建设要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展现新气象,突出新作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坚强战斗堡垒,是党开展工作和提升战斗力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基层组织力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基层组织力的重要论述及实践举措,以期为基层组织提升组织力提供方法论借鉴。

一、打铁必须自身硬,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刻不容缓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随着社会主义中国的茁壮成长,党领导一切,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要解决各种复杂矛盾,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就必须将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具有坚强执政力、领导力、引领力、组织力和号召力的有力证明。”[1]同时,党的建设、党的高质量发展与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与完善密切相关,因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工作总是离不开基层。”[2]国家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有了基层组织的工作,就有希望落实,就有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可能。打铁还须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各级都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任务。

建立和健全基层组织,就要有基层和一线党员,而基层一线党员能否在服务人民群众、增进民生福祉的事业中善为、有为、作为,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组织的培养。组织育人是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力的重要举措。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执政使命和责任担当需要由广大的党员去实现。2018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浙江余姚横坎头村全体党员时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村级权力有效监督”。在不同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对为人民谋幸福、谋发展、谋未来的重要性,这一强调不仅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观,而且更加凸显出“提升组织力”在新时代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重要位置。对如何提升组织力展开研究,是深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还能有效化解基层组织中存在的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面对新问题,提出新任务,强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通过创新内生驱动提升组织力,使基层一线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浸润优良品德、厚植爱国情怀、拓宽格局视野,以开拓创新的斗争精神和奋斗精神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内生驱动提升组织力

“落地才能生根,根深才能叶茂。”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要发挥好其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是从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党性教育、优化队伍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做好党内关怀等五个方面着力,创新内生驱动来提升基层组织力。

(一)突出政治功能,彰显基层组织领导力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4],充分发挥党对一切工作的政治领导力。基层党组织要通过突出政治功能,明确政治导向,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将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力充分发挥出来,使其成为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广大群众、推动改革创新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度剖析了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指出了我们正在进行着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险阻,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对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中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建设过程中的高位追求。突出政治功能、坚持正确政治导向是对基层组织的核心要求,基层组织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的科学论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基层党组织只有时刻不忘初心,才能继往开来谋发展,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基层组织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要强化问题意识,“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不断彰显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力,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开展新的实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加强党性教育,发挥基层组织感召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强基之本。新形势下,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开展诸如“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5],就是要用科学真理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指引人生、启迪智慧。基层党组织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针对基层和一线党员开展行之有效的党性教育培训工作,以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理想信念,成为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好党员、先锋模范。通过加强党性教育,阐释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引领广大党员做到和做好为人民服务;通过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引领感召人们不断向上、向善发展,使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情不断深化与升华,进而实现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有机结合,用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万众一心来筑梦、圆梦。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每一位共产党人要深刻地认识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6],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我们的党不仅是来自人民、根植人民,而且也只有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才能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一种必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支部要担负起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7]65。广大党员要坚守自己的初心和担负的使命,发扬党长期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服务人民群众中找到实现自身价值、获取成就感的方法。中国共产党人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中体会快乐、幸福,成就自我,并以此来锻炼自身思维和锤炼自身品格。基层组织通过开展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来帮助广大党员提升理性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群众观念,拉近群众感情,更高效地落实初心和践行使命,以涓涓细流来汇聚成为基层组织的磅礴感召力。

(三)优化队伍建设,激活基层组织战斗力

党员的自身发展和价值实现也要与基层组织的建设紧密联系。如果把基层组织看成一个不断活动的有机整体,那么,它的细胞就是广大的基层和一线党员。离开广大党员的积极作为,基层组织要提升组织力就无从谈起。故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需要不断地优化党员队伍,坚持把发展党员和净化队伍相结合。基层组织要发挥好“工作队”的角色,做好宣传、贯彻、动员工作,把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党员充实到基层组织中来;要发挥好“斗争队”的角色,以勇于斗争、敢于斗争和自我净化来创建文明的政治生态,充分激活基层组织的战斗力。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是由广大党员干部共同构成的。因此,基层组织要积极发展党员,拓宽党员获取路径,“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7]66,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中的佼佼者引入党员队伍,不断壮大且优化基层党员队伍,以激活基层组织整体战斗力。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7]66而我们党执政的最大风险就是脱离人民群众。推动基层组织的政治生态建设,就要以看得见的问责机制,根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为基层队伍成员加压,并采取稳妥有序的方式将阿谀逢迎、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不合格党员剔除出队伍,从而提升基层组织的自净能力,使基层组织变得更加牢靠和值得信任,让广大党员在一个政治生态文明的基层组织中奋发有为、斗志昂扬,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四)扩大基层民主,增强基层组织公信力

发扬党内基层民主与党员自身发展具有内在同一性。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发扬民主作风,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为基层党员表达意见提供通畅的渠道,提供有利于党高质量建设的建议。这是基层党组织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是更好地增强和展现基层组织公信力的重要举措。在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进程中,我们每一位党员都应将自身的全部力量置于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之下,并且在这个基层组织的共同体中接纳其他党员,确保履行好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设的职责。在党内召开的基层民主生活会中,每一位党员同志要在同一性原则中实现自身发展,每一个基层组织要在民主原则中实现基层组织建设健康持续发展,二者是统一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同一的。

审视现实,基层党组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动实践中表现出其蕴含着巨大的效能,它们是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领导完善基层治理、动员团结广大群众、推动落实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同时,基层党组织要想充分发挥好坚强有力的领导作用,离不开基层组织中每一位党员同心同行、同向发力。在扩大基层民主方面,每一位党员个体的主人翁意识都在不断增强,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投身谋幸福、谋发展、谋未来的生动实践。尽管存在着党员个体发展程度和发挥效用的大小之分,但是,当基层组织中的党员个体围绕初心和使命形成紧密联结、心相聚、力相合的命运共同体时,必将以一种强劲有力的整体合力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去实现共产党人的共同价值,以达于更快更好地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发展夙愿。基层党组织此时作为一个由党员个体所组成的共同体,在践履初心和担当使命的实践进程中所产生的整体合力效用是一个由开始缓慢出现、逐渐地显而易见,最后通过显著地有益于人民幸福、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成就让世人眼前一亮且一目了然。发扬基层民主,增强整体合力,有利于基层组织中的广大党员才智涌流、建言献策、积极作为,以集体智慧服务于基层组织建设,使战斗堡垒的领导作用更加坚强有力。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内基层民主,畅通下达渠道,有利于在推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提升科学决策和施策水平,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公信力,实现自身健康发展。

(五)做好党内关怀,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

做好党内关怀,积极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建设,将基层组织对党员的激励、关怀、帮扶紧密结合起来,以科学的政绩考评体系、完善的待遇保障机制、健全的困难党员帮扶措施来切实增强广大基层一线党员的使命感、荣誉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基层党组织通过关心、暖心之举来实现基层组织的凝心力、聚合力,使广大党员的创造力竞相迸发,更好地、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努力拼搏。

此时,我们需要认识到,在基层组织中的每一个党员个体因朝夕相处于党组织这个共同体,彼此之间便产生了依赖和依存,逐渐形成了一些持久的印象,而且这些印象很快在各自的观念中凝结,并通过一些固定不变的关系形成一种有效的关联,同时,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的熏陶之下,这种关联变得更加紧密和精细化。随着党内激励机制的完善、人文关怀的健全、党员帮扶程度的加深,党组织的温度也在不断提升,每一位党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同体意识也在不断萌生、发展和深化,视野开阔了,格局变大了,且自觉地以更强动力、更强干劲服务于基层组织的发展和进步中来。在基层组织中的共同体意识生成、发展、深化和升华之后,每一位党员之间紧密相连、协调配合、互促发展,整个基层组织建设健康和谐有序地推进,并开辟一条富有成果、众人受益的干事创业之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谋幸福、谋发展。

三、提升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夯实、筑牢党执政大厦之基

纵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从武装斗争时期强调支部建在连上,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强调政治建军,到新时代强调党的高质量建设,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始终是在实践中开拓创新、不断发展的。深刻认识这一特点,不仅有利于我们从理论上把握党的建设规律,还有助于我们在当今时代正确看待国内外客观形势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影响,深刻领悟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义,有助于我们在现实实践中与时俱进地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组织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以提升基层组织的组织力来夯实、筑牢党执政大厦之基,是新时代党的建设适应新发展、新要求,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的必由之路。同时,提升基层组织的组织力既是一个建设目标,又是一种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投身其中并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提升基层组织的组织力,离不开党的领导,否则,将无法把握方向;离不开基层一线党员,否则,将无法蓄积和保持绵延动力;离不开人民群众,否则,将无法找准目标。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人民,坚持开拓创新,才是把握和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的真谛。因此,我们要科学把握提升基层组织力的实践属性,将其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同时,要发扬斗争精神,勇于开拓创新、勇于自我革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力,夯实、筑牢中国共产党执政大厦之基。

猜你喜欢
基层组织广大党员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七〇五所广大党员积极为疫情防控捐款
向广大党员拓展 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切实推进石油企业党建思想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