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教育类课程在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开设情况调查与分析

2021-02-03 11:48卿大咏蒲科羽王娜王金玉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化工类问卷实验室

*卿大咏 蒲科羽 王娜 王金玉

(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四川 610500)

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高校要创新举措,推进教学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按照“全员、全程、全面”的要求,系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中涉及教学实验室安全的具体内容,通过安全教育和定期检查考核等方式,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风险的科学认知水平。高校要建立教学实验室的安全准入制度,对进入实验室的师生必须进行安全技能和操作规范培训,未经相关安全教育并取得合格成绩者不得进入教学实验室。鼓励高校开设有学分的安全教育课程。201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高校要持之以恒,狠抓安全教育宣传培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宣讲普及安全常识,强化师生安全意识,提高师生安全技能,做到安全教育的“入脑入心”,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西南石油大学《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团队通过为期一年的调查研究,采用问卷星在线问卷系统、电子邮件问卷、微信小程序问卷、现场纸质问卷等多种形式对国内开设有化学化工类专业的57所院校的1200余名师生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892份,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反映出在化学化工类高校开展全面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将非常迫切和必要。

1.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的现状

安全生产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保证国民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国家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各行各业也非常重视安全教育,狠抓安全生产,减少安全事故。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加强安全教育,培养注重安全生产的高素质人才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学生接受安全教育、自觉提升安全素质是适应现代文明社会的前提。化学化工类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验室势必接触大量危险化学品和各类特殊反应器、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较大。调查对象的各高校均不同程度的开设了实验室安全教育相关课程和进行了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如图1所示。

图1 被调查高校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情况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受调查的57所高校中仅有11所开设独立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占受调查高校不到20%,从开设的课程情况来看,主要有《实验室安全教育》《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基础》《实验室安全技术》《化学实验安全》《实验室安全密码》等主要课程。有28所高校将实验安全教育融入到化学化工类基础实验课程教学中实施,作为教学实验的讲解内容和课前预习。在调查问卷的主观问题和建议征集中,有50%的学校将安全教育内容融入到实验课程中,如在低年级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等课程中专门安排一定章节讲解实验室安全,但是这些高校的安全教育大多没有明确的考核内容和课程目标,缺少系统性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如部分高校仅仅在课程实验考核中有5分的安全知识客观题。有22所学校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学生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管理,要求学生进校进行实验室安全自学,通过统一的考试或在线测试的方式达到合格成绩,取得实验室准入资格。16所学校师生仅仅通过一些安全讲座、专题会议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安全教育,仅仅只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事务性工作的延伸和落实。本次调查中比较遗憾的是有超过20%的化学化工类专业师生表示没有专门开设实验室安全课程,该部分师生的问卷反映大多安全要求仅仅是部分从事危险性高的实验操作时老师的安全提醒和注意事项讲解。

对本次调查的所有问卷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教师普遍对实验安全教育非常重视,但大多限于学校的课程安排由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设计决定,缺少专门的系统安全教育,安全工作仅仅作为实验室不出安全事故的事务性工作,缺少系统安全教育的统筹安排。而学生普遍希望有系统的安全教育,掌握本专业的安全知识,对自己的实验安全及今后从事相关工作的安全做好保障。

2.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类课程的学习态度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受教育者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在本次调查研究过程中,对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类课程的学习态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经过统计分析,从97份教师问卷中反馈,通过高频词分析,“学习认真”“自觉学习”等学习态度很好的肯定词语占到了74%,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对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学习态度好,学习效果很好。但从795份学生问卷中的高频词语统计中,“应付考试”“完成任务”“获得学分”三个关键字却占比高达69%。师生之间的两种明显学习态度的对比可以看出,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教师一厢情愿的认为学生愿意学习,重视学习,但实际情况却是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存在应付学习的态度。

通过对问卷中实验室安全类课程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调查相关题目分析,关联相关学校开设的安全教育课程情况对照统计,实际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待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学习态度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主动认真学习型,这类学生基本来自于已经独立开设有系统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的高校,学生通过安全课程的学习,明白了安全教育对自身实验安全及今后从事工作安全的重要性,已经将安全教育变为安全学习,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态度。第二种为被动接受学习型,该类学生大多来自通过将实验室安全教育作为基础实验课部分内容开设的院校和以专题讲座、安全会议代替实验安全教育类的院校,学生将实验室安全相关知识和要求仅仅作为被动接受,按照学校要求执行的方式,缺少主动学习,学生均是被动学习的态度。第三种类型是应付学习型,该类学生主要存在“未开展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和“要求学生自学,以准入考试进行安全教育”,这类学生在问卷选项中大多选择了“无明确学习态度”,主观意见中对学习行为的统计中“刷题”一词占据了高频词首。通过学生三种典型的学习态度可以看出,学生对待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学习态度取决于高校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视情况,只有通过独立设课的实验室安全系统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后,才能更好自觉的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作为高校实验室安全课程教学团队,项目组通过对校外问卷的分析和结合本校学生系统学习《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的情况统计。学生对于实验室安全教育总体乐于接受,安全教育的内容需要根据学生专业特点,结合学生日常安全素质的提升开展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学习习惯,让学生充分认识安全教育是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障的需要,内化于心,外延于行,日常注意安全。真正实现安全教育的“入脑入心”,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作为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也是培养化学化工类人才今后进入社会从事安全生产的责任担当。

3.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的标准和课程体系缺乏

通过本次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相关课程内容体系也如实反映。从图2可以看出,国内仅有21.4%的高校将安全教育基础知识纳入到实验室安全教育,42.3%的高校将消防安全、用电安全、危化品安全作为了实验安全的主要内容,其中在27.5%的高校将实验室相关安全内容全涉及,课程体系完整。54.7%的高校主要针对本专业涉及的实验室安全进行讲解,构建自己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体系,针对这部分高校情况,问卷主观答卷反映,这些高校主要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各相关实验基础课程中讲解。如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中将盐酸、硫酸的规范使用作为重要的安全教育内容讲解,将高温烘箱、电阻炉等设备的使用作为主要内容进行讲解。这类实验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看似针对性强,内容具体,但对学生形成整体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素质意义不大,通过安全教育仅仅解决了学生在该课程中不出安全事故,无法实现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为今后从事科研活动和实际生产形成良好安全素质。65.1%的高校师生希望实验室安全教育不仅仅针对实验室安全,应该通过安全教育强化整体安全素质,形成实验过程中主动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同时,本次调查中也有43.2%的高校师生反映实验室安全教育重点将一些实验室安全事故作为警示教育,突出化学化工行业的安全风险,以事故引起学生重视安全。这种课程内容非常不利于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安全教育反而降低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尤其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安全教育,增长了学生转出专业的比例,对高年级学生就业自信和考研继续攻读化学化工类专业起到负面作用。调查反映的课程内容中比较遗憾的是仅有9.32%的问卷显示实验室安全教育将个人防护及急救作为重要内容。今后各高校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需要对学生个人防护及急救内容加强。

图2 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综合调查分析,高校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内容上缺乏统一的内容标准,均是各高校自行根据自己实验室工作需要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开展的各类安全教育。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也有待完善。在针对97份高校化学化工类教师的问卷中,“希望出台统一的安全教育课程标准”“出台统一的实验室安全教学大纲”“规范统一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教材”三个选项排在了高频选项的前三位。可以反映出高校化学化工专业教师普遍希望更加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希望通过规范化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大纲,有针对性的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为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

4.师生期待高质量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资源的愿望强烈

高校化学化工类实验室是化学化工类专业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基地,是新时代下培养高素质化学人才,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主要场所。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实验室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实验室不再局限于完成基础教学实验,更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由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试剂和压力容器等特殊设备的存在,实验室也成为实验人员的高危地带。为响应“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号召,各高校积极改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配置,但依然有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仅2020年至2021年,国内几起典型实验室安全事故就足以给高校师生敲响了实验室安全警钟。各高校师生也非常期待高质量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资源。

根据本次的调查研究情况,综合分析有效问卷,通过图3可以看出,国内受调查的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开设有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内容的39所高校中,24所高校采用的均是本校教师自备课程,独立备课,以自己的知识体系开展安全教育。仅有3所学校利用线上慕课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5所学校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开展安全教育。6所学校利用小程序和仿真软件开展安全教育。这些问卷的系统分析可以得出,高校教师普遍期望用更加优质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资源开展学生的安全教育。目前国内的慕课平台已经有不少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但各高校使用情况普遍不好,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慕课学习普遍存在学习效果差,本校教师利用慕课教学的工作量难以体现等问题制约。从采用小程序、仿真软件进行安全教育的高校分析,参与调查的学生普遍反映学校安全知识更加趣味和生动,但依然存在学习效果差,尤其是实验室安全仿真软件训练大多允许学生试错的操作不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真正安全意识的形成。

图3 高校开设实验安全教育课程资源情况

通过本次在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的调查研究中高频词汇显示,“希望更加加强课程建设”“希望系统性开设”“将安全教育纳入必修课程”排在了前三位。可以表明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师生非常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也非常希望将安全教育纳入大学必修课程。尤其是希望更多采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更多统一规范的安全教育公开课程,推出开放参与的安全教育软件,各类实验室仿真软件等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安全教育是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必然趋势,同样是各类理工科专业师生的共同愿望。

5.结束语

教育部已经出台文件要求各高校,尤其是涉及实验风险较高的高校应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鼓励高校将实验室安全教育开设成必修课程。通过对实验室安全教育在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开设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高校师生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希望安全教育更加系统、更成体系,希望安全教育有更多优质资源和更多教学形式开展,但各高校在实际执行实验室安全教育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同的差距。本次调查分析中,教育部直属高校随着近年来教育部直接组织的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的深入,各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普遍开设较好,本次调查涉及到的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普遍开展独立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课程内容和形式也较为新颖,值得推广。省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总体情况还有待加强。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加强安全教育,培养注重安全生产的高素质人才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学生接受安全教育、自觉提升安全素质是适应现代文明社会的前提。高校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研究的基地,对科技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肩负着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的双重使命,是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化学化工类高校开展全面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将非常迫切也非常必要。

猜你喜欢
化工类问卷实验室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安全素质养成教育的探讨
产教融合下高校化工类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培养方式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化工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