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旅游发展概述及河北省康养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2021-02-04 07:19白明刚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2期

白明刚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和亚健康化的背景下,康养旅游逐步兴起。文章在对全国康养旅游发展背景及河北康养旅游发展基础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河北省康养旅游发展的主要对策,重点包括强化顶层设计、创新康养旅游产品开发、推动先行先试、加强支持保障等发展对策。对促进河北康养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康养旅游、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康养旅游产品

一、康养旅游发展背景分析

自美国的 Halbert 医生1961 年提出“养生”概念后,康养旅游逐渐成为一种国际旅游发展趋势。我国养生理论提出的较早,在中医学著作《皇帝内经》中就包含着丰富的养生理论,但我国康养旅游起步较晚,2012年才开始逐渐兴起,发展较早的是四川攀枝花等地,目前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市场潜力巨大

按照国际惯例,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即为老龄化社会。2018年,我国65以上的老人达到1.67亿,占人口总数的11.97%,比2012年增长了0.4亿65岁以上人口,增长了2.59%(见图1)。且我国老龄人口所占比呈加快增长趋势,经统计2018年65以上的老人所占比重比2017年增长了0.6%,与2013年比2012年的增长值相比多增长将近一倍(2013年65以上的老人所占比重比2012年增长了0.32%)。而且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环境污染等影响,我国亚健康人群数量日益增多,健康领域的话题越来越受重视。经统计,城乡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呈明显增长趋势(见图2)。在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和亚健康人群数量所占比重日益上升的社会背景下,康养旅游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二)处于起步阶段

国内康养旅游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成熟的康养旅游目的地较少。2013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指导性文件和规划,为康养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发展背景。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出台了《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全面推动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2019年8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提出要“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着力开发商务会展旅游、海洋海岛旅游、自驾车旅居车旅游、体育旅游、森林旅游、康养旅游等产品”,康养旅游作为今后重点发展旅游产品,被列入其中。

(三)发展速度迅猛

近年来,各地对康养旅游发展十分重视,纷纷出台相关规划,大力推动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如2012年,攀枝花市制定了《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打造“中国阳光康养试验区”的总体定位,如今“一家人的攀枝花”旅游品牌已经在全国打响,米易县、盐边县已成为全国康养旅游学习的典范。2016年《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出台之后,全国各地康养旅游更是如火如荼开展。遵义市赤水县正在利用丹霞遗产养生区、高山休闲度假康养避暑区及城市建成区,积极申报创建全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新疆开启了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提出要建设以“健康新疆、康养旅游”为主题的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2016年9月,国家公布了首批中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包括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河北以岭健康城、黑龙江五大连池、湖南灰汤温泉和贵州赤水五地。

二、河北康养旅游发展基础

(一)康养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我省位于中国东部大地貌单元的交汇地带,地跨高原、山地、平原和海洋四个大的地貌单元,自然景观复杂多样,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拥有山地、森林、温泉、中医药、海滨、滑雪、避暑等多类型高品质康养旅游资源。一是山地分布广阔,河北有太行山、燕山和冀西北山地,山地总面积9.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0%。二是森林覆盖率高,截止2018年年底,河北共有林地面积961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4%,共有国家森林公园29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共有105个。三是地热资源丰富,截止2017年年底,河北已开发地热井2522眼,发现温泉150处,其中天然温泉20多处,有平山温塘、承德热河泉和头沟温泉、隆化温泉、赤城温泉、遵化温泉、阜平温泉等。四是中医药资源多样,河北中医文化深厚,有安国药都及华北制药、以岭药业、神威药业等知名药企,而且在两山地區中药资源丰富多样。五是海滨资源独特,河北东临渤海,拥有487公里海岸线、72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2个岛屿和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等多种类型海岸线。六是冰雪资源丰富,河北是中国三大滑雪旅游资源聚集区之一(东北、华北、西北)。七是避暑资源丰富,太行山地区海拔高度超过800米的山地有近万平方公里,夏季气温在18-23℃之间,避暑度假气候和环境优越。

(二)区位交通条件优越,发展前景广阔

一是区位交通条件优越。河北内环京津,东临渤海,拥有京津冀旅游大市场,同时随着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的快速发展,河北与周边省、市的区域联系将更加紧密,旅游市场将更加广。二是发展机遇千载难逢。河北康养旅游发展同时面临旅游市场井喷式增长、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京张携手举办2022年冬奥会、旅游供给侧改革、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等重大发展机遇,前景广阔。三是康养旅游发展强劲。近年来河北以省市旅发大会为主要抓手,促进全省旅游提档升级,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层出不穷,新打造了北戴河国际康养旅游中心、昌黎金士红酒养疗庄园、青龙同盛中医药产业园、滦平金山岭康养小镇、怀安泽垣生态颐养园、遵化金融街古温泉小镇、曹妃甸天旭温泉小镇、涞水月亮湾小镇、平山富力康养城、灵寿锦绣大明川休闲度假康养小镇等康养旅游新业态项目,且随着全域旅游创建深入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为全省康养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河北康养旅游发展面临问题和挑战

一是整体统筹规划不够。河北康养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专项规划、发展指导意见、支撑政策等几乎还是空白,顶层设计不足。康养旅游涉及文化旅游、医療卫生等多个部门,跨部门的协同配合机制还不够完善。部分领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少数分领导干部对康养旅游发展的前景认识不充分,将康养旅游与其他旅游产品混为一谈,主要思路仍停留在传统景区景点开发上,对康养旅游项目发展指导不够。二是旅游产品发展不足。截至2018年年底,我省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420家,其中多以短期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为主,康养旅游产品多集中在温泉项目的开发上,其他类型康养旅游产品不丰富,产品特色不突出,以康养为主题的高档次旅游产品开发较少。康养旅游相关行业服务标准还不完善,导致康养旅游产品开发良莠不齐。三是配套支撑体系较弱。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康养旅游涉及面广,需要服务人员同时具备医疗保健、营养调配、旅游管理等方面知识,而我省现在的教育模式还多是相关专项人才的培养,康养旅游市场所需的综合型人才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配套服务不完善,如部分景区景点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设施,主要为应付检查,实际维护少,使用率低。

三、河北康养旅游发展对策

(一)强化顶层设计

一是做好康养旅游资源调查。对全省山地、森林、温泉、中医药、海滨、滑雪、避暑、文化等康养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全省康养旅游资源特色,找出各地各类康养旅游资源的核心卖点,为康养旅游项目包装、产品开发、品牌塑造、市场开拓做好前期准备。二是做好顶层设计。尽快编制全省康养旅游发展规划,对全省康养旅游发展目标、产业布局、重点项目等做出总体安排。加快包装和储备一批康养旅游及相关配套性项目,列为区域旅游发展重点,进行重点推动。尽快制定出台康养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康养旅游发展行动方案等,明确康养发展方向,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康养旅游发展支持政策,促进康养旅游快速发展。

(二)创新产品开发

依托我省山地、森林、温泉等康养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六大主题康养旅游产品。一是山地康养旅游,要围绕燕山-太行山,着力推动山地度假、运动养生、乡村度假等山地康养旅游产品开发。二是森林康养旅游,要围绕105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选择森林覆盖率高、景观优美、负氧离子和植物精气含量高的区域,着力推动森林康养步道、森林氧吧等森林康养旅游产品开发。三是温泉康养旅游,要围绕温泉地热资源,着力推动温泉浴、温泉理疗、美体SPA等康养旅游产品开发。四是中医药康养旅游,围绕安国药都、知名药企、中医文化、知名中药生产基地,着力推动医疗保健、美容养生、养老社区、药膳养生等中医药康养旅游产品开发。五是海滨康养旅游,要围绕487公里长海岸线,着力推动沙疗、泥疗等海滨康养旅游产品开发。六是避暑康养旅游,要围绕燕山-太行山800米以上的山地,着力推动避暑度假、养老社区等避暑康养旅游产品开发。

(三)推动先行先试

结合全省康养旅游资源分布,加快推动打造一批康养旅游区、品牌康养旅游目的地、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一是推动康养旅游片区化发展。两山地区要大力发展避暑度假、山地运动、森林康养等旅游产品,打造全国山地康养旅游片区;秦皇岛要依托山、海、长城、历史文化等资源,积极发展健康养老、滨海度假、文化创意、邮轮游艇、海洋运动、葡萄酒庄、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打造国际滨海康养旅游名城。二是大力推动康养旅游品牌目的地建设。加快推动围场森林草原康养基地、赤城温泉理疗康养基地、涞源凉城康养基地、安国药都健康养生园、以岭健康城、内丘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基地、广府古城太极康养基地、滦平中药材种植基地等建设,打造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康养旅游目的地。三是积极推动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工作。选择滦平、涞水、涞源、平山、北戴河区、赤城等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打造区域性的互为联动康养旅游体系,加快推动创建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四)加强支持保障

一是不断完善康养旅游发展政策。创新发展思路,重点在康养旅游保障体系、资金支持、用地保障、管理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加强政策保障,推动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大康养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与国内外知名智库和研究机构合作,采取聘任制的形式招揽、引进一批康养旅游高素质人才,建立康养旅游智库,吸引一批康养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康养旅游项目策划、康养旅游项目运营等紧缺人才;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培训,大力培养具备医疗保健、康养护理等多专业技能的康养旅游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四川“康养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李后强,廖祖君.生态康养看攀西  以“六度理论”为衡量指标打造同心圆圈层发展体系[J].当代县域经济,2016(03):24-29.

[2]霍岳飞.全域旅游背景下太行山区发展森林康养旅游的地理区位优势分析[J].华北自然资源,2019(05):131-133.

[3]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0).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 051-2016[S].2016-01-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EB/OL].[2019-08-2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8/23/content_5423809.htm.

[5]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河北林业草原情况简介[EB/OL].[2020-06-24].http://lycy.hebei.gov.cn/showarticle.php?id=59081.

[6]苟景铭,余雪梅.加快四川森林康养产业科学发展的思考[J].四川林勘设计,2016(01):15-20.

(作者单位: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