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教材:想说爱你不容易

2021-02-04 07:57任山
决策探索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辅课本利用

任山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部分教材已经推行了循环使用,但数量还不到教材总量的零头,教材循环利用虽然叫好但不叫座,如何让其效果更好、覆盖面更大一些呢?”前段时间家住焦作的景先生无意中刷到了央视财经频道的一个新闻,因为其朋友的孩子所在的学校也在推广教材循环利用,所以立刻引起了他的兴趣。其实教材循环利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早在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就下发了相关文件。十多年过去了,教材循环实行的结果如何?在推广过程中又面临哪些困难?

“买的时候是知识,卖的时候是废纸”

在义乌市稠城第一小学的音乐教室,每天都会上演这样的情景:学生进教室时不带书,出教室也不带书……而在其美术课上同样的情景也在每天发生着。据悉,学生之所以不用带书,是因为开学时学校就没发过这些书,教材都是由老师保管在专业教室里。根据相关规定,自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义乌市全面推进中小学的部分学科教科书循环使用。纳入循环使用的教材包括小学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初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

教材循环,要追溯到2007年12月。那时,教育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指出,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建立部分国家课程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制度。纳入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包括小学的科学、音乐、美术(或艺术)和信息技术;初中的音乐、美术(或艺术)、体育与健康和信息技术。循环方式,是每年补充三分之一新的教材,三年一轮。

此次之所以会旧事重提,是因为《瞭望》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教材惊人浪费背后》,文章提到:“卖了一麻袋书,最后只能买得起一个麻袋。”“定价1000多元的书,10多元就卖给了废品站。”“如果全国当年零售的中小学课本及教学用书能实现全部循环使用,1年可节约200多亿元。”“可援建4万所希望小学。”……

一组组数据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在人们惊讶于教材浪费竟然如此严重之余,不免会想:那些被浪费掉的究竟是什么书呢?

在“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李兴旺看来,毕业生麻袋里的书,绝大多数都不是教材,而是教辅。“如今,学生从小学开始,手中的教辅数量就超过了教材。一般情况下,每一门课至少会有一本教育部门核定的教辅。在此基础上,家长和学生还会自行购买以‘赢在起跑线上为目的的教辅。初中毕业年级的学生,除了考试学科的配套教辅,还有几十本令人眼花缭乱的套题集。教辅的数量,大约是教材的十几倍。”李兴旺认为,这些教辅一方面占用了学生大部分时间,以至于学生没有時间做课外运动、阅读以及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还使得课堂变了味,学生拿着教辅学习,教师也凭着教辅授课,这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除了教辅以外,另一大类是教材。

一位初三学生家长表示,上了初中之后,部分科任老师会提前上下学期的课,但这个时候,下册的教材还未发放,家长就需要给孩子购买教材,虽然一本教材定价不会超过20块钱,不算贵,但上学期买了一本,下学期再发一本,两本教材会造成浪费。“教材买的时候10多块钱一本,卖废纸的时候,几块钱一斤,很不划算,也很浪费。”

另外一位家长则表示,孩子上小学时,一些音乐、思想品德课本就会留给下一级的学弟学妹使用,挺好的。“但因为主课的课本会记笔记,做习题,因此不好留给下一级的学弟学妹使用,等小学一毕业就当废纸卖了。”一位家长说。

“买的时候是知识,卖的时候是废纸”,建立教材循环利用制度、多举措建设共享平台,势在必行!

“是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优秀制度”

近日,辽宁鞍山。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当地中小学部分教材进入“循环利用时代”。科学、音乐、美术及信息技术的教材成为各年级同学循环利用的公共用品。鞍山市钢都小学校长钱俊华表示,“有些班级老师会带领学生包书皮,教导学生不要乱写乱画;有的班级提倡用完以后将书本放到教室的指定位置。教材已不是学生的个人物品,而是作为各年级学生循环使用的公共用品”。在谈及教材循环利用优点的时候,他进一步指出,循环教材的推广,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厉行节约的意识。

事实上教材循环利用的优点远不止这些。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初中和小学已经全部免费供应教材,就是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科书全部由财政买单。可见,教科书循环起来能为政府财政省下一大笔钱。

《河南日报》记者吴学安认为教材循环利用对学生家庭来说也是一项利好,“可以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现在每名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教材支出,约为760元。若课本循环使用能普遍推广,仅此一项就能为2.2亿个家庭节省教材费用支出近2000亿元”。

经济账之外,环保账则更为重要。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我国在校中小学生人数约为1.94亿,以每个学生一年两学期平均使用10册课本计算,一年就要用课本20亿册以上。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连续使用5年,可节约528万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要耗费300万亩木材、52800万吨纯净水和633.5万吨煤。

吴学安认为,教材循环利用不仅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教育意义,“教材循环利用还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的爱护书籍习惯、节俭美德、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

总而言之,教材的循环使用对国家而言,节约资源,有利环保;对家庭而言,减少开支;对学生而言,具有教育效果,是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优秀制度。

“教材循环利用‘牵一发而动全身”

尽管教材循环利用有着诸多优势,可是调查发现,其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那么究竟是什么阻碍了循环教材的推行呢?

2020年12月24日,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对此作出分析,他指出在教材循环制度的实施后,目前相关工作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教材内容的修订与更新是推行教材循环工作面临的一个难点。第二,教材的循环使用要求学生不能在书上做标记,这就无法与学生的学习习惯相适应。第三,采用教材循环而非专设新教材的做法也可能使学生更加忽视目前已缺乏重视的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第四,存放旧教材的学校场地问题、教材本身的质量问题也都制约着教材循环的进一步推行。申继亮还谈到,疫情带来的卫生问题也给教材循环带来新挑战。出于对卫生问题的考虑,许多家长宁可选择购置新教材或复印教材,也不愿使用学校发放的旧教材。

对此身处教育一线的西南大学法学院的周安平和谭小军老师也深有感触:“因为不能在书上做标记、在课程结束后还要收课本等,不少学生不得不在该学科之外准备笔记本,还要另购参考书,有的干脆另外买一本教材。作为教师,要使用循环教材上的习题和重点知识,只得复印给学生,这反而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除了学生这一因素外,学校作为教材循环利用的重要一环,也不轻松,“要想使教材能顺利地循环下去,必须有教材的使用、调剂、增添、淘换等一系列环节的配套管理措施、配套硬件设备和专事管理的人员。作为学校,需要消毒、统计、清理破损、买专柜保管等等措施。由此可见,循环使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上反而增加了师生和学校的经济负担。”

但实际上,阻碍教材循环利用最关键的“拦路虎”,还是每年数百甚至上千亿的“教材生意”。出售每一本新书都意味着更多的经济收入,循环每一页旧纸都意味着更高的管理成本。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的范小梅认为,我国中小学教材循环利用的推行之所以困难重重,主要是因为与教材相关的利益集团之间的格局相当复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以来,众多出版社、发行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民营书商等相继加入教材市场”,在这种复杂的利益格局下,提出教材循环利用无疑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推行起来阻力颇多。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因素。

有的学生家长表示:“主要科目的图书学生天天都在用,蘸着口水翻来翻去,若消毒条件跟不上,我们家长根本不愿意让孩子使用旧课本。”

“宁愿自己花钱买,也不用别人用过的”也确实是限制教材循环利用的一个现实因素。

“需要各相关方面共同努力破题”

那些被“浪费”的书最后何去何从呢?调查发现,那些被卖掉的书有一部分通过旧货市场又重新回到了学生的手中。

在昆明西站旧书市场,有三四家售卖旧书的店铺,几乎每家都有二手教材售卖,8成新到5成新不等。其中一家书店里,有一个书架上摆放着的一书架的二手教材,英语、语文、物理、化学……教材封面后的定价大部分都不超过10块钱。一位家长正在挑选初三年级的化学课本,从一排书里,这位家长挑选出一本相对较新的。“化学老师要提前上课,班主任推荐家长来西站旧书市场购买,下学期又发一本,两本书太浪费了。”家长边买书边说。

线下旧货市场二手教材生意红火,线上教材交易同样日渐火热。记者从国内几大网络交易平台处了解到,近几年,二手教材的交易量呈现出成倍增长的趋势。目前,闲鱼网在线卖家数已超3000万,2020年3月咸鱼网15岁至18岁用户增长207%。

二手教材交易火热说明年轻人不排斥使用二手产品,二手教材还是有着广阔利用空间的。那么如何规范二手教材交易,又如何进一步做好教材循环利用呢?

《北京青年报》记者苑广阔认为教材循环利用须过好“三关”:“第一关是法律关。对于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卖家,个人是二手书主要来源,他们既是买家也是卖家,要求他们办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并提供二手书进货凭证,显然不现实,这给二手教材买卖带来了潜在的法律风险。第二关是行政关。目前,很多地方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美术、体育、健康、科学、信息技术等免费教材已实现循环使用。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行政力量的引导,让语文、英语、数学在内的更多课本也循环利用起来呢?第三关是市场关。教材循环利用更依赖市场交易,存在产业链梗阻、供需匹配成本高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建立全面系统且操作性强的覆盖中小学甚至高校的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但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颖等认为,大力推行电子教材和多媒体教学无疑是解决教材循环利用的一个有效途径,“电子教材解决了彻底的无纸化,从而解决了由于生产纸张及印刷等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污染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既然目前已经有相关部门在推动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学科免费教材循环利用,实行效果良好,那么不妨再进一步,让二手教材循环利用的覆盖面逐渐扩大。与目前由市场经济驱动而形成的学生—废品回收站—二手书商—学生的“大循环链”相比,大力推行由教育部门主导的在学校内部就可以完成的“小循环链”更为可行。

《湖北教育報》记者贺成提出,要促进二手教材“转绿”,需要企业、教育部门、个人多方努力,在共享时代,建立全面系统且操作性强的覆盖中小学甚至高校的共享平台。毕竟,作为工具性图书,教材内容相对稳定,且教材印刷质量越来越好,有循环使用的基础。

《广州日报》的贾梦宇认为,促进教材循环利用需形成合力。相关部门要修订完善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疏通教材循环利用的堵点,鼓励二手教材流通。此外,也要出台教材循环利用细则,比如:学校要建立回收机制、对循环使用的教材必须全面消毒、以乡镇或县为单元循环使用等,从而实现教材回收的规模化,杜绝长期以来存在的浪费现象。

总之,在实现教材循环利用问题上,需要各相关方面共同努力破题。促进二手教材更好循环使用,要打通循环使用的通道。完善政策法规,让二手教材商家免除“后顾之忧”;建立健全覆盖中小学甚至高校的共享平台,这样才能够降低供需匹配成本,让教材循环利用高效运转。立法机构、教育部门、学校、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等相关各方要形成合力,打通教材循环利用难背后的堵点。清除实行教材循环利用的堵点,这也有利于让“敬惜字纸”成为全社会共识,同时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应有之义。

链接

“国外课本循环使用”状况

在美国,教材属于学校的财产,随课桌椅一起编号。学生用书是从学校借的,学期结束后归还给学校。上课期间学生会有规律地换座位,但是课本放在座位上不挪位。

在澳大利亚,教材同桌椅一样,是公有财产。学生入学时要拿着老师给的书目和自己的借书卡到学校图书馆借书,期末归还,下一届同学接着借阅。澳大利亚不举行中国式的高考,而注重学生平时表现,学生成绩用阶段成绩积累,最后按汇总成绩择优上大学,因此学生不用收藏课本。如果循环利用的课本有所修订,教师会将变化的内容以讲义的形式发给学生,或者放到校园网上供学生下载。

在英国,教育部门只粗略地规定一些小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没有严格的大纲。因此,从学前班到小学六年级都没有统一教材,教学内容由任课老师自主安排。进入中学,每个学校各自编写不同的教材。对教材的循环使用,政府不做硬性规定,各学校进行此项活动均属自愿,许多学校和学生家长还献计献策,提出他们认为回收课本最有效的方法,有力地促进了课本循环使用。

德国中小学长期实行免费教育,课本通常由国家出资、学校统一购买交由不同年级学生免费循环使用。但自2003年起,由于财政困难,德国各州如柏林市政府陆续改变了原来由学校免费为所有学生提供课本的规定,改为只向少数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大多数学生每年需花约100欧元自购教材。教科书使用方式改革后,为避免浪费,保护环境,许多学校结合原来回收课本的做法,通过在校内设立图书室和不定期举行旧书交易等方式,鼓励学生将自己不再使用的图书与其他学生交换,从而达到课本循环使用的目的。

巴西所有公立学校都实行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已经形成制度。开学时学生从学校领取教材,平时教材可以带回家,学年结束再交还给学校,学校将教材消毒后发给下一批学生使用。校方并不要求学生做出不损坏教材的保证,而是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虽然会有丢失或损坏教材的现象发生,但所占比例很小。学校会复印损坏的书页,重新装订后再发给学生。

猜你喜欢
教辅课本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我待教辅如初恋
教辅虐我千百遍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