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2021-02-05 02:13
医师在线 2021年1期
关键词:格列美甘精糖化

丽江市永胜县人民医院 云南永胜 674200

糖尿病的出现时因为机体内的胰岛功能下降,胰岛素分泌的相对或者绝对不足所导致的糖、脂肪等代谢紊乱,从而出现糖尿病。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口服跟注射两种给药方式。本次就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2 型糖尿病患者90 例为观察对象,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 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2 型糖尿病患者90 例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 例患者。对照组男性23 例,女性22 例,年龄均在36~7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2±2.6)岁。治疗组男性24 例,女性21 例,年龄均在37~76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4±2.8)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格列美脲口服,一次1 毫克,一天一次,早餐前服用,每隔1-2 周增加药量1mg/d,但是最大剂量不超过4 毫克每天。

治疗组:除了给予患者格列美脲药物治疗,还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每天固定适合的时间,每隔24 个小时皮下注射一次。起始剂量为10 个单位,每隔三天复查一次空腹与餐后的血糖,根据血糖监测情况,将甘精胰岛素进行调整,若血糖指标降低,将甘精胰岛素降低到2 个单位。

两组均给予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监测,按照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对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的用量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情况,空腹血糖正常参考值:3.9~6.1mmol/L,>7.0mmol/L 则可诊断为糖尿病;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参考值:<7.8mmol/L,>11.1mmol/L则可诊断为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4.0%~6.0%。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糖。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值与糖化血红蛋白值检测情况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降低,但是治疗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更趋近正常值(P <0.05)。详情如表1 所示:

2.2 两组患者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治疗组出现低血糖的有1 例,对照组出现低血糖的有7 例,治疗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详情如表2 所示:

表1:两组患者血糖值与糖化血红蛋白值检测情况

表2:两组患者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3 结论

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是因为中老年各方面的机体功能慢慢下降,并且其基础性疾病较多,而糖尿病一旦出现就伴随终身。中老年患者由于糖尿病的病程比较长,所以对其血糖控制的效果不佳。血糖指标情况如果波动的幅度较大,则会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脑卒中与心血管事件。对血糖进行良好控制,可以有效的缓解微血管与大血管并发症发生,也是有效预防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核心所在。因为老年患者的各方面生理功能减退,低血糖的症状并不明显,各激素对于低血糖的反应也会减弱,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更容易出现低血糖不良反应。而低血糖主要是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会引发患者心动过速、烦躁不安与血压升高等,严重低血糖会导致患者脑细胞出现不可逆性损伤。所以在2 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仅要控制患者的血糖,还要防止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刘香的研究结果显示,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 型糖尿病前后的血糖指标情况比较,治疗前的血糖指标为(10.13±1.82)mmol/L,明显高于治疗后(6.02±1.34)mmol/L,且数据比较,差异明显。而在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观察,45 例患者中,仅有1 例出现低血糖的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2.2%。本次研究结果与其研究有所相符,治疗组的餐前与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出现低血糖的有1 例,对照组出现低血糖的有7 例,治疗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有效控制了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还可以有效控制低血糖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的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确保临床对糖尿病疾病的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能够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减少低血糖不良反应的出现,保证临床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格列美甘精糖化
比较观察联用利拉鲁肽及甘精胰岛素、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方案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复方制剂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
天天测血糖仍需测“糖化”
常吃煎蛋有危害
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
格列美脲片致不良反应1例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心房颤动关系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