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支持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效果影响

2021-02-05 02:13
医师在线 2021年1期
关键词:营养学通气常规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250400

机械通气治疗是针对急危重症患者所采用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案,但是较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直接降低其预后效果[1]。因此,本次研究中将在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早期辅以肠内营养支持,并探究其对患者临床及预后效果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58 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2019年;给予所有纳入研究患者均应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者29 例。常规组(女性:男性=14:15;年龄24-78(48.25±3.12)岁),在其入院48h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女性:男性=12:17;年龄24-78(48.20±3.10)岁),在其入院24h-48h 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两组主要涉及患者类型包括心血管疾病、外伤合并多处骨折、肺部感染等。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自愿参与研究,并已经全部签署协议书;两组研究对象的资料,比较差异小,无统计意义(P>0.05),经本院相关伦理委员会监督核准后可纳入研究。

1.2 方法

两组急危重症患者在临床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分别在不同时间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在机械通气治疗的24-48 小时内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留置管抽取胃液,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即:将短肽型肠内营养剂(生产厂家:德国Milupa GmbH;批准文号:H20100287;规格:125g)静脉滴注,取本品2kg/ml 的250ml 剂量静脉滴注24 小时,滴速为20ml/h,之后每天按照1 小时增加10ml 的标准进行治疗;常规组则在机械通气治疗48 小时内接受抗感染、酸碱平衡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方案,在48 小时后以鼻孔插管的方式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4 天。

1.3 观察指标

(1)营养学指标:分别在患者干预前后对其清晨空腹的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血清总蛋白等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并作以有效的对比和分析。

(2)预后效果[2]: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用时较短的一组患者表示其临床干预效果显著。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患者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和(n)表示,χ2值检验,计量资料用±标准差(±s)表示,t 值检验,如果P <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组和实验组的营养学指标对比

如下表1 所示,两组干预前的营养学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干预后实验组的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高于常规组,血清总蛋白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常规组和实验组的营养学指标对比[±s]

表1:常规组和实验组的营养学指标对比[±s]

组别例数血红蛋白(mg/L)血清清蛋白(mg/L)血清总蛋白(m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常规组2996.55±10.06102.95±5.8831.86±3.5633.35±3.5656.82±4.5139.10±4.32实验组2996.56±10.08126.07±5.9631.78±3.4737.66±3.3656.81±4.5230.65±4.30 t-0.00414.8710.0874.7410.0087.466 p-0.9970.0000.9310.0000.9930.000

2.2 常规组和实验组的预后效果对比

如下表2 所示,实验组干预后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相比常规组较短,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2:常规组和实验组的预后效果对比[±s]

表2:常规组和实验组的预后效果对比[±s]

组别例数 机械通气时间(h)住院时间(d)常规组29115.36±15.2325.33±3.66实验组2993.65±10.8919.88±3.22 T-6.2446.021 P-0.0000.000

3 讨论

参考相关医学研究资料发现,急危重症患者通常是指在感染或创伤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下,致使其机体内出现高分解代谢状态,随着患者各个脏器的损伤情况加重会逐渐呈现出营养不良现象,甚至还会降低患者的生存率[3]。本次研究中在急危重症患者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给予不同时间段肠内营养支持后的结果表示:两组干预前的营养学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干预后实验组的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高于常规组,血清总蛋白低于常规组;且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通常是指在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24-48 小时内,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的静脉滴注肠内营养灌注,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机体状况,并根据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供给营养,避免对其他器官的负荷,且减少患者在经受机械同期治疗过程中的依赖性;同时该种场内营养供给方式还可以保障患者的临床及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而言,采取早期场内营养支持后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血清总蛋白等营养学指标,同时还可以缩短其机械通气治疗和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营养学通气常规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常规之外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不通气的鼻孔
漫谈大学生营养学普及
医学院校本科的营养学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运动营养学与心理学的密切关系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