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与对策

2021-02-08 18:58凌小艳季祝语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帮扶创新创业互联网+

凌小艳 季祝语

摘  要:“互联网+”和“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理念影响下,创新创业得到国家、政府和高校的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听障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之一,其创新创业驱动力、心理品质、知识和能力储备等现状备受关注。文章分析相关现状及原因,提出应提升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内驱力、心理品质、知识能力储备、环境创建和政策支持,构建“三位一体”教育和服务模式,帮扶听障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

关键词:“互联网+”;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帮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5-0023-03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并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因此,“互联网+”时代下,“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机遇和更好的政策支持[1],使得大批优秀的创业人才涌现出来。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更便捷。听障大学生因受听力损失和手语交流障碍影响,在生活、学习中更偏爱运用网络来传递信息。本研究从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入手,思考和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优势,培养听障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突破创新创业瓶颈,有效帮扶听障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理想。

一、“互联网+”背景下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一)创新创业内驱力与心理品质

内驱力是创新创业的动力源泉,听障大学生普遍存在内驱力不足的问题。听障生因听力受损,生活中缺乏与主流社会沟通交流,会产生自卑感、孤独感,容易在思维和认知上存在偏差,与社会的融入感不强。偶有听障大学生有创新创业想法,往往受家庭和社会传统的影响,认为能够上学已经不容易,家庭在经济和精力上已经付出了很多,创新创业不适合,一份朝九晚五、稳定的能够解决自身生存问题的工作,比风险高、變化莫测、高要求的创新创业更受青睐。因此,听障大学生在生涯规划时更多选择工厂、公司等稳定工作,出现听从家长安排、群体和随大流就业观,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了“懒就业”“慢就业”现象。

创新创业者需要具备积极心态和坚韧的品质,富有远见,具有批判思维。听障大学生由于身体缺陷,他们从小到大的生活空间、心理空间、价值空间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常常处于社会交往的边缘,处于社会竞争的劣势地位,比健听人更容易遭受挫折、失败[2]。李国敏等人针对听障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发现,在人际交往、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方面,听障大学生存在劣势,虽与健听人交往的意愿强烈,但实际交往频率较低,在交往过程中存在猜疑和不信任心理,对自我的领导能力不确定、不信任。研究发现,残障大学生虽缺乏为团队牺牲自我利益的精神,但普遍具有积极的善于感恩的生活态度,肯定自身的能力,能够在遇到困难和考验时,表现乐观、积极、坚韧和自信的品质[3]。

(二)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

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是敲门砖也是核心部分,通常认为创新创业者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性知识,具有发现问题和机遇的意识、判断和处理问题的思维、人际沟通和应变技能。对普通大学生来说,通过学习和拓展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才能够在合适的机遇下一蹴而就。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开设了公共选修课程,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时间会根据教师个人意愿调整,学生根据个人意愿自主选择课程,对听障大学生的选修课程没有硬性要求。普通教学缺乏专业的手语翻译,因此听障大学生在学习公共选修课时有困难,导致其从心理上就排斥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因此听障大学生选修此门课程的人数寥寥无几。

研究发现,听障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大多寄宿特殊学校或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相较普通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单纯,社交单一。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其期望值偏低,学习知识内容较简单,进入高等学校后同样被降低要求,只要求能够顺利毕业。“低要求”影响听障大学生对生涯的探索和认知,在校期间很多学生出现学习缺乏动力、缺乏思考和自主探索精神的问题,导致部分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学习态度敷衍,对新知识和新热点缺乏长期关注,未养成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思维,缺乏把握和争取机遇动力,往往抓不住好的时机,容易导致错失良机。

(三)创新创业环境与政策

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以来,政府赋能推动创新创业,出台了许多激励和减免政策,鼓励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促进改革创新和传统产业升级步伐。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也开启了创新创业新纪元,大力推动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各大高校通过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开设讲座、举办大赛和设立项目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其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

在创新创业大环境下,高校教学部门通过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大学生参与到项目中,通过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挖掘潜力。学生工作部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必修课程,同时每年举办一次“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以课程促进比赛,以比赛促进课程的学习和成果的检验。团委通过选拔学生参加省和国家“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开展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二、“互联网+” 背景下听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对策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社会和各行各业的变革。创新创业在“互联网+”背景下,迎来了重大机遇,开拓了新局面。高校大学生作为当代新青年,创新思维活跃,听障大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一部分的特殊群体,常受到社会、高校和家庭的过度保护或不被关注,导致其创新创业意识在萌芽状态被扼杀或自我否定。

(一)激发创新创业内驅力,构建积极心理品质

内驱力是创新创业的动力源泉,积极心理品质是创新创业的保障。从听障大学生的现状可看出,其存在内驱力不足、意识薄弱、积极能动不足的问题,对自我的领导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心不足,认为自身较健听学生处于劣势,常被社会贴有“有缺陷的”“麻烦的”“依赖社会的”的标签,产生自我不认可、自制力弱、容易偏激、对社会恐惧、缺乏团队意识等心理问题[4],因此需要构建积极心理品质,改变社会认知。

文章研究对象为全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高校,也是一所高度融合的高等教育院校,学校招收多种残疾学生,特殊学生与正常发展学生共同生活学习,积极宣传残疾人优秀励志事迹,营造接纳和欣赏的环境,学校建设了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残疾名人文化园、百爱墙、无障碍设施和宣传标语。不同大学生组成融合宿舍,组织自强讲座,鼓励融合课堂,改变了听障大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学习环境,增加与普通大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改变听障大学生原有的认识和思维方式。听障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同台参加各类社团和竞技类比赛,如时装设计与展示、街舞、手语舞、健美操、社团巡演等学校活动,活动中展现其优势,得到认可和肯定,提升社会融入感,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使其意识到自身拥有的智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高校应重视家校共建,利用QQ、微信、电话、家访等沟通途径,提高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听障大学生在人际交流和沟通存在障碍,家长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的引导尤为重要,应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营造一个适合听障大学生健康生活的家庭环境。

(二)改革创新创业知识体系教育,重视多元化能力的培养

“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应构建知识体系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尤其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将教育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突破时间和地点的教学模式,这对听障学生尤其友好,可减少其由于听力损失造成的接收信息障碍,同时还为信息传递提供了便捷。

创新创业知识体系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包括了基础知识、专业领域知识、政策法规等,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多变的知识体系[5]。高校从事创新创业的教师,一般是非专业或系统学习或有创新创业经验的人才,多为兼职或辅导员组成,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不足。为了解决实创知识的欠缺,学校可邀请校外专家和成功创业优秀毕业生开设讲座,交流分享创新创业知识和经验,引进中国大学MOOC、雨课堂等优秀网络课程,鼓励教师探索混合式教学,解决师资不足和经验缺乏的问题。

创新创业需要具备多元化的能力,不仅要具备基础创新创业素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还要有行动力、合作能力、决策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等能力[6]。高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在已有的教育教学课程外,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利用第二课堂和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来实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通过鼓励听障大学生参与项目和大赛,为其提供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能力提升,学校开设创新创业类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等,允许并鼓励听障大学生与健听生同台竞技,在项目实践和大赛中增加社会融入感,增进与普通大众沟通交流的机会,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三)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解读相关政策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视互联网的发展,鼓励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在全社会为创新创业创造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在“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有了新的变革,增加了更多的机遇和新兴产业,成功案例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宣传,推动了创新创业良好环境的营造。新时代的听障大学生,步入高校接受教育,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资源,在良好的氛围环境中,有利于激发听障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国家和各地都推出了相应的创新创业鼓励政策,听障大学生由于长期的沟通障碍,在政策获取和解读上会存在偏差,因此,需要有专门专业的相关部门或机构收集政策法规,并帮其助解读。目前有诸多公益机构帮扶残疾人就业,但帮助或帮扶残疾人完成实现自己创新创业梦想的机构尚欠缺。

三、结语

“互联网+”和“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国家、政府、高校高度重视和鼓励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听障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应破除贴有的标签和固有的认识,针对现状,找准切入点,帮助和帮扶其成功创新创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372.

[2] 张九童,王颖.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残疾大学生公共品格培育研究[J]. 长春大学学报,2019,29(09):120-124.

[3] 李国敏,符昱叶. 听障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 现代特殊教育,2020(24):53-58.

[4] 韩梅,赵菲. 听障大学生学业情绪现状与特点研究[J]. 长春大学学报,2020,30(11):121-124.

[5] 李家华,卢旭东.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6] 马永斌,柏喆.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06):99-103.

(荐稿人:李宏伟,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帮扶创新创业互联网+
做好农村帮扶工作的几点体会
英语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帮扶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帮扶工作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