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洲国教科书中的日本形象探析

2021-02-08 21:53刘学利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伪满洲国教科书

刘学利

摘  要:由于教科书对青少年价值观念与情感构成影响深远,日本侵略者在伪满洲国通过教科书这一意识形态控制工具,掩盖其侵略形象,塑造了仗义相助、富力强大的日本形象与克忠克孝、灭己奉公的日本人形象,目的在于使东北青少年服从日本侵略、认同并接受日本文化,为其殖民统治奠定基础。文章以伪满洲国教科书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中描写的日本形象,从中分析日本美化自己的教育意图。对此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日本在中国东北推行殖民奴化教育的进一步理解。

关键词:伪满洲国;教科书;形象探析

中图分类号:K26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5-0035-03

自“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扶持前清废帝溥仪成立伪满洲国,开始了对东北三省等地区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殖民统治,期间,教科书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在伪满洲国构建自身形象最为重要的载体。由于教科书对青少年价值观念与情感构成的影响深远,日本侵略者企图通过教科书这一合法的意识形态控制工具,美化自身形象,促使东北青少年盲从于日本、认同并接收日本文化,为其殖民统治奠定基础。

形象是“对一种文化现实的再现,通过这种再现创作了它(或赞同它、宣传它)的个人或群体揭示出和说明了他们生活于其中的那个意识形态和文化的空间”[1]。伪满洲国教科书中的“日本形象”,涉及“日本是什么样的国家”“日本人是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属于异国形象的一种。这一概念来自形象学,是以国家为单位的“他者”(the other)形象的研究,是日本的现实和对它的想象在教科书中呈现出来的文化镜像。这种文化镜像尽管是通过众多的事件和个人建构起来的,但是却体现出这些事件和个人所代表的特定时期的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表征。总体而言,在日本帝国主义控制的伪满洲国教科书中,建构了大量的日本形象。日本被描述为一个“仗义相助的友邦”、国力富强的国度,日本人形象则多以忠勇、正面、优秀的面貌呈现。

一、“仗义相助的友邦”形象

在伪满洲国教科书中,被着力想象和精心塑造的日本形象是“仗义相助的友邦”,即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维持世界和平毅然帮助东北民众摆脱“恶军阀”的欺压,建立“独立自主”的“新国家”,如以下课文所述。

《九月十八日》课文,“九一八纪念日,日本帝国真仗义,打倒恶军阀,造成新天地。”[2]《满日关系》一文,“友邦日本仗义相助我国之建设。复于大同元年九月十五日首先正式承认我国之独立,两国政府为永远巩固两国间善邻之关系,互相尊重其领土权,且确保东亚之和平。”[3]《友邦之仗义相助》课文,“是以友邦日本帝国,见我建国以来健全发展,遂率先列邦断然承认我国为独立国家。……自我国建立之初,即予以情逾骨肉之仗义援助,……然则友邦果基于如何之理由,此乃我国国民之必应深铭肺腑者也。友邦日本帝国,何为而援助我邦建国耶。其重要之理由大致有三,盖第一为维持东亚、即日满支三国之生命安全。第二为复兴亚细亚民族。第三为确立世界之永久和平也。”[4]“于是友邦日本帝国,遂毅然奋起,为维持东洋和平、人道尊严、及确立世界安定计。首先仗义兴师、膺惩暴俄。……由此可见按日满支三国之得有今日,实为友邦日本帝国努力之所赐,而且足证三国为同心一体、有共存共荣之关系也。”[5]日本甚至在唱歌教科书中《建国节》一课写道,“白山巍巍黑水洋洋满洲肇帝基,友邦仗义除旧布新千载逢一时,厚民生开民智众庶日熙熙,保和平赞圣业宏我百年规。天恩好好帝德雍雍开创太平基,日满携手■力同心患难共扶持,启文明垂文教后世仰为师,保和平赞圣业宏我百年规。”[6]

可见,伪满洲国教科书中极力塑造“仗义友邦”的日本形象,企图使日本作为“道义之邦”而被伪满洲国感激与仰视,进而使伪满洲国对其俯首称臣。

二、富力强大的国家形象

日本借助明治维新成为最早实现近代化的亚洲国家,因此开始标榜自己为“东方文明”的核心、亚洲国家摆脱西方殖民统治“解放者”。在对日本国家形象的叙述中,日伪政权会使用“添加”这一书写策略,将一些能够促发日本民族优越感的文字直接加入课文中,以此构建自我权威和民族优越性,企图加大日本与中国之间的优劣差距。

1. 将日本塑造成一个历史悠久、国富力强、仁爱治国的“一等国”国家形象。如《天壤无穷之国家》课文,“日本帝国实为现在世界上最长久之国家。实为世界各邦所可比拟。……国家统治之大本乃在实行仁爱。”[7]“日本建国有二千六百余年的长久历史。日本国民是永远奉戴万世一系的皇室,竭盡忠义,一心报国,因此才逐渐发展而居世界一等国的地位。所说的一等国不是单指军队强盛和文明进步的。世界上有许多的强大国家常是侵略弱国的。只有日本是存心道义,向来没有恃强凌弱的事情。这才真不愧为一等国呢。”[8]

2. 以一种骄傲自得的口吻介绍日本的“优越”国势。例如初级中学教材《地理通论教科书》,“现世六十余国中,国力充实成为列强者日、英、美、法、意等五国而已。……国家之强弱,虽关乎面积、人口。尤以富力强力为测定之基准。而富力强力之大,更赖产业之发达教育之进步、及国民之努力。现代列强无不基于此种条件而富强。”[9]可见,这种叙述正是日本通过战争胜利而高度膨胀起来的军国主义的真实写照,而与此相反,其他国家在伪满教科书中则被描述为疲弱没落、不堪一击的衰败形象。初级小学校《国文教科书》中《日本海大海战》一课极力宣扬日本海军的功绩,“俄方炮力固极优越,然因日军勇猛,乃渐不支。……日军之士气并不因此少馁……日本海上烟波浩淼,已不复见俄舰片影矣。然日军之损害仅失小水雷艇三艘而已。此次海战不仅为日俄胜败之所从分,且为东亚民族存亡之所由决。吾人于日本海军之功绩实不禁其中心感谢之诚焉。”[10]

3. 对于具有日本国家象征意义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多以“仙境”“灵域”等赞誉之辞来描述。如在介绍日本重要国家形象象征的“圣岳”时,《富士山》一课将富士山描写为世界独有之神奇景色,“富士之于日本,伊古以来咏为诗歌绘为图画,犹不足以尽之。其皎洁灿烂不独为日本所稀有,抑且为世界所罕见。彼景仰流连观赏不置者岂止东瀛人士而已哉。”[11]又如,初级小学校国文教科书《日本旅行记》一课以伪满学生游记来描写日本天皇宫邸形象:“于苍松翠柏间隐见壮严宫阙之一部伫立二重桥上,不觉肃然起敬。于此向宫城遥拜……复往明治神宫,此间为日本国民崇拜之灵域。……最后经过极繁华之银座,通睹其建筑艺术之美,冲动心目。诚可谓人间之仙都矣。”[12]

三、克忠克孝、灭己奉公的日本人形象

“和魂洋才”是日本在明治中后期至二战前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的国家教育目的,“和魂”是以忠孝为核心的儒家道德之本,“洋才”是指掌握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人,其教育目的确立标志是1890年颁布的《小学校令》和《教育敕语》。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步伐的加紧,日本教育遂演变为法西斯集权式的教育,即着力于培养能够满足战争需要、具有“尽忠报国”“灭己奉公”精神的臣民式人才。而伪满洲国作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也必然会在教科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这种军国主义教育观。伪满洲国教科书中的日本人形象,基本上可以分为天皇形象、军人形象、历史人物形象、平民形象四类。

(一)神格化的天皇形象

《历代天皇之御仁慈》一课开篇即述:“友邦日本帝国,能维持其并世无良之天壤无穷国体、列于今日世界之一等国,而其国威愈益赫赫者,乃完全由于皇祖天照大神之伟大神勅,与三千年来之历代天皇能施仁慈所致也。”该文同时列举了第十一代垂仁天皇、第五十四代仁明天皇、第一百二十二代明治天皇、第一百二十四代昭和天皇等十位日本天皇奉从神勅、仁德无边、爱抚万民万物之“圣举”,将日本天皇的统治神话奉为“天照大神”之神勅,将日本对其他亚洲国家的侵略美化为“基于历代天皇以一视同仁之御意,对其他国家民族抱融合态度所致也”。

(二)忠勇至诚的日本军人形象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日本在日俄战争中以军国导向宣传塑造的两位“军神”日本第三军司令官乃木希典、日本海军少佐广濑武夫,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日本企图运用不同的人物故事、从不同角度展现日本军人的“尽忠”“牺牲”“至诚”“勇气”等素养。如《武藤元帅》一课描写的是大正年代日本陆军最强有力的领导、陆军元帅武藤信义,将武藤描述为一个忠孝奉公、具有健全人格的形象,高度褒扬其功绩“造成东亚和平的基础,名望震动世界”。又如,代表普通士兵形象的《小林大尉》一课,塑造的是日俄战争中步兵大尉小林環氏深入敌军阵地侦探军情屡立奇功、后来被俄军俘虏后不畏拷打忠烈就义的忠于君国事迹。

(三)大量的历史著名人物形象

伪满洲国教科书中呈现最多的日本人形象就是日本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其中又以著名学者居多,如近代杰出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阳明学派创始人中江藤树,儒学家贝原益轩,汉学家赖山阳,盲人国学者塙保己一等,着力塑造日本勤学、尽忠、尽孝、至诚、宽大的民族精神。武士阶层曾作为日本政治的中心集团在日本历史上独具地位,其正直、尽忠、尚武、勇于牺牲的武士价值伦理一直为日本文化所推崇。因此,武士形象也是伪满洲国教科书中着重叙写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道灌筑江户城》一课,课文描写了室町中期文武兼备的武将太田道灌,其在筑城方面尤为擅长,亲自设计修筑了坚固的江户城等城,为后世繁荣兴盛的大江户奠定最初根基,其人也因此闻名于世。

(四)忠孝义勇的日本平民形象

教科书中关于日本平民的刻画不多,如初级小学校《国文教科书》第八册第二十二课《原站长之殉职》刻画了一个泛化无名的普通日本人形象,一个车站的站长,为人真挚、见义勇为,为救乘客而殉职。

四、总结与反思

“形象是加入了文化和情感的、客观和主觀因素的个人的或集体的表现。”[1]教科书中的形象塑造承载了社会的、阶级的、统治集团的意识,来形塑青少年的思想与行为,以印证社会现实的合理性、政权统治的合法化。甚至可以说,这种意识形态限定性,使得教科书中的形象塑造不可避免地进行程度不同的改造、歪曲与虚构。文章分析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伪满洲国教科书中所创造出来的自身形象,尽管表现为当时一部分教育官员或知识分子的“创造”活动,但却能够反映出日本帝国主义借助教科书对日本与日本人的表述,企图使东北青少年获得对日本文化的体认,并通过其民族优越性的建构,不断使殖民行为合法化、合理化。也正是由于日伪政权利用教科书广泛的传播力量和无可争议的权威性,才促使日本“仗义相助的友邦”“富力强大的国家”“克忠克孝、灭己奉公的日本人形象”得以传播开来。综上所述,伪满洲国教科书中呈现出的日本形象,绝大部分都极其深刻而强烈地反映了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和殖民意识。在殖民主义的权力结构中,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自身的文化特性、民族精神来消弭并取代东北民众原有的中华民族身份。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使学生明晰日本美化自己的教育意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日本在中国东北推行殖民奴化教育的理解,并以史为鉴,警钟长鸣。

参考文献:

[1] 孟华. 比较文学形象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4+113.

[2] 伪满民生部. 国民学校满语国民读本(第四卷)[M]. 长春:伪满洲图书株式会社,1938:40-41.

[3] 伪满文教部. 初级小学校修身教科书(第四册)[M]. 长春:伪康德图书印刷所,1935:41.

[4] 伪满民生部. 国民高等学校满语国民道德(第一卷)[M]. 长春:伪满洲图书株式会社,1938:85-86+91-92+127-128+137+150.

[5] 伪满民生部. 国民学校日满语唱歌(第三卷)[M]. 长春:伪满洲图书株式会社,1941:6.

[6] 伪满民生部. 国民学校满语国民读本(第五卷)[M]. 长春:伪满洲图书株式会社,1941:161-162.

[7] 伪满文教部. 初级中学地理通论教科书[M]. 长春:伪满洲图书株式会社,1937:6+52-53.

[8] 伪满文教部. 初级小学校国文教科书(第八册)[M]. 长春:伪满洲图书株式会社,1937:27-29+60-63.

[9] 伪满文教部. 初级小学校国文教科书(第七册)[M]. 长春:伪满洲图书株式会社,1937:32-33+23-24.

[10] 伪满民生部. 国民学校满语国民读本(第六卷)[M]. 长春:伪满洲图书株式会社,1941:135-136.

[11] 伪满民生部. 国民学校满语国民读本(第七卷)[M]. 长春:伪满洲图书株式会社,1941:105-113.

[12] 伪满文教部. 初级小学校国文教科书(第六册)[M]. 长春:伪满洲图书株式会社,1936:52-53.

(责任编辑:秦雷)

猜你喜欢
伪满洲国教科书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教科书式(双语加油站)
藏起来的教科书
伪满中医文献旨要与特色探析
西方早期代数教科书中的二项式定理
伪满洲国时期农产品价格变化及其影响
浅谈日本对东北能源工业的掠夺
浅析伪满洲国傀儡帝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