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事求是”思想的内在逻辑

2021-02-08 18:26郑舒哲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

郑舒哲

摘  要:“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想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它来自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继承。鉴于“实事求是”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文章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三个层面阐述了“实事求是”思想的内在逻辑,为丰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宝库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实事求是;中国实际;人民立场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5-0062-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实事求是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实际并通过长期实践检验而诞生的智慧结晶,具有丰富的思想价值。实践证明,实事求是是中国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三大事业”的思想保障,它豐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宝库,不断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砥砺前行。

一、理论逻辑:对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发展

(一)“实事”:把握一切从实际出发

马克思主义用世界观告诉人们应该如何看待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更用方法论教育人们要通过实践去改造客观世界。因此,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这一切生命活动的主体以及前提条件就在于人们作为“人”,即一个“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人”的存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也必定是通过由人作为实践的主体而产生的。可以说,马克思无论是对宗教的批判,还是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批判,关注点始终放在“人”的身上,并逐步走向深入。从天国的“彼岸”降临到现实的“此岸”;由宗教异化踏入劳动异化;由抽象的、虚幻的人迈向具体的、现实的人;由资产阶级的个性走向一切自由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出他对“人”未来走向的思考与憧憬,表达了他对人回归到“主体”的期望,也为基于“实事”而探索“事实”创造了前提条件。

从客体来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础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因此,要分清“实事”与“事实”两个概念。两者的区别在于“人”作为实践主体的参与。具体而言,“实事”从唯物主义的“物质第一性”角度承认了客观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但实际上,人们看到的事物并不一定是其反映出来的真实情况,也有可能是片面的、错误的,并非事物的“事实”。

(二)“求”:探索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求”,是人的实践行为,强调的是人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强调,“理论和实践这样密切地相结合,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和检验标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出马克思关于“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哲学论断,将实践作为认识一切的前提,他指出,“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2]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之所以能够提出他们的理论,除了理论积淀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参与了当时条件下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自身认知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最终形成了能够指导人们革命实践的科学理论。

实事求是,“求”的是一种全面的发展思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都属于主观主义的范畴,“唯本本”与“唯经验”是两者的不同之处,是偏离实际的两个极端。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只看到了片面而以偏概全,导致理论脱离了实际。

(三)“是”: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3]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容为“放之四海而皆准”,强调了其作为真理的普遍性。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充分地尊重中国革命矛盾的特殊性。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下,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世界无产阶级共同革命,也有别于列宁主张的大城市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是一条真正符合中国实情的革命路线。历史的经验证明,盲目地、机械地照抄照搬国外的革命经验是不可取的,削足适履、断鹤续凫都是不尊重矛盾的特殊性、不遵循客观规律的表现,以此方法运用于中国的革命之中是注定要失败的。

二、实践逻辑: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

近代至今,中国融入全球化是从“被动进入”到“主动适应”再到“积极引领”,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族解放的愿望始终没有实现。一方面是由于资本全球化强大的势力以及常年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国力,总体实力悬殊过大;另一方面,无论是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还是孙中山的辛亥革命,他们仅仅在物质技术与制度上移植了西方的文明成果,并没有真正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封建制度的根基,治标而不治本。十月革命的爆发,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了中国,让中国看到了在资本主义“一家独大”的世界格局下建立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一)立足中国实际,就是要解决中国“挨打”与“救国”的问题。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一些主要领导人,如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没有立足于中国革命的实际,以奉行苏联经验为旨,坚决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与指示,机械地搬运苏联经验,否定毛泽东以农村为根据地的革命思想,认为“山沟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针对这些“左”倾与右倾的错误思想,毛泽东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他的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保留了有生力量。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依然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分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强大以及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力量的重要性,用“持久战”思想驳斥了“中国必亡论”与“中国速胜论”等不切实际的论调,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最终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发展社会生产力上。在这一时期,苏联模式中所暴露出来的弊端使毛泽东意识到,对于中国而言,如此这般照搬苏联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是不切实际的,是缺乏创造力与独立自主的表现。

(二)立足中国实际,就是要解决中国“挨饿”与“富国”的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了使党、国家、人民重新回到正轨,必须首先在思想层面解开影响多年的禁锢,冲破思想桎梏,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践行实事求是这一经过中国共产党人多年实践中所探索出的真理。邓小平认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他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保障。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目的,就是要指导实践解决时代之困,回答时代之问。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打破那些对改革开放存有质疑的一部分人的思想顾虑,邓小平用“三个有利于”回答了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毕竟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消灭剥削,集中全民族的力量实现共同富裕。

(三)立足中国实际,就是要解决中国“挨骂”与“强国”的问题

新时代下,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趋于多元化、深层次,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的转型期。在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础上,为保证社会发展过程中单面突进而造成失衡、失和、失调的现象,保证发展社会发展的整体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深刻地回答了在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问[5]。

新时代,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不断增强执政党的自我革命。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在党的建设上,为应对“四大考驗”与“四大危机”,针对党员、干部出现的革命意志淡化与自我革命动力不足的问题,习近平强调,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使党员、干部在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加强党性锻炼,锤炼政治能力,提高思想境界和政治觉悟。特别是在意识形态工作上,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引领。思想上患了“软骨病”就会造成行动上的“肌无力”。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任务,意识形态工作的落脚点在于构建中国话语与中国理论,目的则在于讲好中国故事。在话语建设的过程中,既要专注中国理论的生产、表达与传播,又要重视中国理论的影响、供给与自信,切实解决好“干了说不出”“说了没讲清”“清了传不出”“传了没人听”“听了听不懂”“懂了没人信”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价值逻辑:人民立场

实事求是的根本立场在于人民。实事求是的逻辑,就是以人为实践主体,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改造,深刻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最终目的是为了人自身的发展,即从“人”到“物”再到“人”的逻辑过程。

承认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认清这个根本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这句话是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毕其一生,始终都把目光聚焦于人的解放,站在人民的立场,积极探索一个能使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人的解放在于消灭异化、找回主体、个性解放以及全面发展。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的政治改革存在着历史局限性,虽然他们宣扬着自由、平等、民主等原则,但实际上是一种阶级剥削与造成人的异化,它将封建社会那种“大家庭式的”人身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又用一种更为直接的、露骨的雇佣方式给人们套上了枷锁,造成人的异化。共产主义社会所追求的就是超越这种政治解放,从而追求人的解放与全面的发展。中国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有今日蓬勃之势,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命运。

走好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的根本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认清这个实际落脚点。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可以说,党与群众的关系就像“放风筝”。党是“风筝”,“风力”是时代的考验,人民群众就是放“风筝”的人,而那根“风筝线”就是群众路线。虽然风筝是靠着风力飞起来的,但说到底是人放起来的。这就是说,党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也要回到群众中去。一旦挣脱了由人掌握的那根线,风筝就会被风力所支配、掌控,就会被吹跑。革命战争年代就像刚开始“放风筝”,线放的很短,风筝离人很近,受风力影响小,党很容易注意到人民群众。随着时间推移,党也经历住了“时代考验之风”的考验,随着时代之风越飞越高,从革命党变成了执政党,离人民群众的物理距离“越来越远”。但要时刻牢记,心理与精神上的距离不能远,不能从此脱离了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3-12-27(02).

[2] 徐卫华. 在主题教育中重温“实事求是”的精髓和要义[J]. 实事求是,2020(01):47-54.

[3] 金民卿. 实事求是的思想史渊源及其创造性提升[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8-15.

[4] 赵士发,艾师伟.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与西方近代哲学资源[J]. 毛泽东研究,2020(06):102-111.

[5] 毛文璐.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8,19(02):86-89.

(荐稿人:张书祥,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坚持实事求是与党性原则的统一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毛泽东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
邓小平“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实事求是”的三重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下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
新闻工作者要潜心践行“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