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一片食材花园,让生活循环可持续

2021-02-09 01:06蕾子
海峡旅游 2021年12期
关键词:厨余花园食材

蕾子

耕食的生活离不开土地的依托,若在都市生活,我们如何能够在有限的居住空间里也实现自耕自足的生活?落地在杭州良渚文化村的生态种植课“良土有趣”带来不错的解答。自然教育老师吴雯在通过一堂堂自然课带大家创造属于自己的食材花园,耕种的场地可以是公寓的阳台、排屋的花园,也可以是社区共建的绿地,种上可食用的蔬菜瓜果、香草药材。不同于传统农家菜地,食材花园的逻辑在兼顾了健康可食的同时,还会如园艺那样考虑视觉上的观赏性,连日常产生的厨余垃圾也变废为宝,开始在生活里循环起来。

家里的食材花园

这是吴雯从成都来到杭州的第五个年头,这些年她一直在践行自然耕食的生活方式,一心想着为自家露台打造一片食材花园。好不容易有了这套拥有露台的房子,可惜前主人在这片土层略薄的小土地已经种了根系发达的凌霄花和紫藤花,她的发挥空间并不大,如今根系更是破坏了防水层,水渗黑了楼下的天花板,遭到邻居投诉。趁着这个“机会”,她终于得以一鼓作气把露台的植物都锄了去,修正当年的错误种植,换上适合露台又适应当地气候的乡土植物。

基于前几年的观察,她发现当地的紫扁豆最适合在露台种植,花开时紫色小花一串串的,花期能持续半年时间,还会吸引许多亮灰蝶飞来;到了七八月结果,采摘下来又能做出一道美味菜肴,既能观赏又能食用,可比根系发达、花开绚烂只有一周的紫藤好得多。

如何选择适合的乡土植物?吴雯说常去当地的乡村逛逛就能找到答案了。村里大面积的田地多是规模化种植,不好借鉴,而农民家门前的小院,那些小田地里蔬菜瓜果的品种,大部分是能够适应当地水土和气候的植物。这个过程大可放慢脚步去体会,花上一年的时间观察当地植物的四季变化,也在充分了解植物特性之后,選择几种适合的品种种植。甚至还可以以不同的生长期合理分配播种时间,让家里的食材花园一年四季有收成。

家里的食材花园像是为生活接上了一个环节,为吴雯的日常带来许多改变。家里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变成制作液肥的原料,不必丢到垃圾站,反而能够重新回到土地循环滋养新的食材。现在家里的厨余垃圾已经实现了内循环。明白土壤需要什么样的厨余后,她自然而然地注重起垃圾的分类,甚至在购买东西的时候就尽量避免外包装复杂的商品。

土地带来的快乐

然而,如何系统地了解植物特性,日常又如何将厨余垃圾转换成生态种植?吴雯将这些方式研发成了线下的自然教育课,从土壤的特性、植物的搭配到堆肥的制作,在良渚文化村基地设置了不同的活动体验,参与的学员们各自都会分到一小块土地实践,春夏、秋冬每半年一季。

认识土壤是重要的一节课。吴雯习惯从理论层面和大家介绍土壤在地球上的位置,以及人类文明和土壤之间的关系。等学员们有了宏观认知再回到土地实践,观察脚下的土壤是什么样的状态,是否有虫子、什么属性、酸碱度如何?最后通过厚土栽培对土地产生更深的联接。“只有明白了原理,大家才能因地制宜地实现自己的耕食生活方式,更好地将身边的厨余和有机垃圾循环利用起来。”

整季系列课参与下来,画植物设计图、搭蚯蚓塔、养黑水虻,从了解植物和土壤的特性,到搭配种植、引入动物系统、土壤微生物等完善种植体系,学员们在土地上忙忙碌碌,到了收成的采摘季,菜篮子里果真装上了不少自己种出的瓜果蔬菜。

今年,吴雯还尝试将“良土有趣”系列制作成视频在线上推出。每期十分钟左右的先导视频,围绕“土壤:微生物的生机世界”“蚯蚓:伟大的地下工作者”“黑水虻:吃垃圾的英雄”等主题,以可视化的方式将地下的生态王国徐徐展开,实现了在线教授耕作食材花园的可能。

都市耕食生活指南

我应该算是一个在深圳工作的典型的外来“打工人”,工作忙碌,种植物是我最主要的业余爱好。我在合租房的阳台种植物有两年了,经历了很多失败,比如种了两年番茄都没结过果,一开花就落花;种了快一年的无花果一直是我阳台最大的一棵树,却只结过一颗果。

很想实现从阳台到餐桌的可食阳台,在“良土有趣”长达两个月的线上课程中,我收获了很多。首先,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环保这件事对于我而言变得更自然了,不再是一件时间成本很高的事。在堆肥的课上,我知道了堆肥对于种植者来说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深圳最近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在家用波卡西桶堆肥、制作酵素,不仅可以不用再卡点扔湿垃圾出门,还可以获得很好的液肥和种植土壤。做堆肥的热情让我放弃了外卖,尽量自己在家做饭,以便能更快地填满我的波卡西桶;不再热衷于购买新的花盆,产生更多塑料,而尝试用一次性矿泉水瓶等废弃容器来种植。

我还寻到了一个农场,去农场种地代替了去商场逛吃,变成我的周末日常。在那儿我认识了现在一起玩种植、实践可持续生活方式的两个小伙伴,我们给自己的行动小组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归野农夫”。所谓“归野”,是希望让大自然回归野趣,让人回归更野性自然的自我。我们希望把自然永续的绿色生活理念付之于实践,努力在城市中找回与土地的联接。课程结束后,我们尝试在市集宣传酵素制作、波卡西堆肥、垃圾分类等,希望带动更多人,尤其是和我们一样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关心土地、种植出有机而多样的农作物,遇见更多志同道合的“城市农夫”。

猜你喜欢
厨余花园食材
厨房里的芽芽
巧用食材铺“地锦”
厨余垃圾特性及预分选处理技术
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有机肥市场方兴未艾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可爱花园
夜晚的花园
不同厨余垃圾发酵效果比较
爱护小花园
链农:搞定食材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