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单侧神经根症状腰椎管狭窄的效果分析

2021-02-10 09:55徐松山
华夏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跛行孔镜椎间

王 迪,徐松山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骨外科,河南 许昌 461000)

腰椎管狭窄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腿疼痛、下肢感觉异常、间歇性跛行、运动障碍等,为临床骨折常见多发疾病,严重者需行手术治疗[1]。神经根症状为腰椎管软组织、骨性狭窄造成椎管内容积下降、内压增加,活动时压迫神经的表现。传统开放式减压椎骨植骨融合术为常见治疗术式,能有效改善椎管内压力,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其创伤较大、失血较多,易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作为微创术式的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近年逐渐得到临床关注。本研究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单侧神经根症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接受的106例单侧神经根症状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女18例,男35例;年龄50~76岁,平均(63.1±6.2)岁;椎管狭窄节段为15例L3-4,12例L4-5,26例L5-S1。观察组女20例,男33例;年龄52~77岁,平均(65.0±5.7)岁;椎管狭窄节段为13例L3-4,16例L4-5,24例L5-S1。两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均为单侧单节段病变;就诊时伴有单侧放射性神经痛等神经根症状;拟行手术治疗,并符合手术指征;凝血功能正常;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双节段或多节段腰椎狭窄;伴有脊柱骨折;合并脊柱感染性病变;合并其他类型腰椎退行性病变;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损伤。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开放式减压椎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全麻,俯卧位,于后正中处作切口,根据术前体表投影,预估切口长度,切开表皮,剥离责任节段双侧竖脊肌,暴露双侧椎板,明确两侧进针点后穿刺、攻丝,之后将椎弓根螺钉置入;X线确定位置良好后,行钛棒安装,切除病变椎体节段全椎板,清除增生黄韧带、小关节突组织,对侧隐窝实施减压,神经根实施扩大操作,以便充分暴露椎间盘;切除退变椎间盘及周围组织,将修剪后的椎板、棘突组织置入椎间隙,并放入骨粒、椎间融合器;确定满意后,锁紧钛棒,对椎间隙进行加压,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缝合。

1.2.2 观察组 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健侧卧位,用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行局麻;根据术前体表投影,确定责任节段椎间隙与穿刺部位,C臂X线机透视下进针,方向为向责任节段上关节突肩部,置入导丝,经导棒扩开肌肉组织,置入保护性套管,使用磨钻打磨上关节突至预定位置;在椎间孔扩大成形后,将工作通道置入椎间孔内,建立工作通路,切除硬膜前间隙及神经根部椎间盘组织,将工作通路调整至神经根背部,清理增厚黄韧带,锯除椎体后上缘处增生骨赘;确认神经根减压充分、神经根波动良好、下肢神经根症状缓解后,退出椎间孔镜,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

观察指标:治疗效果、疼痛程度、间歇性跛行评分、腰椎功能、氧化应激。①治疗效果。使用改良MacNab判定,优:临床症状消失,患者日常工作、生活复原;良:大部分症状得到改善,可正常工作、生活;可:较治疗前症状有所改善,但活动受限,并对正常工作、生活还有影响;差:未达上述标准[2]。②疼痛程度。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3]评估,该量表总分10分,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③间歇性跛行。评分标准:不能正常行走为0分;拄拐下可平地行走为1分;能独立平地行走,但上下楼需支持为2分;可独立平地、上下楼行走,但下肢不灵活为3分;无任何障碍为4分。④腰椎功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4],总分50分,得分与腰椎功能呈负相关。⑤氧化应激:采集静脉血5 ml,离心取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疼痛程度、间歇性跛行、腰椎功能

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程度NRS评分、腰椎功能ODI评分低于对照组低,间歇性跛行评分高于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程度、间歇性跛行及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分)

2.3 氧化应激

术后3个月,观察组血清SOD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氧化应激比较

3 讨论

退行性病变、腰椎管狭窄可引起腰腿疼痛、下肢间歇性跛行等神经根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既往开放式减压椎骨植骨融合术通过彻底解除椎管压力,能有效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但其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甚至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医源性腰椎失稳等并发症[5-6]。随着椎间孔镜技术的进步,其在治疗腰椎骨病中得到广泛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将椎间孔作为入路,通过扩大椎间孔、建立操作通道,可有效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术后3个月,NRS评分、ODI评分较对照组低,间歇性跛行评分较对照组高,说明单侧神经根症状腰椎管狭窄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少间歇性跛行。与对照组术式比较,观察组术式具有以下优势[7-8]:①术中使用环锯扩大椎间孔促使其成形,尽可能清除增生关节突及肥厚性黄韧带,可增加手术操作空间,使腰椎管内骨性狭窄消除,从而能缓解神经根压迫,达到神经根管减压的效果,消除患者神经根症状,减少间歇性跛行;②能减少或避免过度剥离责任节段椎旁肌肉,防止椎板过度切除引起的医源性脊柱失稳;③术中通过清除椎间盘轻度突出、上关节突增生性内聚、黄韧带肥厚性增生,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腰椎管骨性、软组织狭窄不仅会对神经根产生压迫作用,还可引发炎性刺激,从而激活机体内中性粒细胞,增强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SOD降低、MDA升高。本研究发现,术后3个月,观察组血清SOD较对照组高,MDA较对照组低,可见,单侧神经根症状腰椎管狭窄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该术式通过椎体减压,能解除神经压迫,从而改善氧化应激。

综上所述,单侧神经根症状腰椎管狭窄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轻间歇性跛行和氧化应激。

猜你喜欢
跛行孔镜椎间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黑龙江东部某牛场泌乳牛跛行调查及其与产奶量、胎次和干物质采食量的关系研究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Liu limps off to a trail of tears刘翔腿伤退出比赛 众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