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专业藏族大学生英语写作薄弱环节探析
——基于体系性教学因素的调研

2021-02-10 11:49拉毛卓玛周毛吉
关键词:学术性藏族英语课程

拉毛卓玛 周毛吉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 青海西宁 810000)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教育改革政策的深入,英语教育在涉藏地区逐步得到了普及。但由于开展较晚,英语教育基础薄弱且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存在很大差异。个别地方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英语教学,可有些地区至今仍未实际开设英语课程,致使相关地区的英语教学面临复杂多样、参差不齐等问题。

目前针对涉藏地区英语教学的科研成果非常少,对英语教学开展情况,尤其是基础英语教学情况的认识有限。一些与我国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相关的学术成果强调少数民族学生对学习英语有着强烈的兴趣,他们不单从经济和物质利益角度认识英语的重要性,还将英语与文化和语言资源(cultural and linguistic capital)等深层次因素联系起来,认识和解释自己的社会身份(social identity)以及自己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①少数民族学生愿意在英语学习中投资,积累文化和语言资源,以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②因此,在民族地区开展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不容质疑。

在英语教学中,以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为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其中写作技能最难掌握。英+藏、汉三语专业藏族大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能够较好地掌握听、说、读技能,在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方面能取得较理想的成绩。但是,在写作学习中面临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困难,要实现预期的课程学习目标面临较大的挑战。

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缺乏个人观点、批判性思维能力弱、逻辑性差和语言组织能力弱等问题。人们习惯性地将学生薄弱的英语基础视为导致写作困难的最主要原因,但实际上语言能力的强弱并非决定写作能力的唯一因素。写作是一项综合技能,与学生整体的教育经历、思维方式、写作技能训练、阅读积累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紧密相连。

本文依据英+藏、汉三语专业藏族大学生在英语学术性写作中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在中学阶段的英语写作训练模式和经历,分析导致藏族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弱的体系性因素。

二、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问题,笔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调查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写作样品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对象为毕业于五省涉藏地区藏族中学,目前在青海师范大学就读英+藏、汉三语专业的学生。对所涉及专业两届学生的文章写作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总结并分析了学生的主要写作问题;85名来自三语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研究;13名来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初、高中英语老师也参加了调研。所有问卷调查参与人员按自愿、不记名的方式,对问卷内容进行了反馈。另外,部分教师和学生进一步参加了面对面访谈,以补充和完善调研资料。

面向学生的问卷调查由四个部分组成:对英文学术性写作能力的自我评价;中学阶段的英文写作学习内容和所掌握的写作技能;目前面临的写作困难和原因;以及需要掌握的写作知识和技能。

针对民族中学英语教师发放的问卷调查搜集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对现有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的评价;从教学校的英语写作课程安排和时间分配;写作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以及学生在英文写作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原因。

三、研究分析

(一)写作能力

85名英+藏、汉三语专业学生对自己用英文进行学术性写作的能力进行了评价,具体结果如下:

图1 三语专业学生对英文学术性写作能力的自我评价

在英文学术性写作能力自我评价选项中,45%的学生选择了“较差”,33%选择了“一般”,20%选择了“很差”,只有2%的学生选择了“较好”,无人选择“很好”。学生整体对自己的英文写作能力的评价较低。

另外,民族中学英语教师对他们现有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进行了评价。13名教师中,11人(85%)选了较差和很差,只有2人(15%)选了一般。

根据以上基础性研究信息,学生对自己的英文写作能力评价低,同时藏族中学英语教师对现有中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评价同样不乐观,所反射的教学问题值得深思。

(二)写作问题

对于学生面临的写作问题及其原因,参与调研的三语专业大学生和中学英文教师有着高度相似的看法,其主要内容呈现为:

表1 三语专业藏族大学生的英语写作问题及原因

英+藏、汉三语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英语写作课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对写作结构的认识、难以形成个人观点、缺少批判性思维能力、逻辑性差、语言组织能力差以及陈述能力弱等几个方面。学生对学术性写作的结构缺乏系统的认识,很多对段落的主要组成部分,即主题句、支持性细节和结论句,或者对文章的组成部分,即介绍部分、主体段落、结论等内容的认识不深。因此,在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需要给学生重新讲授基础性写作内容。另外,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好的写作习惯,几乎所有学生不做写作前期准备,习惯性地拿起笔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学生通过一定的写作学习,可以在写作结构方面取得较好的认识,但是形成观点并对其进行有效陈述是很难克服的写作问题。在段落写作中,对学生挑战最大的是写主题句。主题句由“主题”+“中心思想”构成,应该能够清楚地显示作者的主旨观点。在文章写作中,学生面临类似的写作困难。对于学生而言,明确自己的观点并写出比较具体且可支持的观点是最大的难点 。

阅读和社会经历等因素在写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学生在中学阶段因缺乏丰富的课外活动,以课本学习为主,整体缺乏课外阅读积累。学生在进入高校时未能培养起好的阅读习惯,知识结构局限于学校课本的内容。同时,学生在家庭和校园之外的生活经历非常少,社会阅历有限,也影响写作的丰富性。

(三)英语写作问题的深层原因

为了更好地认识英+藏、汉三语专业藏族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本文作者对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写作教学做了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并解决高校英语写作课中出现的写作困难和问题。

1.藏族中学英语教学。英语教学虽已纳入藏族中小学教学体系,但还未能完全融入到考核体系中。 英语教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但因在青海和甘肃等省英语单科成绩不计算在高考总成绩里,在这些地区英语课程经常被忽视。英语课程的课时普遍很少,在有些地方英语课程只出现在课程表上,从未实际开课。来自海南州的一位初中英文老师在问卷调查表中写道:“民族中学学生的英语语法知识比较差,词汇量就更不用说,因为学生到了初中才接触到英语这门课程。虽然国家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但很多偏远地方没有真正落实。”另外,据学生反映,英语课程时间常被其他“主课”(藏文和汉文课等)取代。

根据调研参与人员反映,由于教学体制原因,相关教学工作者缺乏为英语教学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的动机,学生缺乏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英语教学发展缓慢,学生在中学阶段未能打好基础。许多藏族学生表示他们进入大学后更能理解英语的重要性,但同时觉得为时已晚。藏族大学生的英语基础弱在很大程度上是体制原因,而消极的个人态度是在该体制下衍生的次要原因。英语教学要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必须在教学体制和考核体制等方面取得相应的发展和完善。

2.语言基础与写作能力。很多学生认为英语写作能力差是因为英语语法和词汇量不过关。藏族学生在进大学时英语语言知识积累确实不够,大部分学生在语法、词汇、听力、口语、阅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非常薄弱,致使大一的教学目标只能以打好语言基础为主。从大二开始才能逐渐提升教学难度,同时给学生系统教授学术性写作。因此,学生薄弱的语言基础是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一大障碍,尤其在前两年的学习阶段。随着学生英语基础的提高,学生通过英语表达自我的能力和语言的准确度随之得到提升。然而,在写作内容和质量上很难取得很大的进步。即便过了大学英语六级(CET6)的学生,也通常在英语写作中遇到很大的挑战。因此,语言基础只是英语写作中的障碍因素之一。

写作的目的是通过书面语表达思想和情感。大学阶段的写作以学术性写作为主,而在学术性文章中作者通过有理有据的辩论来展示自己对某一事物或问题的认识,并用合理有效的证据证实其观点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因此,写作不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观点的形成和分享。语言应该服务于观点和情感的有效陈述,以及与读者间的积极交流。这意味着一个好的写作作品至少具备三个因素:清晰的观点、写作内容和语言组织的逻辑性以及熟练的写作技巧。因此,语言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几个要素之一,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Jiang 强调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很低,称他们在英语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L1(第一语言)和L2(第二语言)的不同相关,但不局限于此。他发现中国大学生在英语CET等级考试中,可以写出语法和词汇方面几乎完美的文章,可是写作内容却显得肤浅模糊。作者同时指出,在大学里英语写作通常不是为了树立观点和表达自我,而被视为学生再次展示在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尤其是语法知识的途径。③因此,中国学生普遍缺乏如何形成并组织自己想法的有效方法和技能。

综上所述,在写作中除了语言能力,对不同写作结构的认识、观点的形成和陈述、写作内容和语言组织的合理性、前后或主次观点的衔接等技能很重要。这些写作技能的缺乏与学生英语语言基础无太大关联,主要与学生的整体写作训练与能力相关。

3.写作教学模式与实践。藏族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缺乏写作技能训练。参与此次调研的13位英语教师就职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的6所民族中学。这几所中学中只有一所高中每周有两节英语写作课,但没有固定的写作教材,对课程内容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教学过程中,由每个年级的老师商议后在英语课程教材中选几个单元的内容开展写作,具体的写作要求和作业布置等由任课老师自行安排。该校是6所中学里唯一一所相对有计划地教英语写作技能的学校,但对英语写作的要求并不高。其他学校均无写作课,也无统一的写作内容和要求,大多数学校的写作训练局限于句子写作,个别学校进行了自我介绍和日记等短文写作。中学英语教师在相关写作方面重复最多的问题是“缺材料、缺时间、缺练习”。因此,在中学阶段英语写作教学非常薄弱。

中学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不利于实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据师生反映,写作主要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摸索和分析有可能在各类重要考试中出现的写作题型,并让学生模仿写作,背美词美句,好在自己的文章中套用。此类写作训练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使学习的主要目的和动力成了应付各类考试。在写作中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模仿和背诵他人文章时,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创造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挖掘与培养。

一些国内和国外学者研究了中国大学生、研究生和留学在外人员的学术性写作能力,发现很多中国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从未系统地学习过学术性写作,而且即使进了大学也没有足够的学术性写作机会。因此,许多英语专业学生在英文写作中面临两大类问题:写作技能问题和语言问题。④Mattisso认为在中国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学生习惯于机械式的死记硬背,而这个不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强调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死记硬背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妨碍学生发现更深、更广层面的涵义,以及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辩论的能力。⑤

从此次调研结果和其他相关研究成果看,英语写作问题是在藏族学生和其他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教学问题,同时也反映教学体系中的某些弊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学术性写作能力,教学工作者需要探讨如何有效加强和完善各教学阶段的写作教学内容与实践;直面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应试教学对写作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发现写作的真正价值。

四、结论与建议

因教学体制的不完善,英语在涉藏地区基层教学中不受重视,藏族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很低。英+藏、汉三语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必须克服伴随薄弱的英语基础出现的诸多学习困难。然而,他们的写作问题绝非仅仅是因语言基础差导致的,而是由更多体系性因素引起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足够的机会系统地学习英语写作并进行练习,缺乏对不同的写作结构和内容等方面的全面认识,整体写作水平很弱。另外,应试教育中英语写作的主要教学模式以模仿考试类文章和背诵美词美句等为主,以便在各类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此类教学目的和模式不利于挖掘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其结果是学生在写作中缺乏主见、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民族地区普及英语教学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加强三语教育是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同时也给民族学生提供了更加公平和前沿的教育机会,在学业发展和就业竞争等方面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然而,民族学生要真正受益于英语带来的文化和语言等资本,就必须在教学中重视英语课程、完善相关教学体系、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使英语课程实际有效地融入到民族地区教学体系中。

基础英语教育中应重视写作技能的培养。写作是一项综合技能,随着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历的提升而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写作教学中必须强调个人观点的重要性,鼓励和协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周围的事物、搜集相关资料、形成并准确表述自己的观点。应加强过程性写作(process writing),重视写作的过程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认识各类写作结构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过程性写作模式强调自我观点的形成和分享,老师的主要责任是当一个好的读者,并对学生在文章中表达的观点进行反馈。在教学中不应太过强调语言的准确度而忽视了文章中所表达的核心内容,可以通过采取新的写作教学模式,解决学生在写作中缺乏自己的观点和创造力等主要的写作问题。

英语写作教材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藏族中学普遍缺少英语写作教材和辅助性资料,致使写作教学缺乏统一规划,教学内容不成体系,教学目标不明确。根据藏族中学实际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和撰写写作教材,进一步推进英语写作课程建设非常重要。这将促使相关学校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对英语写作内容和技能培养等方面制定明确的目标和相应的教学安排及考核机制,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英语写作知识和技能。

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开展情况对高校三语专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在基础教育中重视英语课程、打好语言基础并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在高校培养出在民族地区甚至在国内就业市场具备竞争力的高层次少数民族三语人才。

注释:

①Sunuodula,Mamtimyn,and Anwei Feng.Learning English as a Third Language by Uyghur Students in Xinjiang:A blessing in disguise?[M]In Anwei Feng(Ed),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Across Greater China,2011.

②Gil Jeffrey. English in minority areas of China:Some findings and direc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J].International Education Journal,2006,7(4):455-465.

③Jiang Xuan. Challenges for College-Level Learners of Academic English Writing in China [M]. In M.S. Plakhotnik,S.M. Nielsen,&D.M.Pane (Eds.),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Annual College of Education &GSN Research Conference,2011:95-100.

④Cai, Luna Jing. Students’Perceptions of Academic Writing:A Needs Analysis of EAP in China[J].Language Education in Asia,2013,4(1):5-22.

⑤Mattison Jane. Chinese writing:a special challenge for universities in the West.‘A discussion of Chinese students’essay writing traditions and Western praxis[Z].In:Ämnesdidaktik ur ett nationellt och internationellt perspektiv:rapport från Rikskonferensen i ämnesdidaktik 2006[ed.] Eskilsson,O.,Redfors,A.,2007:153-160.

猜你喜欢
学术性藏族英语课程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育儿必读的宝典
用“问题化学习”模式改革教育硕士教学的行动研究
哲学百科全书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