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历史,推陈出新
——唐闸近代工业城镇的保护与传承

2021-02-11 07:17文图阳建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陈阳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人类居住 2021年2期
关键词:南通城镇古镇

文图|阳建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陈阳(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走进唐闸:近代民族工业历史城镇

唐闸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的近代化肇始,是张謇践行其实业救国、造福乡梓等社会理想的重要基地,是中国近代早期城市民族资本工业现代化的典型代表。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赞扬张謇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在历经百余年兴衰变迁后,唐闸近代工业城镇仍较好保持了原有近代工业城镇的格局与风貌,保存有大量近代产业遗产,是中国整体规模原址原状保存类型最丰富、最完善的近代工业城镇历史遗存。但与此同时,唐闸也存在产业活力消逝、环境品质退化等严重问题。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南通市政府于2012年开始,先后委托东南大学编制《唐闸河东路东侧沿街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修缮方案设计》《“南通·1895”协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唐闸古镇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系列规划,并以此为据,实质性开展保护与更新工作,历经8年,在全社会多方努力下,有效提升了唐闸古镇环境品质与整体活力。

2.张謇纪念像

规划引领:高度重视古镇的文化传承与价值提升

科学合理、系统全面、求真务实的保护利用规划,是保护更新实践工作的重要基础。研究团队首先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高标准要求为主旨,吸取国内外先进理念,全面评估唐闸古镇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其次,基于历史延续、人文共生的原则,提出包含近代工业城镇整体保护与活化利用规划体系,并将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贯穿规划的全过程,在价值特色保护与品质提升双重目标的引领下,重点对空间格局形态、水绿结构、公共空间、景观体系、风貌特色等方面提出详细设计引导要求,对各重点地段制定了建(构)筑物详细保护整治设计导则和环境景观保护整治设计导则;在规划编制的全过程,规划团队通过调查访问、座谈会、研究讨论会、现场及网站公示、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与南通市政府及各级部门、专家学者、当地市民进行了深入沟通,充分体现社会多方意愿,广泛调动社会的积极性。

3.大生纱厂青花车间保护修缮后建筑内部实景

此后,在保护利用规划控制引导框架下,进一步编制了《南通传统建筑特色调查和传承研究》报告,系统梳理各历史时期建筑环境特征与营造技艺方法,并依此总结出简洁鲜明且可操作性强的“新通派”建筑环境语汇,同时,对各重点地段开展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方案,以求切实指导建筑环境修复与整治工作,逐步使唐闸古镇保护更新规划落地生根。

多方参与:积极推进古镇的保护更新实施

4.河东民居片区及通扬运河沿岸保护利用后实景

5.唐闸近代工业城镇保护利用规划鸟瞰效果图来源:《唐闸古镇修建性详细规划》

6.油脂厂、造纸厂保护利用后实景

7.唐闸古镇保护利用实施后夜景 图|南通唐闸古镇保护开发有限公司

唐闸近代工业城镇的保护更新实施机制主要经历了从“政府主导”到“政府引领、多方参与”的过程。在2012年保护与再利用规划编制的初始期,南通就成立了以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唐闸镇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唐闸古镇保护利用相关事宜,并委托置业集团代表市政府,以全资投入的形式进行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以及重要地区的环境整治。2015年9月,成立了“南通唐闸古镇保护开发有限公司”,专门承担古镇保护利用过程中的融资运作、开发建设、产业经营等工作。同年12月,古镇所在的港闸区政府颁布实施《唐闸古镇开发建设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古镇范围内房屋租赁经营、公益项目服务、文化创意类企业、会展活动和旅游管理经营等开发经营活动,予以分类、分级别奖励,吸引鼓励社会各类资本投入和自主开发经营。通过政府资金拨款、银行贷款、招商引资、社会资本参与等多样化途径筹措资金,有力促进了古镇的健康、持续与活力发展,形成了政府政策方向引导、开发公司主体运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共享实施机制。

除此之外,当地政府和古镇保护公司还充分利用各类媒介,对古镇的保护更新工作和成效进行宣传推广,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积极发表推介文章,开发“唐闸民族工业风情小镇”微信订阅号和“惠玩唐闸”小程序,将古镇的商户、产品、活动进行全面、及时的更新报道和推广。

成效初显:实现古镇的新姿焕发与推陈出新

8.大生纱厂保护利用后沿河实景

11.唐闸近代工业遗存的保护与功能活化利用 图|南通唐闸古镇保护开发有限公司

系统详实的规划设计引导与多元共享的实施机制,成功使历史悠久的唐闸古镇重新焕发了新姿与活力。在有效的政府政策引导下,古镇保护公司多元化引入资金7 亿多元,先后保护修缮历史建筑4.5 万m2,新建配套设施建筑2.8万m2,整修道路2000多米,新建及整治绿化景观2.5 万m2。针对近代工业城镇历史要素丰富繁多、分布广泛的特征,实施部门重点对大生纱厂、唐闸红楼、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大达公电机碾米公司、油脂厂、造纸厂、河西河东传统民居片区、运河两岸商业街区等进行先期保护与利用发展,以滨水空间、街巷空间、公共设施空间的整治提升作为联动纽带,形成“点—框”式保护发展模式,在保护彰显古镇工业遗产特色的基础上,有效保护和提升古镇的综合价值。

依托唐闸工业遗产建筑环境氛围,在修补与完善历史街区的内部功能基础上,相关部门努力尝试植入适合历史街区发展的新业态和功能,如唐闸印象展览馆、张謇家风家教馆、活字印刷体验馆、唐闸粮业历史展示馆、南通姓氏文化馆、广生制皂文化体验馆、工房生活体验馆、唐闸古镇特色民宿等;同时,积极组织走进唐闸、工业文化体验日、唐闸非遗集市、运河文化日、校馆合作体验日、夜景灯光秀、大众摄影比赛等各类特色活动,使古镇遗存能够很好地得到活化利用,并开始走入群众的现实生活。

在诸多努力下,唐闸古镇保护更新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唐闸古镇两次入选江苏省历史文化保护示范项目,受到江苏省财政厅和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专项资金资助,并成功获评江苏省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单位、江苏省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单位。近年来,古镇接待全国各地游客60余万人次,保护实施工作及举办的特色活动得到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家、省、市各级媒体的广泛报道80余次,受到广泛赞誉。

协调“保护”与“发展”始终是更新实践工作中面临的难题。南通唐闸近代工业城镇保护传承工作取得的喜人成效,得益于3个方面:第一,规划先行,系统、全面、详实的规划设计是城市更新建设的必要前提,而全程一致地贯彻规划控制引导要求,是历史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二者相互协调的根本保障;第二,时刻注重物质空间环境载体与产业功能活动的内外兼顾,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促进并相得益彰,在规划与实施过程中需要同步考量,不可偏废;第三,自始至终坚持促进建立合作共享的保护更新机制,只有符合最广泛的社会群体意愿,激发最广泛的全社会力量参与,才能保障长期、健康发展。我们希望,南通唐闸的保护更新实践经验能够为其他历史城镇和街区的保护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南通唐闸的保护更新实践当中,让这颗凝聚近代民族工业历史的明珠更加璀璨多姿。

猜你喜欢
南通城镇古镇
“十四五”时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研究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百企结对 携手并进:南通展现时代担当 致力推动跨江融合
南通职业
文化边城镇远
同里古镇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