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白斑:被忽视的癌症哨兵

2021-02-12 08:59王晓坤范金虎
抗癌之窗 2021年3期
关键词:白斑鳞癌癌变

王晓坤 杨 欢 范金虎

1 什么是口腔黏膜白斑

口腔黏膜白斑最早由匈牙利皮肤科医生ErnoSohuimmer命名,一般是指通过肉眼观察,发生在口腔黏膜表面的,颜色一般为白色的、不可擦除的上皮病变,一般边界清晰但不规则。口腔黏膜白斑的估计患病率约为0.1%,高发年龄是50~60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患者病情可以根据症状轻重分级,一级白斑除了颜色为不均匀的白色或乳白色以外,与正常口腔黏膜没有区别,此时患者一般察觉不到口腔内发生病变。二级白斑颜色一般为乳白色,且略高出正常黏膜面,表面相对粗糙,可能有裂纹。此时患者可能感到口腔内不适,但常因为自觉症状不严重而不会选择就医。长久拖延,二期白斑继续发展成为三期白斑——成为乳白色隆起斑块,粗糙有裂纹,常有色素沉着。一级口腔黏膜白斑像是口腔中的不定时炸弹;而二级白斑甚至三级白斑就像为这颗炸弹点燃了导火索。

2 口腔黏膜白斑可能是癌变的“信号”

每年口腔黏膜白斑恶性转化的综合估计率为1.36%,目前被认为是最常见的口腔内癌前病变之一。80%的口腔癌源于口腔黏膜白斑。除此之外,口腔黏膜白斑还与很多其他恶性肿瘤有关,因此当发现口腔白斑病变时,要十分警惕肿瘤的发生。口腔黏膜白斑是口腔鳞癌最常见的癌前病变症状,据文献报道,有0.4%~26%的口腔白斑会转化为口腔鳞癌,但各地区的癌变率不相同,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①口腔黏膜白斑发生部位不同。口腔黏膜白斑可以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但研究发现发生在舌部的癌变率比较高,尤其是舌缘和舌腹的恶变率较高。西班牙的一项病例研究就得出结论,口腔黏膜白斑发生在舌部与癌变有显著性关联。

②口腔黏膜白斑均质型和非均质型的癌变率不同(非均质型是指表面颜色及白斑突起形态不均一的类型)。一般非均质型较均质型的癌变率高。

口腔黏膜白斑不仅会癌变发展为口腔鳞癌,还可能与食管癌的长期发病及死亡风险相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科学家们为了探索与食管癌发病和死亡风险相关的因素,在河南省林县选取了三万多人进行了一项科学研究,该研究的结果表明,基线被诊断为口腔黏膜白斑的受试者,其食管癌长期死亡风险都较高,尤其是入组时低年龄组(<52岁)较高年龄组的风险更大。数据显示,随访28年时,共1 219人在基线调查被发现患有口腔黏膜白斑,或者随访期间新发生口腔黏膜白斑因食管癌死亡,癌死亡在口腔黏膜白斑病例和正常人群中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9.66%和7.39%,两者差异明显。

3 口腔黏膜白斑发病的病因机制?

口腔黏膜白斑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通常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

①局部长期作用的慢性刺激:多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喜食酸、辣、烫的食物,或者饮用温度较高的茶、汤、咖啡等热饮都会给局部黏膜带来慢性刺激,材料不良、制作工艺差或者设计不科学的假牙、牙齿破损的残冠、残根也会不断刺激口腔局部黏膜。

②化学物质作用:吸烟时,温度较高的烟气灼伤脆弱的黏膜。此外,香烟燃烧形成的尼古丁,或是咀嚼槟榔果时释放的槟榔碱等致癌物质,不仅会刺激黏膜,还会直接作用于上皮细胞改变其遗传物质,导致病变加重甚至癌变。

③感染:许多研究发现,口腔黏膜白斑与口腔念珠菌的感染关系密切。有报道指出,口腔黏膜白斑患者伴有念珠菌感染的比例为10.8%~35.6%。部分研究也提出,人乳头瘤病毒(HPV)及EB病毒的感染也可能与口腔黏膜白斑的发生和癌变有关,因为这两种病毒感染往往会导致上皮异型增生,不过这一说法并无确切研究证据。

④维生素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12缺乏,基因易感性,内分泌调节障碍都可能导致口腔黏膜白斑发生。

4 如何预防口腔黏膜白斑的发生及抑制其癌变?

口腔黏膜白斑一旦发生就不易逆转,除非采取冰冻治疗或药物长期干预。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预防。针对以上病因学的探讨,我们可以对症下药。

①减少慢性刺激,吃一些温度适宜的食物,少吃口味过咸、过辣的食物。

②戒烟戒酒,或者减少接触频率。

③注意口腔卫生也是预防口腔黏膜白斑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④严密关注口腔状态,尤其发现颊、舌部有异常颜色变化或增生及时就医。

猜你喜欢
白斑鳞癌癌变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免疫应答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病(WSSV)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长了胆囊息肉怎么办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癌变·畸变·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ADC直方图分析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副乳也会癌变
《癌变 ·畸变 ·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Aurora-A在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特点和研究意义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