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救护理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2-13 13:36杨妙芝
健康之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

杨妙芝

摘要:目的:研究优化急救护理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2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4例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14例实施优化后的急救护理。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抢救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急救40 min好转率高于对照组,急救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实施优化后的急救护理措施,可提升抢救成功率和抢救效率,促进患者左心室功能的改善。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优化急救护理;常规急救护理

近年来,随着心脏病患者人数的增加,急性左心衰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具有起病突然、病情进展快速、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需及时给予有效救治[1]。急救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有效提升了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成功率,且在抢救过程中,急救护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对常规急救护理进行优化,旨在提高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救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2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4例。对照组男9例,女5例;年龄56~80岁,平均(68.09±2.78)岁;基础疾病:冠心病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观察组男8例,女6例;年龄58~78岁,平均(68.03±2.56)岁;基础疾病:冠心病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2]中有关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者;(2)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者;(3)视听觉功能正常、理解沟通能力良好者;(4)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衰竭者;(2)存在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者;(3)存在免疫功能缺陷者;(4)存在支气管哮喘、严重肺部感染、急性肺栓塞等疾病者;(5)存在语言沟通交流障碍、精神障碍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接诊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评估,开通绿色通道,安排患者接受相关检查,期间做好急救准备,尽快救治患者;给予患者吸氧,期间注意保持呼吸通畅,并对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密切监测;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在抢救成功后做好基础干预和病情干预。观察组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后的急救护理。(1)病情评估:患者入院后立即予以吸氧和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道,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再按照病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急救顺序。(2)体位护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对其体位进行合理调整,促使其舒适度增加。(3)急诊血氧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血氧指标进行密切关注,给予湿化氧疗处理;针对自主呼吸功能衰退者,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期间注意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因气道阻塞导致肺水肿的发生。(4)急诊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加强心理干预,多鼓励患者,引导患者学会自我情绪调节,防止情绪过度起伏对生命体征产生影响。(5)急诊药物护理:用药前进行用药相关健康宣教以及遵医用药的重要性,用药后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合理调整滴速。(6)转运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将患者转移至重症监护室或普通病房,转运前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提前做好准备,转运期间备好急救药品,注意动作轻柔、缓和,对其病情变化密切监测。(7)交接护理:急诊护士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告知接班护士护理重点。两组干预至离开抢救室。

1.3 观察指标

(1)应用床旁开立便携式E1exP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左心室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心室短軸缩短指数(Fractional Left Ventricular Short Axis Shortening, FS)。(2)观察两组抢救相关指标,包括救治成功率、急救40 min好转率、急救总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表述为(±s),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左心室功能指标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LVEF、FS均比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2.2 两组抢救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急救40 min好转率均比对照组高,急救总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左心衰是急诊科急危重症中比较多见的一种,病情进展迅速,会导致患者出现肺水肿、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对其生命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因此及时进行抢救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十分关键。但急救期间的护理配合也不可或缺。

常规急救护理中存在抢救措施不规范、护理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等不足,导致护理效果并不理想。而优化急救护理具有标准化、规范化的特点,能够快速对患者病情程度进行评估并展开针对性救治,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有助于患者在标准时间内得到规范、高效的急救措施,从而提升抢救成功率[3]。本研究中,观察组左心室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和急救40 min好转率高于对照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优化急救护理的效果显著。这是因为优化急救护理有助于提高急救效果,能够在控制病情的同时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更有利于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促进缺氧状态、左心室功能的改善,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总而言之,优化急救护理具有较高的抢救成功率和救治效率,适合推广应用在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救中。

参考文献

[1]吴夏侯,邵麟,陈明.吗啡在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过程中的应用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5):95-97.

[2]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10):931-935.

[3]王双双,赵春云,苏颖喆.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及对ADL评分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10):133-135.

猜你喜欢
急性左心衰
分析BiPAP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所致低氧血症的临床效果
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临床疗效分析
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中的应用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观察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效果分析
阻塞性肺心病与急性左心衰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急诊急救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