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努力构建数字时代“经济新版图”

2021-02-17 07:17
发明与创新 2021年41期
关键词:算力数据中心华为

也许你很难想象到,当人们用手机下单点一份外卖,计算处理这个订单信息的数据中心可能位于千里之外的黄沙戈壁。在宁夏中卫西部云基地,这种“前店后厂”的模式,已经吸引了亚马逊云科技、美团等200余家互联网企业入驻布局云计算、大数据项目。

中卫,曾是座黄沙笼罩下的城市,“麦草方格”治沙技术在这里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如今,数字力量犹如点沙成金,正在为这座沙漠中的水城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开启无限可能。

为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中国于2020年9月成立“东数西算”产业联盟,2021年5月启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

目前,“东数西算”在贵州、宁夏、甘肃等西部地区推进,各方正在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算力新格局,或将构建数字时代“经济新版图”。

全国一盘棋数据领域的“西气东输”工程

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我国数据增量年均增速超过30%;2019年我国产生的数据量约占全球的9.3%,居世界第二。

“数据资源是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最大优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煜波认为,中国政府前瞻性布局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人口红利转化为数据红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沈竹林认为,随着全社会数据总量的爆发式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数据资源大国,成为全球大数据应用最为活跃、最具潜力、环境最优的国家之一。

图/东方IC

在数字经济时代,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国家竞争,谁拥有海量数据和先进算力,谁就能占领发展制高点、掌握发展主动权。

浪潮信息联合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点,数字经济和GDP 将分别增长3.3‰和1.8‰。

但长期以来,中国的算力水平很难满足数据量猛增带来的巨大计算需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承载算力的数据中心存在供需失衡、发展失序:东部地区应用需求大、创新能力强,但土地水电等配套资源紧张,西部地区气候适宜能源丰富,但数字产业层次上有较大上升空间。

为进一步强化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统筹布局,今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建设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启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国家算力网络体系。

有专家指出,这可以称得上是数据领域的“西气东输”工程,也是一项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浩大工程,对于优化数据中心布局、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和西部地区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东数西算’本质上就是将数字领域拆分成若干细分领域,每个领域都交给更适合的地方去建设,既可以避免重复性的投入和资源浪费,也可以给各地建设提供一个参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依托“东数西算”工程,将实现数字资源、数字算力、数字产业、数字服务等一系列生态的合理布局。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贵阳市委副书记马宁宇说,在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中国落后了,互联网兴起时,中国迎头赶上,而在当前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中,中国至少在同一起跑线上。

打通“数”动脉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

走进贵州省贵安新区金马大道旁的华为云数据中心,一排排红黄相间的欧式建筑倒映在清澈的人工湖里,风景如画。这里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个休闲度假景区,而非华为在全球布局的最大数据中心。

华为云营销部负责人董理斌介绍,该中心是华为云在西南区域业务的重要承载节点,其服务范围能够辐射到重庆、广西、广东、云南、四川等周边地区。

“把热数据放在东部,冷数据放在西部,实现全局能效最优。”董理斌介绍,华为云在贵安新区和内蒙古乌兰察布布局了一南一北两大云数据中心,在上海、河北廊坊、广东东莞有3个核心数据中心,全部投产后可部署超过230万台服务器。

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将成为华为全球管理数据存储中心、全球IT 维护工程师基地、员工内部培训实习基地,需要600名至800名IT 维护工程师,平均每年还将有1万人左右进入园区进行全景化实战培训、实习等,既可推动大数据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能拉动当地服务业发展。

“‘东数西算’带来的数据要素跨域流动,是实现产业聚集和平衡区域发展的重要路径,数据中心对贵州本地产业链的汇聚牵引效应已经逐步显现。”贵州省量子信息和大数据应用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潘伟杰说。

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是“东数西算”的一个生动案例。在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投入运营及在建的重点数据中心已达23个;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的西部云基地已建成亚马逊AWS、美利云等6个超大型数据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重要节点城市甘肃庆阳,已吸引华为、科大讯飞、金山云等12家企业的数据中心落地。

专家认为,“东数西算”用数据流引领带动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有助于打通东西部数字经济大动脉,形成以数据为纽带的东西部协调发展新格局。

“既缓解了东部能源紧张的问题,也给西部开辟了一条发展新路。”马宁宇说,贵州将探索“贵州数据交易市场+东部数据流通资源”“贵州算力网络枢纽+东部算力资源需求”等合作模式,实现贵州优质要素供给与东部地区成熟市场有机衔接,打造数据驱动的东西部数字合作新生态。

“‘东数西算’创新了东西部协作模式。”南方电网公司将在贵州投资约100亿元建设南方能源数据中心,公司总信息师余建国认为,“东数西算”将充分带动地区间的产业融合、要素流动、算力协作,进一步释放区域合作倍增效应,实现共赢发展。

契合“双碳”目标助推数字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宁夏中卫,一个位于我国西部的沙漠小城。内陆腹地、荒山戈壁、刺骨寒风曾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短板。如今,这些短板反而成为中卫市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的独有优势。

因为内陆腹地等区位特性确保机房安全、荒山戈壁开发后可提供充沛土地资源、年平均气温8.8℃是机房冷却的天然禀赋,中卫市已建成6个超大型数据中心,并着力打造“东数西算”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以及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区域数字化产业基地。

宁夏西部云基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庄宁说:“通过采用自然风冷技术,加上较低的电价,与东部省份相比,我们1008个机架的数据中心一年可节省电费300万元左右。机架租金也只有东部省份的三分之一左右。”

数据中心被称为“不冒烟的钢厂”“电老虎”,电力成本占其运营成本的“大头”,一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每年耗电量近亿千瓦·时。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如何实现高效、清洁、集约、循环的绿色发展,是摆在数据中心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必答题”。

“东数西算”无疑是“破题”的抓手。长期以来,东部地区因贴近用户侧,算力需求大,但因能耗限制、电力成本高等原因,新建数据中心难度较大,而西部地区虽数据资源不如东部,但能源丰富,气候适宜。“东数西算”有助于实现东西部在数据资源、能源供应上的互补,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主任于施洋介绍,据测算,我国数据中心依托“西电东送”的用电量约为21.44亿千瓦·时,平均用电损耗约6%。“东数西算”联合“西电东送”,在西北弃风弃光地区就近建设大型以上数据中心,既可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也可降低用电损耗,进一步减少碳排放。(据《经济参考报》《中国城市报》)■

在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参展商为观众讲解数字新基建成果(图/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新闻中心)

猜你喜欢
算力数据中心华为
中科曙光:联合发布全国首个“一体化算力交易调度平台”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算力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要生产力
关于间接蒸发冷机组在数据中心中应用的节能分析
杭州“算力小镇”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浅析数据中心空调节能发展趋势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计算万物 算力之下要有坚实的地基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2017第十届中国数据中心大会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