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改善肝功能异常引起的消化道症状的效果观察

2021-02-23 12:46王石秀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3期
关键词:恶心消化道肝功能

王石秀

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江头分院肝二科 361009

肝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消化器官,对代谢毒素起到了重要作用。导致肝脏受损的原因:第一是劳累;第二是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其中甲肝和戊肝为急性肝炎;第三是长期饮酒,损伤结果包括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第四是许多药物及化学物质引起肝功能异常,如药物中毒或中毒性肝炎。还有一些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以及心功能不全等疾病导致淤血,引起肝脏不同程度的损伤,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1]。相关报道发现[2],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力下降,肝区不适之外,还存在消化道症状,例如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可直接影响患者食欲,降低营养摄入状况,降低生存质量。而恶心呕吐症状尤为常见并显著且影响患者对诊疗的满意程度。近年来,随着中医技术及护理事业的完善发展,常规治疗及护理方式虽然能够有效减轻相关症状,但干预后的不良反应较多,不利于病情快速稳定,随后临床发现中药技术更好,副作用较低,尤其是中药穴位敷贴效果显著,但鲜少用于肝功能异常引起的消化道症状的治疗中。因此本文针对因肝功能异常引起恶心、呕吐的患者进行实验,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厦门市某医院2019年1—12月因肝功能异常引起的恶心、呕吐的住院患者共200例,遵照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每组100例。研究组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52.49±2.34)岁,病程4~11个月,平均病程(8.46±1.33)个月,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至大专40例,本科至以上35例;对照组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52.77±2.12)岁,病程5~11个月,平均病程(8.80±1.25)个月,初中及以下23例,高中至大专41例,本科至以上36例。两组基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3]:(1)符合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并经过各项检查确诊;(2)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3)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且意识清楚。剔除标准:(1)存在药物过敏史;(2)器官功能异常、肾功能疾病、恶性肿瘤或者其他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症状者;(3)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实验步骤。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口头宣教:口头告知疾病与治疗的相关知识,并嘱咐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2)病情观察: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协助其进行各项检查,密切关注体征及病情变化,严格遵照医嘱进行用药指导,必要时可提供抑制恶心呕吐的药物;(3)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建立有效沟通,提供针对性心理辅导,减轻其负性情绪;(4)饮食及运动指导:指导合适的饮食及运动方式,根据饮食习惯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每日营养均衡,同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进行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腹部运动,指导每日睡前按照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并告知正确排便方式。

1.2.2 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中药穴位敷贴护理。(1)穴位敷贴前,全面了解患者具体病情,根据辨证施治原则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选择通俗易懂语言方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及穴位敷贴的相关知识,并讲解治疗过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定期开展卫生健康知识讲座,提升患者的认知能力,使其更加积极配合诊疗工作。(2)脾虚者选择黄芪15g、桂枝6g、炙甘草6g、茯苓15g;湿热者选择绵茵陈15g、栀子10g、姜厚朴6g、广藿香6g、大黄3g,研制成粉末,加入醋调和,随后增加适当冰片,确定患者足三里、神阙、内关穴等穴位,每日进行更换贴敷,时间控制在2h左右,持续使用7d。(3)穴位敷贴后,仔细检查患者局部皮肤是否出现红肿、水泡、疼痛及溃烂等情况,一旦出现可选择芦荟膏进行处理,同时嘱咐患者不可挠抓,保护创面。增加巡视次数,若发现出血、皮肤破溃及过敏反应等,应立刻停止治疗,遵嘱给予针对性处理。(4)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内心真实想法,并尽可能满足合理要求,提供心理疏导,定期组织病友进行交流会,抒发内心压力,缓解焦虑、忧郁等负性情绪。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恶心呕吐程度,并在出院时进行满意度评价。恶心呕吐程度:轻微恶心呕吐,能够正常进食为Ⅰ级;中度恶心呕吐,对正常进食存在一定影响为Ⅱ级;重度恶心呕吐,无法进食为Ⅲ级[4]。满意度评价表:选择院内自制调查问卷,总分100分,超出80分满意,60~80分较满意,不足60分不满意。满意度=(满意+较满意)/100×100.00%。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恶心呕吐等级变化对比 干预前两组的恶心呕吐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恶心呕吐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恶心呕吐等级变化对比[n(%)]

2.2 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肝功能异常在临床常见,由多种因素引起,可以分为外科急症性肝功能异常伤和内科炎症性肝功能异常伤。本次主要阐述内科炎症性肝功能异常伤的中医外治干预。临床大部分患者以消化道症状较为常见,直接影响患者进食及正常生活,给患者带来危害。临床认为除了常规治疗之外,选择有效的护理方式至关重要,但目前护理方式较多,且疗效不一,因此如何选择成为关键。

临床既往多选择常规护理方式,仅通过口头宣教、病情观察、心理护理、饮食及运动指导等干预,虽然取得过一定的使用价值,缓解相关症状,但效果并不明显。随后中医技术及护理事业迅猛发展,临床提出中药穴位敷贴护理效果更好[5]。本文对此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恶心呕吐改善程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证实除了常规护理之外,联合穴位敷贴可进一步增强疗效。穴位敷贴属于中医上常见治疗方案,其中黄芪补气固表;桂枝散寒止痛,温经通脉;茯苓健脾胃;绵茵陈清热利湿;大黄攻下积滞、利胆退黄。随后经过贴敷局部皮肤方式置于足三里、神阙、内关穴等穴位,其中足三里补虚弱、躁化脾湿、生发胃气;神阙调节气血、疏经通络;内关穴宽胸理气、和中降逆,同时将中药作用与穴位经络相联合,经过皮肤渗透效果,将药物的药效经过肌肤直接传达至穴位的经络气脉,并进入滓液内,进而达到中药归经理顺的作用。另外该治疗方式不易经过患者肝脏代谢,也不会利用消化道进行吸收转运,从而有效防止对患者肝脏的损伤,避免刺激消化道黏膜,改善患者消化道的正常功能,增强患者免疫能力及抵抗能力,促进胃肠蠕动,改善多种消化酶的活性功能,促进消化液产生,进而快速减轻相关症状,促进早日康复。另外在实施中药穴位贴敷的同时配以相关护理干预,提供针对性情志治疗,并进行心理安慰,使其抒发内心压力,有效减轻负性情绪,同时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提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防止医疗纠纷产生,维持良好医患关系。但本次研究中仍存在一定缺陷,例如实验对象的选择及实验时长等,因此临床可进一步扩大实验范围,增加实验对象并延长实验研究的时长,从而确保实验结果的精确性。

综上所述,中药穴位贴敷运用于肝功能异常引起的消化道症状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快速减轻患者消化道症状,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恶心消化道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消化道出血有哪些表现?若有这4个,是时候注意了,如何护理
题出的太恶心
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方法有哪些
做题做恶心
肝功能不好的病人,用药应注意什么?
嘴和消化道(2)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