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涡麦20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1-02-24 07:33黄成
园艺与种苗 2021年7期
关键词:半冬性亲本株高

黄成

(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安徽亳州 236000)

涡麦203是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2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0007)。笔者对涡麦203的选育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对其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旨在为该品种小麦的推广种植奠定基础。

1 选育过程

1.1 技术路线

以选育适宜黄淮麦区并针对沿淮淮北地区高产、广适品种为主线,重点协调好广适与高产、抗病、抗倒的矛盾,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光热资源和小麦“二长一短”生长发育规律,针对黄淮南部小麦籽粒灌浆具有“灌浆期短、灌浆速度快、粒重变化大”的特点,选择既耐强光又耐弱光,灌浆速度和强度都比较理想的品种类型,使小麦内部生长发育与外部生态条件达到最好的协调。采用不同生态区广适高产亲本材料杂交,冬春性亲本材料杂交,创新材料,选育半冬性类型,走多穗、中等偏高粒重的中间类型产量结构模式途径。

1.2 选育目标

半冬性,中早熟,芽势强,分蘖力中等偏强,成穗率高,播期弹性大,光照反应中等敏感,冬季耐寒性好,对春季低温反应不敏感,高矮适中(75~85 cm),茎秆韧性强,抗倒性好,株型松紧适中,叶片上冲,叶功能持续时间长,落黄优良,不早衰。长方形穗,穗码中等偏密。穗数645万/h m2左右,穗粒数32粒上下,千粒重44 g左右,籽粒饱满,商品性好。抗性要求中至高抗条叶锈、白粉病,中抗至中感纹枯和赤霉病等病害。品质达到中强筋粉标准。

1.3 选育过程

2006年,淮麦20×矮抗58,组合号涡06054;2007年F1代,表现株高适中,综合性状优良,全行混收;2008年F2代,分离明显,整体表现幼苗匍匐,分蘖成穗多,抗病,熟相好,株高适中。室内考种中选单穗500个,秋季种入F3代穗系选种圃;2009年F3代,涡06054种植的穗行中,选取株叶型好、近方形穗,穗层厚,抗病性好,籽粒整齐、饱满、粒重高,黑胚率低,无穗芽的穗行30个考种,下年分别点播;2010—2014年连续单株选择,要求分蘖成穗好,穗型好,落黄好,株高适宜的单株;2015年将上年编号06054-12目标性状一致的株行混合后进行品比试验;2015—2016年在品比试验中产量9 103.5 kg/h m2,较对照皖麦52增产7.2%。

1.4 涡06054-12的亲本选择及系谱

1.4.1 亲本选择。淮麦20:半冬性,分蘖力强,抗寒性好,丰产潜力大,综合抗性好,耐倒春寒,多花多实,适应性广,茎秆弹性弱,抗倒力较弱;矮抗58:株高70 cm左右,分蘖力强,抗寒性强,抗病性好,株型理想,穗部性状一般,抗倒性强。综合二者优点,选择抗寒、抗倒、抗病,综合性状好,丰产性好的目标性状后代。

1.4.2 亲本系谱。涡麦06054-12亲本系谱如图1表示。

图1 涡麦06054-12亲本系谱

2 产量表现

2016—2017年度推荐参加安徽省小麦新品种鉴定试验(半冬性组),该品种(平均产量9 096.9 kg/h m2,较对照增产7.13%,组内位次第6位,总排名第18位。稳产性好,7点汇总,7点增产,增幅为2.55%~11.66%。2017—2018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069.5 kg/h m2,比对照济麦22增产8.38%,差异极显著。2018—2019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810 kg/h m2,比对照济麦22增产8.02%,差异极显著。2019—202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391 kg/h m2,比对照济麦22增产3.90%。

3 特征特性

涡麦203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1.5 d,比对照济麦22早熟1 d。幼苗半匍匐,叶片淡绿色、较宽,幼苗生长健壮,分蘖成穗率一般。株高88.6 cm,株型半紧凑,旗叶大小适中、近平举,穗层较整齐,茎秆无腊粉,落黄及熟相好。穗纺锤型,籽粒白色、粉质,饱满度好。2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穗数573万/621万/h m2,穗粒数32.7/39.0粒,千粒重43.1/47.0 g。2017—2018/2018—2019年抗性鉴定结果:中感/中感赤霉病;中抗/中抗白粉病;中感/感纹枯病。2017—2018/2018—2019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11/813 g/L,粗蛋白(干基)13.53%/13.20%,湿面筋(以14%水分计)31.0%/29.8%,吸水量53.3/56.6 m L/100 g,稳定时间7.2/6.6 min,为中筋品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宜播期与密度

适播期为10月10—25日,每公顷240万~270万/h m2基本苗。迟播应适当增加播量。

4.2 施肥管理

平衡施肥,前氮后移。在施足农家肥的基础上,施纯氮210~240 kg/h m2,五氧化二磷90~120 kg/h m2,氯化钾或硫酸钾90~120 kg/h m2。农家肥与磷、钾肥等全部底施,氮素肥料60%作底肥施,氮素肥料40%在小麦拔节中后期追施。

4.3 病虫草害防治

及时防治赤霉病、纹枯病等病虫草害。

5 小结

涡麦203抗寒、抗倒、抗病,综合性状佳,丰产性好,适合在淮河以北及沿淮半冬性麦区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半冬性亲本株高
甘蔗常用亲本的田间自然耐寒性测定及评价
多亲本群体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2020.7.6 莱肯生物)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在西藏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1982—2011年江苏大麦育成品种亲本分析
小麦选育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