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发病原因及其预防新策

2021-02-24 03:12董任彭邱纪时
科学养鱼 2021年1期
关键词:凡纳滨白斑弧菌

董任彭 邱纪时

(1.宁波市奉化区农业技术服务总站,浙江 宁波 315500;2.宁波工程学院奉化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500)

凡纳滨对虾是宁波市奉化区海水养殖主导品种,已经养殖近20 年,养殖区域靠近象山港,主要模式为池塘养殖,少数为大棚养殖。养殖面积有6 000 多亩,每年70%以上的池塘都会出现白斑综合征,一般发病虾个体规格5~9 厘米,发病严重的池塘全军覆没,发病较轻的池塘产量损失1/3~2/3。但奇怪的是,在同样的条件下有些池塘不发病,有些池塘偶然发病,有些池塘常常发病,大棚养殖模式较少发病。笔者带着疑问走访了相关养殖户,调查研究了发病原因、预防措施。现总结如下。

一、发病原因

1.苗种抗病力弱

虾苗抗病力强弱决定养殖过程是否暴发白斑综合征。凡纳滨对虾经过选育的“高抗”苗,抗白斑综合征病毒能力较强,不易发病。普通的1代苗生长速度快,但抗白斑综合征病毒能力弱,最易发病,而且发病时往往全军覆没,养殖户谈之色变。经过多代自繁的普通苗价格便宜,虽然虾苗带菌、带病毒概率高,养殖户普遍反映其有较强的抗病力。

2.预防措施不到位

白斑综合征是病毒性传染病,预防措施不到位,没有切断传播途径是造成病害大面积暴发的主要原因。奉化区凡纳滨对虾露天土池塘养殖存在清塘不彻底、苗种不检疫、养殖过程进水不消毒、池塘之间操作不隔离的缺点,所以白斑综合征高发,而且年年发。而预防措施做得到位的大棚养殖场很少发生白斑综合征。

3.池塘水质变化

水质恶化或突变常常会引发白斑综合征。

(1)梅雨季节水质变化大,易发病。主要是长期阴雨,水温低,浮游藻类容易死亡,“倒藻”后水质恶化,弧菌暴发。

(2)台风之后易发病。台风带来暴雨,造成水环境突变,凡纳滨对虾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低洼塘受淹后污水进入,水质恶化,藻类死亡,一般在台风过后1周内很容易发病。

(3)9 月中下旬天气转冷水温下降也易发病。秋天高温过后雨水增多、水温下降,是鱼、虾、蟹养殖病害高发期,此时凡纳滨对虾养殖处于中后期,池塘底质、水质往往会恶化,易发病。

二、预防新策

除了做到常规的彻底清塘、购入“高抗”虾苗、苗种检疫、保持水质稳定、严防传染源进入、生态防控等技术措施外,针对上面发病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新措施如下。

1.选择适宜的养殖时间

象山港区域每年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长期阴雨,气温较低,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不利,容易发病。7月中旬开始为夏季高温期,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凡纳滨对虾高温季节水质稳定生长良好,高温期长、台风少的年份常为凡纳滨对虾丰收年。8月中下旬经常有台风,所以放苗时间最好在5 月底或6 月初。1 个月内的小虾苗很少发病,能平稳度过梅雨季,7月中旬以后高温期是生长旺季,到8月对虾已基本达到商品规格。

2.白斑综合征常常在弧菌暴发之后发生

每2~3 天用弧菌培养皿培养弧菌,观察池塘水体中弧菌数量,用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等活菌制剂抑制池塘中弧菌的数量,分解对虾粪便、残饵等有机废物,降低亚硝酸盐及氨氮,改善池塘水质与底质,对改善凡纳滨对虾生长环境、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白斑病毒暴发有重要作用。

3.饲料处理与投喂

经口感染是白斑综合征传播的主要途径,干燥饵料投入池塘后会吸附带菌、带病毒的塘水,虾吃到该种饵料后就容易感染发病。所以投饵前,最好拌混乳酸菌、免疫制剂等,既可防止干燥饵料入塘后吸水,又能提高对虾抗病能力。白斑综合征暴发时,养殖户采用停止投饲,迫使池中混养的鱼吃发病对虾的办法来控制疾病,可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白斑综合征刚被发现时,只有少数虾体色发红、上浮、靠边,整个池塘的投饲量并没有大幅减少,停止投饵会迫使正常虾去吃死虾或底部有机碎屑,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

4.虾塘投放高浓度漂白粉预防健康虾发病

当虾暴发白斑综合征时,病虾体表淡红、头胸甲易剥离且白色斑点明显、空肠空胃、漫游在水体上层,可采用全池泼洒漂白粉30克/米3,3天后病虾基本死完,而健康的虾不会被杀死,虾病会得到有效控制。据调查,养殖户经常采用这个方法,只是用的漂白粉浓度比较低,一般只有20克/米3。

5.捕大规格虾控制病情

当凡纳滨对虾达到140~160尾/千克的小规格商品虾时,如果发现白斑综合征,可以用地笼网起捕大规格虾出售,一般经过连续几次捕捞即可控制病情。经过多年养殖,养殖户发现白斑综合征先死掉的是大虾,剩下的反而是小虾,所以用地笼网捕掉大规格虾能控制病情。

三、案例分析

1.预防措施到位,养殖成功

宁波市奉化翔鹤生态养殖场,面积65 亩,从2013 年开始大棚养殖凡纳滨对虾,与下游土池养殖塘水源相同,都是抽取横江咸淡水,8年来基本上未发生过白斑综合征。凡纳滨对虾产量1 250~1 750 千克/亩,2016 年最高2 850千克/亩、产值11.4万元/亩、净利润6万元/亩。

该场预防措施:彻底清塘、虾苗进场前经过严格检疫、每次进水都用高浓度漂白粉消毒、池与池之间操作工具隔离并在操作后用高锰酸钾消毒,水泥池上盖大棚能防暴雨,池水温差小,水质调控方面也做得比较好。

2.采用预防新策,基本获得成功

2020 年上半年,笔者在奉化区裘村镇马头村租赁4口池塘做凡纳滨对虾养殖试验,与周边池塘一样都是土池,进水也相同,都是横江咸淡水。池塘进行彻底清塘,清除池底15 厘米淤泥并深埋,用生石灰150 千克/亩消毒。5 月23 日放养浙江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培育的“浙海科1 号”虾苗,虾苗经过疫病检测;进水严格消毒,培养浮游藻类,严防“倒藻”;用复合芽孢杆菌调控水质,抑制弧菌数量,降低氨氮及亚硝酸盐浓度。试验池经过80天养殖,3口池塘的虾达到商品规格后起捕出售,产量290 千克/亩。1 口池塘在放苗后45 天暴发白斑综合征,可能是操作中隔离措施没做好,被旁边发病池传染,经全池泼洒高浓度漂白粉后养至80 天起捕,产量150 千克/亩。而与试验池同日放养同批虾苗的周边池塘,最早在放苗后24日就暴发白斑综合征,1周内大量死亡,几乎全军覆没。

3.放养“高抗”虾苗,获得丰收

宁波奉化大交青养殖场,场主陈伟国,2020年6月5日在两口池塘中放养“高抗”苗,与周边池塘管理方法完全相同。在周边其他苗大面积发病的情况下,两池虾吃食正常,未发病,最终养殖成功。产量325 千克/亩,产值11 700 元/亩,利润5 400元/亩。

2020 年5 月底,裘村镇杨村杨建平带领周边8名养殖户从宁海县购进一批“高抗”苗,在梅雨季节周边养殖户普遍暴发白斑综合征时,他们养殖的凡纳滨对虾都没有发病,虾生长正常。到8月上旬起捕时对虾个体已达80 尾/千克,放养1 万尾虾苗可起捕凡纳滨对虾100 千克以上,获得了大丰收。

猜你喜欢
凡纳滨白斑弧菌
销量增长200倍!“弧菌克星”风靡行业,3天杀灭98%弧菌
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生长相关基因HDAC1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低温季节凡纳滨对虾室内生物絮团养殖研究
凡纳滨对虾气泡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免疫应答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病(WSSV)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辽宁省大菱鲆源弧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下)
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浅谈对虾外塘养殖中的弧菌问题
亚硝态氮慢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体成分和糖代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