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讨

2021-02-26 10:53张新丽
中国新通信 2021年21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整合互联网+

张新丽

【摘要】    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学校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积极引进了各种技术设备,并带来了新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熟练掌握“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全身心的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之中,以此来迎合“互联网+”的时代。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围绕着“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展开论述,供相关人士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互联网+”    创新    整合

引言:

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引发了“互联网+”教育的浪潮。在教育信息2.0的推动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部分教师意识到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课程教材内容相对来说已经有些落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每个学生几乎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这意味着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了。

一、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础理论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究本质上就是智慧课堂的构建,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完成智慧课堂的构建,创建具备一定智慧的学习环境。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以三方面为基础进行改革,即求真求知、求善求美和求实求行。智慧课堂是智慧教育的延伸,智慧教育是智慧课堂的最终目的,智慧课堂是智慧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具体表现形式。

建构主义理论有两个核心关键词,建构,互动。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是随着客观环境以及时代变化而改变的,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期人们赋予知识新的内容和定义,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需要掌握的知识是不同的。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师唤醒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学生要在一定环境下完成自我学习,自我检查,自我反思以及自我总结。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的关联性,学生在开始学习新知识新内容前大脑并非是空白的。建构主义理论是教师改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需要参考的基础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的关联性和变化性与信息技术发展相契合。

混合式学习理论是在“互联网+”出现后兴起的新兴学习方式。目前国内对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概念界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教师可以结合网络教学的角度对混合式学习理论进行解读分析。学生们在进行网络学习的同时还要结合传统学习模式,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实现两种学习模式的切换和融合,是技术与传统教育的融合。智慧课堂作为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产物。学生在智慧课堂中享受信息技术的便利,也要保持自己的初心,坚持记笔记等学习习惯。

无论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都需要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考虑学生的课堂反馈和学习感受。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革新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摒弃原有僵化的教学模式让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预习教学模式

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教师以教学组为单位完成课程设计。所有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组成一个大的教学组,组长和评议委员会负责课程设计的审核工作,普通教师和教研员负责具体某个章节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任务被拆分成多个小任务,每个教师负责其中的一部分。教师在完成课程设计后将设计提交给组长,组长联合评议委员会进行审核,如果审核通过那么存档留待备用,如果审核不通过则返回要求教师整改。这种模式下,教师们节约了时间和精力,将整体任务拆分成部分确保了每部分设计的质量。但是每个教师在设计过程中以自己所教授的班级为参考模板,这就意味着教师如果不经修改直接使用可能会造成课程设计的“水土不服”。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要保证精确和质量。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参考其他教师的优秀设计,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功能丰富课程资源。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课程设计前征集学生们的意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并且回答教师给出的问题。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预习情况回答教师给出的问题,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以及学生的预习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完善课程设计。

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如何制作简单网页》预习,大部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向教师反馈布局设置以及超链接的问题,教师应该意识到大部分学生未能掌握如何设置超链接,因此在课程设计中突出“超链接”的正确使用。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预习学案,促进学生完成预习任务的同时帮助教师解决课程设计重点的问题。每次课程开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学生反馈调整教学计划,这是教師对学生的尊重以及重视学生学习体验的表现。部分教师没有课程设计的习惯,开始新课程之前不做任何准备工作,完全依靠自己的经验开展教学。这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定位存在偏差,他们认为信息技术并不是高中的重要课程,学生们更多把信息技术课程视为休闲放松的课程,因此教师也就不再认真备课。教师要及时纠正自己的这种错误认识,无论哪种课程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不存在主副课程的概念。

教师通过认真备课完成课程设计扭转学生的错误观念,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生势必在未来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游戏化教学模式

部分教师对于游戏化教学模式不认可,尽管他们通过游戏化教学模式取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大部分教师对于游戏化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误解,他们认为这会助长学生爱玩游戏的不良风气。的确,部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程色特殊性,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玩游戏,扰乱课堂秩序的同时干扰了其他学生的学习。高中生学业负担较重,学习任务较多,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上稍有懈怠是可以理解的。教师要利用学生喜欢玩游戏的心理,将教学过程游戏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打字练习时,很多学生只掌握了拼音输入法而不会五笔,实际上五笔输入法的效率要超过拼音输入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打开桌面上的金山打字通或者教师自己编写的软件练习五笔输入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打地鼠完成字根的记忆,学生通过敲击键盘上的词根完成打地鼠指令,电脑判断学生给出的指令与地鼠本身显示的字根是否一致,如果两者一致说明学生成功打到了地鼠。尽管字根的记忆较为困难,但是学生们打地鼠打的不亦乐乎。教师可以利用微机室的局域网拉起比赛,让所有学生进入同一个服务器,在规定时间内谁打地鼠获得的分数最高者获胜。每个学生在比赛开始前的时间内摩拳擦掌,抓紧时间加深字根的记忆,随着时间倒计时的结束,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比赛活动中去。教师维持赛场的秩序,并且巡视赛场避免有的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利用软件漏洞修改数据赢得比赛。

地鼠出现的速度与学生的打字速度有关,学生字根记忆越熟练,打地鼠速度越快,最终得分就越高。每个学生都暗自鼓劲争取拿到最高分数,相邻的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还经常互相观察,通过对方的分数判断自己是否应该加快速度。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分数排名确定了得分最高的学生,当众表扬该学生并且赋予该学生一定的特权,可以进行自由活动而其他的学生还需要多加练习。其他同学看到该学生熟练的打开游戏,享受自己的乐趣而自己只能记忆字根打地鼠,心理发生了些许变化,每个学生心里都憋着一股劲,想要在下次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游戏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师生关系,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隔阂暂时消失,学生因为游戏的缘故对于教师的观感发生变化。

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哪怕是平时性格较为腼腆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表现较为活跃。学生们对于虚拟世界的狂热是教师无法想象的,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热情将学生的积极性转化为学习动力。将信息技术知识渗透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们在参与游戏活动时自发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

四、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家长学生合作教学模式

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学生父母承担的责任较少,部分学生父母将孩子寄宿在学校,短时间内无法跟学生沟通交流。青少年教育并不只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完成的还需要学生家人的参与。

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实时性发布课程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的陪同合作下完成。将学生和学生家人捆绑在一起实现家庭教育的作用。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在家人的陪伴下录制短视频并且完成短视频的特效制作和剪辑。教师将该作业发布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家人和学生都能看到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及学生的完成情况,这意味着学生家人具备一定的监督权和知情权。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学生家人只能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描述稍作了解,而“互联网+”背景下的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家人具备一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部分学生选择使用短视频拍摄工具,通过手机上的软件实现特效添加和剪辑。有的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素养较高,通过相机完成视频的录制,将视频上传至计算机,在计算机上应用专业的软件处理完成作业。无论学生选择哪种方式录制视频添加特效,这一过程均需要家人的陪同。尽管部分学生家长并不了解学生在干什么,但是能够参与到学生的作业中还是较为兴奋的。

有的学生通过截取电影片段,然后自己和家人模仿片段进行配音,教师可以看到学生想要表达的含义以及学生和家人的共同努力。有的学生与妈妈合作跳一段舞蹈,经过适当的剪辑和制作添加了音乐伴奏的舞蹈显得学生和母亲的舞姿更为优美。教师在检查学生作业时要注重学生的表现形式而不是结果,如果学生确实用心准备但是因为家人或者学生自己发挥失误而造成最终结果不好,教师要予以理解。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人参与下完成并不是要求学生提交质量较高的作业,而是帮助学生家人了解学生在学校中收获到的知识和技能。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父母因为生活上的压力被迫远走他乡不能在伴随学生的成长,有的学生父母因为情感问题选择离婚,家庭教育出现了缺失。教师要让学生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号召学生家长将精力和时间花费在关注学生成长上来。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的作用,教师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都无法取代学生家人的作用。高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心理活动频繁,教师又很难直接走进学生内心,因此教师要采用家长学生合作教学模式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  考  文  献

[1]闫宏宝. 试论“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J]. 高考,2019,(34):136.

[2]屈丽丽.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J]. 考试周刊,2019,(87):130-131.

[3]乔敏.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微课教学模式的建构探研[J]. 成才之路,2019,(24):86.

[4]王紅超.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J]. 课程教育研究,2019,(26):56.

[5]吴旻雯.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研究[J]. 考试周刊,2018,(46):148.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整合互联网+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