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

2021-02-26 01:53张婕
西部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人民性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摘要: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精神灵魂。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绘就了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突出位置。在决胜脱贫攻坚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中国共产党鲜明地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的执政理念,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职责担当和真诚醇厚的人民情怀。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人民性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1-0029-03

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1]综观历史与现实,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历程和现实实践中足以看出,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一、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贯穿其理论发展之中,并在实践中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一)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公开为在政治和社会上备受压迫的贫苦群众辩护,主张“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2],尤其是“武器的批判”,呼吁通过无产阶级实现全人类解放。1847年初,马克思、恩格斯加入“正义者同盟”(后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起草了同盟的纲领,这个纲领就是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不仅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3]历史趋势,指出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掘墓人的伟大使命,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为争取人类的自由解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力的思想武器。1867年,马克思的不朽著作《资本论》第一卷问世(后三卷分别在恩格斯逝世前后出版),它以真正的坚不可摧的科学力量,成为射向阶级敌人堡垒的一颗致命炮弹和无产阶级求得自身解放的强大武器。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守人民性的理论底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过程贯穿了人民性的底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高价值追求。在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标准,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价值尺度。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终价值标准,确保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先进性。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本质和核心,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判断党的一切工作的价值准绳和落脚点。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风雨历程,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求解放、求进步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昔日饱受列强欺凌的旧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中华民族的不朽篇章。

(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源泉。大革命时期,为了打倒势力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力量,与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阵线,掀起第一次大革命浪潮。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和科学方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打土豪、分田地”,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探索历程。反对日本侵略的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危亡的大局出发,积极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地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在解放区开展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砸碎了千百年来束缚在农民身上的枷锁。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二)“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文革”结束后,面对各种思潮的汹涌冲击,是继续坚持搞“阶级斗争”,还是选择苏联模式的老路,回答“中国往何处去”的命题落到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肩上。1978年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邓小平强调:“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我们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但是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4]1992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挫折的紧要关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制定一切政策、检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都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标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标准,体现了人民利益至上的根本准则。

(三)“立黨为公,执政为民”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面前,始终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开辟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并提出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重视群众切身利益”“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使改革赢得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5]。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党中央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客观分析,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让人民群众“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迈进”。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6]。

(四)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取得辉煌成就。2003年初“非典”爆发,党中央迅速动员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开展一场群防群控、抗击“非典”的人民战争。胡锦涛在广州考察时强调:“要把防治非典型肺炎的工作,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好。”[7]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党中央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化挑战为机遇,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并多次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同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党中央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迅速组织起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多的抗震救灾活动。胡锦涛在四川召开的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强调:“只要有一线希望,只要有一线生还可能,我们就要作出百倍努力。”[8]

三、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现实实践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突出位置,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职责担当和真诚醇厚的人民情怀。

(一)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崇高使命和责任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脱贫攻坚任务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领战督战,多次深入全国各地集中贫困区、贫困县,考察了20多个贫困村,召开了7个脱贫攻坚专题座谈会,并且“连续4年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政治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汇报,连续6年召开脱贫攻坚座谈会,连续6年在全国扶贫日期间出席重要活动或作出重要指示,连续6年在新年贺词中强调脱贫攻坚,连续7年在全国两会同代表委员共商脱贫攻坚大计”[9],坚定不移为脱贫攻坚“把脉开方”。当下,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10],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二)大力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1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力度、强度、深度前所未有:“抓政治从严,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抓思想从严,补足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抓纪律从严,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治吏从严,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抓作风从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抓反腐从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12]这些全面从严治党的雷厉风行之举,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正风肃纪,消除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良现象,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赢得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信任和信赖。

(三)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爆发在2020年年初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在疫情面前,中国共产党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本色,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始终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在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下,全国上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迅速形成了“全民防控、共同抗击、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局面:自1月24日除夕至3月8日,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带着“不計生死”的决心,驰援湖北;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10天左右双双落成,一座座“方舱医院”拔地而起,对患者应收尽收,托举起生命的方舟;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武警战士、公安干警、志愿者等主动奔赴战疫一线,筑起疫情防控铜墙铁壁般的生命防线。与此同时,面对突发疫情对民生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各级政府积极保障“米袋子”和“菜篮子”供应,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保障和帮扶力度,关心关爱一线服务人员,为境外中国公民特别是留学人员提供必要防护指导、医疗物资和交通支持,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

(四)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求幸福,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倡导世界各国人民构建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矛盾以及地缘、民族和宗教等矛盾错综复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是影响国际安全的突出因素。世界怎么了?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人类社会该向何处去?习近平主席给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答案:“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用扎扎实实的行动,传递着与世界各国命运与共的决心:一是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6年来,我国同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550多项合作成果”[14],越来越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二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09个国家、地区和组织建立起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在推动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方面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三是携手应对全球性疫情危机。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第一时间向世卫组织通报疫情情况,同各国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并积极向世卫组织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捐助医疗物资、派遣救援专家组,毫无保留地分享“中国经验”等等,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四、结语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回顾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挫折走向胜利,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把人民作为执政的基石,始终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永葆青春活力,就是因为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造福人民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N].人民日报,2020-05-23(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144.

[5]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

[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279.

[7]新华社.胡锦涛同广东省医务工作者座谈[N].人民日报,2003-04-15(1).

[8]胡锦涛.在四川召开的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5-18(2).

[9]新华社.习近平的扶贫故事[N].人民日报,2020-05-20(1).

[10]习近平.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N].人民日报,2020-03-07(1).

[11]习近平.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  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N].人民日报,2019-01-12(1).

[12]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改革开放40年从严治党经验的深刻总结[N].光明日报,2019-02-18(5).

[13]習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272.

[14]王毅.谱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时代华章(光辉的历程  深刻的启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N].人民日报,2019-09-23(7).

作者简介:张婕(1996—),女,汉族,安徽宁国人,单位为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王宝林)

猜你喜欢
人民性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立法人民性的四条实现途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