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文化对大学生道德文化自信的冲击与对策

2021-02-26 17:54宋丽萍
西部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短视频文化自信道德

摘要:目前,短视频日益成为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主体部分,但由于短视频呈现出的快餐现象、负面信息、与教育融合度低等问题,对大学生道德文化自信带来冲击,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利用短视频文化加强大学生道德文化自信培育,应以“多维度网络监督筛选体系”为前提,以“价值驱动”为导向,以“短视频+网红道德文化教育节目”为内容,以“短视频+校园思想道德教育”为阵地,以“短视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实践方式。

关键词:短视频;道德;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1-0086-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在文化自信中,道德文化自信是至关重要的。道德文化自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价值观及其生命力的充分认同、积极肯定、坚定信念和切实践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历史事实和现实经验表明,文化的觉醒是一个民族觉醒的关键,道德文化自信与自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力量和水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校应坚持立德树人,扎实做好学生道德文化自信与自觉的培养工作。

随着5G移动网络终端技术的日益成熟,我国短视频行业将随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短视频即短片视频,是一种互联网内容传播方式,一般是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随着移动终端普及和网络的提速,短视频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截至2020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8.18亿,日均使用时长110分钟。短视频是展示日常生活的新窗口、记录时代风貌的新载体,也是塑造社会文化的新工具。短视频文化是今天网络亚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正潜移默化地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影响。在短视频文化盛行的环境下,如何克服弊端、利用优势,实现大学生道德文化自信培育的转型与转化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短视频文化影响下大学生道德文化自信现状

(一)短视频文化发展现状

随着网络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短视频APP出现在大众视线中,短视频文化也以迅猛之势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种“短平快”的文化传播形式迎合着流量化、碎片化的“快”时代特点,得到了年轻人的推崇,正不斷冲击着传统文化与观念,“刷短视频”成为青年一代尤其当代大学生的消遣必需品。

短视频APP类型多样,用户数量庞大、特点各异,发布内容及目的纷繁多样。短视频的制作者和传播者大致有三种:一是以盈利为目的,拍摄发布短视频是其获取经济收入的来源;二是纯粹娱乐,不夹杂其他的目的;三是彰显个性,突显与众不同,在获赞中获得满足感。海量短视频作品或是展示自我,或是展示生活,但是娱乐社交是短视频的本质属性,它是一种娱乐传播形式的存在,制作门槛低,受到的限制少,其中也夹杂着一些不健康、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给广大受众特别是大学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二)短视频文化对大学生道德文化自信的冲击

大学时期正值大学生价值观养成阶段,短视频文化的广泛传播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会造成价值观趋同、过分沉迷、热衷模仿和脱离现实等负面影响。由于短视频平台的PUGC(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专业用户生产内容”或“专家生产内容”)算法,短视频APP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和喜好实时推送同类短视频,使得这些软件很容易将含有不良内容的视频推送给用户,潜移默化地影响用户,其对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年大学生影响尤为显著。在短视频平台内部,大学生通过体验契合自身个性的内容,进而形成一定的聚合,建立起交往网络,完成一种缺失自我认同的文化构建。

短视频文化推动着一种新型经济——网红经济的高速崛起。随着短视频APP入驻用户的日趋增长,那些凭借“颜值”“大胃王”等空有其表的特色来博人眼球的网络红人拥有更高的关注度,有的年纪轻轻便一夜爆红、日进斗金,有的大肆宣扬纸醉金迷的生活等,这与传统文化中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优良品德大相径庭。一些大学生受其影响开始质疑原有观念与价值取向,有的甚至质疑中华民族主流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相背离。

二、短视频文化影响下大学生的道德文化自信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短视频的兴起丰富了媒体表达形式,创新了媒体表达内容,给广大受众带来了细碎多样的信息。它填补了人们碎片时间,同时也因其速食、搞笑、套路化等特性,诱使受众沉迷其中,导致过度娱乐化。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投入越来越多的时间在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文化传播方式上,势必会压缩对于传统媒体的使用时间。据调查显示,80%的大学生了解文化的渠道来自于新媒体,仅有不到20%的大学生了解文化的渠道来自于课外书籍、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

对于大学生道德文化建设而言,媒体传播方式的选择所带来的结果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文化的形式,政府对其监管力度小,短视频文化产品的准入机制低,导致网络短视频传播“功夫摇”等低俗文化,更有甚者出现“社会人”“未成年妈妈甚至未成年二胎妈妈炫耀怀孕事件”等有违社会道德的内容,冲击着大学生原有的观念和主流文化所倡导的行为标准,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文化自信。

(二)负面观念阻碍道德文化自信

短视频文化包罗万象,开放性和多样性是其特有的文化模式,其内容和形式呈现出来的特性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心理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等是大学生普遍的阶段特征。由于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选择与判断力不足,短视频的盛行尤其是其中的负面信息有可能对大学生造成诸多不良影响。例如在短视频中的个别网络红人仅在网络上卖“颜值”、喊得“响亮”、吃得“多”,便可以轻轻松松成为一代“名人”,有的不仅大肆宣扬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更有甚者打击和讽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的言论与行为违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颠覆了传统文化中鼓励年轻人通过坚持艰苦奋斗获得成功的优秀品质,也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调查显示,短视频的使用者中女性占比超过六成,她们是短视频APP的主要目标用户,这其中,18岁以下、18—24岁年龄层人群最多,构成了短视频用户主力军。這些负面观念在持久地影响着那些渴望成才但却又能力不足,缺乏艰苦奋斗的大学生,使得他们有可能丧失责任与追求,做出追求所谓“成功”的不道德行为。

(三)短视频与道德文化融合度低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类存在着“生动性偏见”,具有视觉显著性的信息容易左右人们的判断,而短视频的普及强化了人们的视觉“生动性偏见”,使人们更加愿意为短视频投入更多的时间。但是据调查显示,短视频中特征值最高的几类视频为拍摄、美化、网络社交、唱歌、单身热衷交友、高校信息、汽车、外卖等,而思想道德文化在短视频中的占比可谓是少之又少。

思想道德文化和短视频融合度低的现状,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应该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短视频的创新形式、优质资源,以短视频平台为教育媒介,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具体形式相结合,同时积极利用短视频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吸引热度,创新教育内容,充分发挥短视频等新媒体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形成、价值观建立方面的正向引领作用。

三、利用短视频文化加强大学生道德文化自信培育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借着广阔的互联网市场迅速发展起来。短视频的内容极其丰富,借助短视频来传播道德文化,进而增强人们的道德文化自信无疑是较为有效的手段。

(一)以“多维度网络监督筛选体系”为前提

首先,应建立以政府为中心的网络监督体系。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对短视频进行及时有效监督,建立“分析+分类+筛选+治理”综合治理体系,切实履行好文化建设与监管职能。

其次,要建立以社会各方为辅的联合监督体系。引导企业、社会以及人民群众等多方面监督力量加入,形成一张多主体、多维度、多方式的短视频监督网络,整合力量,督促平台加大内容筛选力度,确保短视频文化健康有益。

第三,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辨别意识。社会公众要提高辨别短视频文化的眼力,自觉抵制不良短视频,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评判标尺,树立短视频市场的“价值导向标”,积极做短视频文化市场的自觉监督者。

(二)以“价值驱动”为导向

首先,政府要当好短视频市场的“指路人”。针对短视频企业,政府可以利用补贴、减税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多推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短视频,发挥积极导向作用。针对受众群体,政府可以整合各文化宣传主体的力量,引导其利用创新的传播方式,推动丰富的优秀文化元素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激发人们对具有积极价值导向文化的兴趣,主动观看富有生命力与活力的优质短视频。

其次,社会公众要坚持“行为自觉”的原则。由于短视频市场准入门槛低,为了获得更多点击率,大量低俗文化性质的短视频涌现。对此,社会公众应自觉树立文化价值导向意识,以“行动自觉”为原则,自觉抵制低俗不良短视频,上传、观看具有积极意义的短视频,促使短视频内容与文化价值导向有机相结合,从而净化短视频网络环境。

(三)以“短视频+网红道德文化教育节目”为内容

首先,要建立以“网络媒体平台”为中心的传播媒介。媒体平台是连接人民群众与道德文化的一条重要纽带。政府应加强与媒体平台的合作,鼓励央视、爱奇艺、腾讯视频等网络媒体平台多推送出如《朗读者》《国家宝藏》等具有优秀道德文化教育元素的网红节目,为短视频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资源。

其次,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意识。道德文化来源于人民群众日常的生活,人民群众是道德文化的创造者。要想制作出可以吸引人民群众的网红道德文化教育节目,就要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进行深入的考察,了解人民群众对于道德文化教育内容的喜爱偏向,始终牢牢扎根于人民群众这块文化沃土,充分汲取人民群众道德生活中的“养分”,从而创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短视频节目。同时,推广情景剧、Vlog等,丰富短视频的内容和形式,打造短视频营销矩阵,加强品牌建设。

(四)以“短视频+校园思想道德教育”为阵地

首先,政府要当好“主心骨”。建议政府设立教育专题型的政务类短视频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推出系列优秀专题思想道德教育短视频,创新形式、提升内涵,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牢牢把握好思想道德教育的正确方向。

其次,学校要勇当“急先锋”。高校应深化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育工作者综合素养,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创新道德文化教育方式,充分利用“短视频+”的方式,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通过先进典型、榜样故事、先锋力量等宣讲教育,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文化素养,积极引导大学生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大学生要争做“校园网红”。挖掘更多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的“校园网红”,培育意见领袖,从大学生自身接受习惯和需求导向切入,运用“95后”“00后”大学生话语体系传播先进思想,创新短视频内容表达形式,通过朋辈教育,加强舆论引导,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引导大学生树立的正确价值观。

(五)以“短视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实践方式

首先,要以“短视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宣传价值取向。应充分利用短视频这一传播媒介,制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短视频。例如,人民日报曾经在抖音上发布了一则中国军队仪仗队女兵枪操表演的短视频,好评如潮,激起了人们浓浓的爱国情怀。因此,政务短视频平台可以定期、经常性发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短视频,让人们在休闲之余获取有意义的信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道德文化素养。

其次,要以“短视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践方式。可以通过与公益事业单位合作,举行“核心价值观指导道德文化实践”短视频比赛,鼓励人们在生活中积极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以此指导道德文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道德文化的优越性,切实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安孟瑶.短视频行业发展新趋势研究与反思[J].新闻战线,2018(11).

[2]张书乐.短视频不能“短”文化[N].中国文化报,2018-05-28.

[3]彭兰.短视频:视频生产力的“转基因”与再培育[J].新闻界,2019(1).

[4]孙佳山.算法推荐要突出价值观引领[N].人民日报,2019-07-09.

[5]黄海鹏,门瑞雪,曲铁华.短视频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现状透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

作者简介:宋丽萍(1986—),女,汉族,山东威海人,上海海关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网络思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责任编辑:马双)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上海学校共青团工作研究课题“基层治理中青年志愿服务与制度自信教育研究——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编号:2020ZHDN45)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短视频文化自信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