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血管舒张作用

2021-02-28 21:46周泽平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8期
关键词:合成

周泽平

摘要:目的:评价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效果及合成物对血管舒张作用。方法:改进Baker-Venkataraman法合成黄酮母核及其衍生物,以合成物(3、10、30μmol/L)处理大鼠胸主动脉环,评价给药30min后肌张力变化。结果:合成10种物质;合成物对内皮完整以及去皮的血管环都有一定的舒张作用,呈出现明显的剂量依赖,30μmol/L剂量条件下,各个时间段内皮组舒张百分比高于取内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Baker-Venkataraman法合成黄酮母核及其衍生物效果较好,合成物确实可起到血管舒张作用,且与内皮有关。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血管舒张;合成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8--01

天然产物是新药研发主要来源,但天然产物在植物中含量较低,分离纯化难度大,影响大规模产业化,此外有些天然活性成分药效不强或毒副作用大也限制了新药的研发。天然产物衍生物和合成药物是新药研发热点,约占新上市小分子新药的90%以上[1]。黄酮类化合物分布广泛,具有多样生物活性,已有许多相关药物应用于临床,如乙氧黄酮具有明显的扩张冠脉作用常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本次试采用改进Baker-Venkataraman法合成黄酮类化合物,并评价合成物血管舒张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旋转蒸发仪、控制型加热磁力搅拌器、电子分析天平、红外测定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超级恒温器、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间苯二酚、间苯三酚、对苯二酚、无水碳酸钾、无水氯化钙、氢氧化钾、甲醇、乙醚、氯仿等分析纯。实验动物:健康SD大鼠,雌雄不限,体重220~260g,

1.2方法

1.2.1 黄酮类化合物合成

考虑到黄酮类化合物较多,研究仅进行黄酮母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将2-羟基苯乙酮和苯甲酰氯及其衍生物,进行改进BV重排反应,生成β-丙二酮,酸化关环后得到黄酮母核及其四个衍生物。在反应瓶中加入2-羟基苯乙酮16.2mmol,无水K2CO3 162.0mmol及丙酮60ml,60℃油浴回流搅拌下滴加苯甲酰氯及其衍生物48.6mmol,加热回流24h,TLC检测反应完全。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丙酮淋洗滤饼,加入10%乙酸100ml,搅拌,待停止反应后,过滤,以水洗涤至中性,真空干燥后,以丙酮重结晶得到黄色针状晶体。

1.2.2 血管舒展作用研究

大鼠肝素化处理20min,20%乌拉坦腹腔麻醉,开胸取出胸主动脉,植入氧饱和K-H溶液醋盘中,分析血管周围结缔组织,祛除参与血凝块,平均切成3~4mm小段,悬挂含K-H溶液浴槽中,温度37℃,通过95%O2+5%CO2,另一端连通张力换能器,平衡1.5h,静息张力2g,每15min更换1次H-K液,待张力稳定后制得模型。制备去内皮血管环时,以棉签插入,轻轻旋转,以Ach 100μmol/L舒张METH检测内皮功能,以30μmol/L使血管收缩,直至稳定。在稳定后将如合成的黄酮内核(3、10、30μmol/L),观察组给药后30min肌张力变化,其中溶剂对照组,在血管收缩稳定后加入等量DMSO。

1.3统计学处理

WPS收集录入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表示检验水平。

2结果

2.1 黄酮母核及其衍生物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红外测定仪检测,主要物质包括:①1-(2-羟基苯基)-3-苯基-1,3-丙二酮及其衍生物,1-(2-羟基苯基)-3-苯基-1,3-丙二酮(9a),淡黄色针状结晶,收率80.3%,熔点117℃~121℃,1-(2-羟基苯基)-3-(4`-氟苯基)-1,3-丙二酮(9b),淡黄色针状结晶,收率71.87%,熔点135℃~136℃,1-(2-羟基苯基)-3-(4`-氟苯基)-1,3-丙二酮(9c),收率71.8%,熔点135℃~136℃,1-(2-羟基苯基)-3-(4`-氟苯基)-1,3-丙二酮(9d),收率73.5%,熔点111℃~114℃,1-(2-羥基苯基)-3-(4`-氟苯基)-1,3-丙二酮(9e),收率70.9%,熔点107~110℃;②黄酮母核及其衍生物,主要包括黄酮母核(10a),白色针状结晶,收率65.3%,熔点96~99℃,4`-氟黄酮(10b),灰白色针状结晶,收率60.1%,熔点152~155℃,4`-氟黄酮(10C),白色针状结晶,收率57.8%,收率57.8%,熔点191~194℃,4`-甲基黄酮(10d),白色针状结晶,收率51.6%,熔点115~117℃,4`-甲氧基黄酮(10c),白色针状结晶,收率61.6%,熔点161~163℃,4`-甲氧基黄酮(10c),白色针状结晶,收率61.4%,熔点160~162℃。

2.2 血管舒张作用

合成物对内皮完整以及去皮的血管环都有一定的舒张作用,给药1min后边开始起效,18min左右达到最大舒张效用,呈出现明显的剂量依赖。30μmol/L剂量条件下,各个时间段内皮组舒张百分比高于取内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min后舒张百分比分别为(91.7±3.2)%、(76.4±3.5)%。

3讨论

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技术基本成熟,经典合成方法可分为查尔酮路线以及本次研究采用的Baker-Venkataraman重排法,操作并不复杂,常用于黄酮类抗菌药物合成[2]。本次研究显示,一次合成便获得10种化合物,但回收率仍有待提高。动物实验证实,合成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血管舒张作用,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其对有内皮血管舒张作用更好,提示黄酮类化合物促血管舒张作用可能与其作用于血管内皮有关。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59-360

[2]农朝赞,叶海洪,王丽等.黄酮类化合物与大环内醋类抗生素的协同抑菌作用机制[J].中国医院药学染志,2011,31(9):750.

猜你喜欢
合成
三乙烯四胺接枝型絮凝剂制备及其对模拟焦化废水处理
丙酮—甲醇混合物萃取精馏分离过程合成与模拟
综合化学实验设计:RGO/MnO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考察
八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满文单词合成系统的设计
新型三羟甲基氧化膦衍生物阻燃剂的合成研究
量子化学在电致发光材料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钛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乳化炸药中乳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进展
第三主族元素晶体材料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