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进展

2021-02-28 04:55朴美花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8期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朴美花

摘要: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其严重程度不一,轻型易于治疗,预后较好,重型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所以在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目前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但随着临床医师对SAP的深入研究发现,早期进行非手术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其中非手术治疗中最重要的措施是禁食、胃肠减压,同时给予营养支持,主要是因为SAP容易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使患者营养供应不足,从而影响患者组织修复,不利于疾病的转归,所以营养支持是SAP患者最重要的措施,而传统的营养支持是肠外营养,该营养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保证患者营养状况,但容易引起继发感染,不利于患者预后,严重时也可危及患者生命,而肠内营养可促进患者胃肠道黏膜的修复,同时能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降低感染风险。因此,本文将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做一下综述,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8--01

肠内营养支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特殊饮食方式,主要是采用口服、管饲等方式经胃肠道给予患者营养支持,以保持患者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促进患者康复。而SAP患者在患病后,机体处于负氮平衡,所以需要给予患者营养支持,以纠正负氮平衡、功能紊乱等状况,但传统的肠外营养支持虽然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但不利于疾病的转归,还可诱发继发感染,影响患者康复进程。因此,为改善这一现象,有学者研究发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SAP患者疾病的转归有很大的影响,并指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维持患者正常的胃肠道生理功能和黏膜屏障功能,还可有效避免炎症因子的侵袭,从而改善患者疾病的临床结局[1]。

一、肠内营养支持概述

1.1肠内营养置管方式

临床中常见的置管方式有5种:①口胃管,经口置入胃内;②鼻胃管:经鼻腔置入胃内;③鼻肠管:经鼻腔置入小肠内;④胃造瘘管:经胃造瘘口置入胃内;⑤空肠造瘘管:经空肠造瘘口置入空肠内。其中鼻胃管是常见的置管方式,有研究指出,采用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耐受性高,且安全性大。

1.2肠内营养的置管时机

肠内营养给予的时机是越早越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降低机体高代谢状态,改善患者内脏血液循环,同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营养给予时机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发病后72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能预防患者继发感染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并降低患者死亡率;还有学者研究发现发病后48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增加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同时还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也有学者研究指出发病后24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促进患者疾病的转归。因此在临床中,应综合患者的基本情况,给予患者合理的置管时机[2]。

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1)置管后护理

①置管后,先妥善固定喂养管,采用鼻胃管者,将导管固定在患者鼻翼、面颊部;观察患者管道通畅性,每次输注营养液前后,采用温生理盐水进行管道冲洗,这既保证患者摄入量,又能防止残留的鼻饲液堵塞管道[3]。

②进行喂養时,应抬高床头,并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以防发生误吸和鼻饲液反流;喂养结束后,应持续保持该体位至少60min,以促进患者消化吸收,防止喂养后立即平卧导致胃潴留的发生。

③每次输注前或连续输注时,应评估患者胃内残留量,若患者胃内残留量超过100-150ml时,应减慢或暂停输注,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胃动力药,以防胃潴留引起的反流和误吸。

④定期监测患者营养状况、血清清蛋白、白蛋白、肝肾功能、水电解质、氮平衡、血脂等指标,同时监测患者尿量,了解患者电解质变化。

⑤输注时应循序渐进,采用低浓度、低速度、低剂量,之后逐渐增加,鼻胃管者,速度保持在每小时50ml,每日500-1000ml,患者耐受后,可逐渐增加,同时保持营养液的温度和体温相似,以免温度过低引起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若室内温度过低时,可采用恒温器进行加温。

(2)并发症的护理

①吸入性肺炎是肠内营养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和患者误吸有关,所以在给患者喂养时,应抬高床头,并取半卧位,喂养结束时,保持体位至少60min,从而避免误吸的发生;对于口腔分泌物较多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吸取,以防患者误吸;喂养管应定时更换,每天1次,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以防喂养管污染;营养液应现配现用,配制时遵循无菌原则,暂不用时,应放置4℃冰箱保存,24h内用完,未用完的营养液应弃去;做好患者口腔护理,若患者口腔黏膜发生溃烂时,应及时告知医生。

②代谢紊乱:在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应定期监测患者代谢情况,如血糖、尿糖等;记录患者每日摄入量和排出量,监测患者电解质变化,防止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和糖代谢紊乱;定期监测患者肝肾功能,了解患者氮平衡,若患者出现代谢紊乱时,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③急性腹膜炎是空肠造瘘管常见并发症,主要和导管移位有关,所以对于采用空肠造瘘管喂养的患者,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造瘘管周围渗出等现象,若患者出现上述现象时,应立即停止喂养,并告知医生,同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避免继发感染。

三、小结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治疗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所以需及时救治。且由于SAP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高代谢、负氮平衡等,所以需要给予患者早期营养支持,传统的营养支持主要以肠外营养为主,但该营养方式会诱发继发感染,不利于患者恢复,而肠内营养支持既可保证患者营养,又可避免并发症,所以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但就其给予时机仍存在争议,因此在临床中,对于SAP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应综合评估,从而为患者提供合理的喂养时机。

参考文献:

[1]张培根, 尹良珏, 卢燕.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15(14):102-104.

[2]张冰.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优质护理[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 26(6):181-182.

[3]张香军.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疗效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 49(3):329-331.

猜你喜欢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不同方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对比
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探析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与直接开腹手术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比较
多学科诊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体会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对氧合指数及预后的影响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
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胀效果观察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ICU综合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