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肠内营养供给方式对重症肺炎患者疗效与营养状态的影响研究

2021-02-28 08:43邓新强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8期
关键词:营养状态重症肺炎不良反应

邓新强

摘要:目的 分析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不同肠内营养供给方式的疗效及对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自我院重症肺炎患者中选取1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均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我院就診,依据随机排列法将其分为A组、B组及C组,A组50例予以鼻饲输液器推注喂养,B组50例予以重力滴注喂养,C组50例予以营养输液泵喂养。比较营养状态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C组营养状况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与推注喂养及重力滴注喂养相比,予以该疾病患者营养输液泵喂养得到理想的疗效,可使其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且降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重症肺炎;肠内营养供给;营养状态;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8--01

肺炎是由于肺部炎症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是由病原菌感染所造成的肺部炎症反应的爆发,逐渐发展成脓毒症,造成患者重要器官严重受损,对其生命造成威胁[2]。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常采用抗生素及呼吸支持治疗,但常由于机体消耗增加,发生蛋白质的高分解代谢平衡,继而引发多脏器功能障碍,最终造成治疗失败。因此给予不同的肠内营养供给是治疗该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升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且能降低其病死风险。本文分析对该疾病患者实施不同肠内营养供给方式的疗效及对营养状态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就诊的重症肺炎患者中选取150例,依据随机排列法将其分为A组(n=50)、B组(n=50)及C组(n=50)。A组男、女比例为28、22例,年龄55-75(63.23±5.12)岁,体重48-65(56.23±4.15)kg;B组男、女比例为29、21例,年龄56-75(63.26±5.15)岁,体重48-67(56.29±4.17)kg;C组男、女比例为27、23例,年龄55-75(63.51±5.20)岁,体重48-65(56.31±4.18)kg,三组基础资料一致,P>0.05。

1.2 方法

对三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抗感染、控制血糖、祛痰及其他对症治疗,在循环稳定、无肠内营养禁忌症的情况下,以鼻饲法的方式给予相同的营养制剂。每日营养制剂的供应量根据患者理想体质量计算。每日能量供应总量(kcal)=30x理想体质量(kg)。理想体质量(kg)=身高(cm)-105。

A组采用鼻饲输液器推注喂养,护理人员使用50ml手推注射器进行鼻饲喂养,将患者床头抬高30-40°或取半卧位,采用传统注射器推注法经鼻胃管大剂量推注鼻饲营养液,每4h应用注射器缓慢推注一次,150-250ml/次,5-6次/d。每次鼻饲前回抽胃内容物,检查胃内潴留情况,若胃内潴留液>前一次鼻饲量的1/3,本次饲量75-125ml,若>前一次鼻饲量的1/2,暂停一次鼻饲,根据胃内潴留情况决定鼻饲量。营业液温度为38℃。

B组采用持续重力滴注肠内营养液,即用静脉输液的一次性输液器,插入营养瓶中,剪去输液器的过滤部分,将输液器的末端与鼻饲管紧密连接,凭借重力持续滴注营养液,第一天开始滴注500ml营养液,分4-5次/d喂养,由鼻饲管持续滴入,滴速开始为25-30ml/h(10滴/min),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即患者的胃潴留量及临床表现判断对肠内营养液是否耐受逐渐增加滴速至80-150ml/h,递增至1000-1500ml/d。

C组采用营养输液泵喂养,肠内营养泵为深圳市好克光电仪器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HK-300,应用营养泵第一天起始速度为30-50ml/h,之后每日适当增加,以80-150ml/h为最适宜速度。排尽空气后连接营养泵,设置输液的总量及输液速度,将营养液温度维持在38-41℃,滴注过程中根据患者胃肠营养情况调节营养泵泵入速度,3-5d后,也可根据营养液的总量除以24h匀速泵入,患者体位,在无禁忌症情况下将床头抬高30°-45°。三组均治疗10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营养状态,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ml,经离心处理后取出血清,-70℃环境下保存待测,营养状况各项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GB)、清蛋白(ALB))。

(2)比较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间对比采用方差分析,以F值计算;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营养状况

治疗后C组清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GB)水平均较高,P<0.05,见表1。

2.2 比较不良反应

C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少,P<0.05,见表2。

3 讨论

老年患者因基础疾病及长期卧床,伴有肺部感染更易发展成重症肺炎,发病后营养摄入差,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从而加重病情[3]。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三种不同的肠内营养供给方式,结果显示给予营养输液泵喂养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种肠内营养供给方式,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肠内营养液的优点在于制作方便、卫生安全、易消化吸收、能量密度高、营养成分明确、可纠正营养不良,能及时补充患者机体所需营养,提高治疗效果。

推注法在鼻饲喂养患者的过程中,效果良好。但该种鼻饲喂养方式仍存在不足之处,人手推注过程中,对推注速度及力量无法准确的把握,当一次性推注过多营养液时,胃内压快速上升,刺激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末梢,出现呛咳、引起食物反流导致误吸,甚至造成吸入性肺炎;此外营养液易对面部及被服造成污染,无形中增加感染风险,同时患者易发生恶心、呕吐、腹胀及胃潴留等并发症。

重力滴注喂养多数患者可耐受,类似经口喂养,可产生自然存在的饥饿-饱胀效果,更符合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提高消化功能。但重力滴注肠内营养液的速度由人工把握,较难准确控制;随着营养液输注时间增加,导致营养液温度下降,导致胃肠不耐受;由于没有稳定输出动力,滴注速度不均衡,当营养液浓度增大时,营养液的粘稠度也随着增大,易导致输注管堵塞,营养液无法顺利滴注,在这种情况下,为完成营养液的输注,护理人员往往会调节输注速度,或把无法滴入的营养液用推注的方法协助喂养,造成喂养更加繁琐;当营养液滴注较顺利时,没有直观的数据调控,营养液在短期内容易输注过快,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营养泵是一种安全可靠智能化的肠道营养补给仪器,具有加热恒温功能及足够的输出动力,其可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流量的调整,同时进行仿生输出,根据患者胃肠耐受情况可以灵活调整输注速度,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提高患者对营养的耐受。输液泵同时具备独立的肠内营养模式路径和可配置的静脉输液提示,从根本上避免了临床护理人员误将肠内营养液泵入静脉通道这样的风险;安全措施独到,避免误将肠内营养液泵入静脉;具有独特的肠内营养输注功能和同步加温功能,从而保证采用普通输液器也能泵送营养液,对临床而言,特别适合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喂食的需要,大大降低专用耗材营养泵带给患者的经济负担,在营养输注的同时还能进行同步加温,避免把冷藏的营养液输入患者体内导致腹泻等不良反应。营养输液泵泵入喂养的优点为操作简单、易行、无污染、且符合生理状态,利于胃肠功能及形态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该疾病患者采用营养输液泵喂养得到理想的疗效,可使其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

参考文献:

[1]史晓兰,沈晓星,胡健,等.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对老年重症肺炎病人的血糖、营养状态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21,35(2):169-172.

[2]罗平,白永旗,龙丹,等.肠内微生态营养辅助治疗对重症肺炎患儿菌群失调平衡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1,42(5):594-597,603.

[3]孙宏,李珂,杨倩,等.不同肠内营养供给方式对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0,29(1):92-98.6F3FB6A2-CC88-490B-9492-C65D053B8738

猜你喜欢
营养状态重症肺炎不良反应
血必净中药制剂临床用于ICU重症肺炎的药理价值
ICU重症肺炎行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的护理体会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不同透析剂量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谷氨酰胺联合百普力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不同透析方法对透析效果及营养状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