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沟通模式对护理人员临床评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2021-03-02 04:47苏英凤陈爱梅苏春晓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沟通模式护患量表

文 霞,苏英凤,陈爱梅,苏春晓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 海南海口570208)

SBAR 沟通模式是WHO提出的应用于医疗活动中的一种标准化、结构化沟通模式[1]。SBAR是四个英文单词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首字母的缩写,分别指当前发生了什么情况(Situation),发生这种情况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Backgroun),专业人员对这种情况的评估是怎样的(Assessment)以及对如何解决问题的建议(Recommendation)[2]。SBAR沟通模式的目的是使接受诊疗活动人员的信息得到有效传递,医护人员能够得到及时、完整和准确的信息[3]。医疗活动中采用SBAR 沟通模式优势明显,信息传递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有章可循、避免遗漏、易于表达和掌握[4-5]。为建立适合本院护理工作的科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本院将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晨交班报告、病情汇报和护士交接班工作中,促进医护患之间有效沟通,是对拓宽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的主动探讨与实践。现将SBAR沟通模式对护理人员临床评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635例住院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岁,性别不限;精神状态正常,表达能力清楚,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调查。排除标准:急诊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因各种原因无法独立完成问卷者。将2016年3月1日~2017年2月28日31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男167例、女151例,年龄19~85(46.93±11.65)岁。将2017年3月1日~2018年2月28日31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男170例,女147例,年龄21~82(48.25±13.8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某院126名护理人员,包括进修护士和招聘护士。纳入标准:已经取得护士资格证书并已注册;自愿参与调查。排除标准:调查期间因各种原因不在岗的护理人员;未全程参加调查及进行评价的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19~47(26.47±8.35)岁;受教育程度:中专9名(7.14%),专科46名(36.51%),本科及以上71名(56.35%);职称:初级60名(47.62%),中级45名(35.71%),高级21名(16.67%)。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沟通模式。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诊疗者之间进行常规沟通,定期组织院内感染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理论学习,邀请护理领域专家开展知识讲座,参加护理技能操作培训,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1.2.2 观察组 采用SBAR沟通模式。在常规沟通和训练制度基础上进行SBAR沟通模式训练。第一步进行SBAR沟通模式理论培训,培训内容包括SBAR沟通模式产生的背景、概念、内涵、应用意义、经典临床应用案例等,并观看SBAR沟通模式的视频资料,培训任务由护理专家承担,旨在加强护士对SBAR沟通模式的认识,掌握超声诊疗者的情况并准确表述,结合临床经验进行评估,提出合理建议,也让护士意识到准确、完整的信息报告对于确保诊疗者医疗安全的意义,培训时长10学时。第二步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设置特定医疗背景下医护之间、护护之间、护患之间的沟通,重点培训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医护和护患沟通效率,目的是让护士从自身和沟通对方的角度思考,以提高护士观察、分析病情的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培训时长10学时。第三步通过SBAR沟通模式知识竞赛,加强培训护士对SBAR模式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长2学时。第四步进行SBAR沟通模式的临床实践培训,结合超声诊疗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具体病例进行实例应用培训,通过逐步学习和临床应用SBAR沟通模式,使护士在汇报病情时能有更加清楚的思路,快速传递诊疗者信息给医生,使医生能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诊疗者的完整信息,及时准确地给予决策,培训时长20学时。整个培训结束后,在护理工作中进行SBAR沟通模式实践,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考核。

1.3 评价指标

1.3.1 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 该量表包含70个条目,用于测试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的7个维度: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每个维度包含1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评分方法,备选项目包括非常不赞同(记1分)、不赞同(记2分)、不太赞同(记3分)、基本赞同(记4分)、赞同(记5分)、非常赞同(记6分),正性条目正向记分,负性条目反向记分。每个维度分值为10~60分。完成CTDI-CV需用15~25 min。CTDI-CV总分范围70~420分,得分愈高表明被测评对象的评判性思维倾向越强烈。一般认为,得分≥350分为强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表现,<210分为负性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6]。已有研究表明,CTDI-CV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7]。

1.3.2 护患沟通评分量表 由汪艳萍等[8]设计,用于测试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该量表包含主动与患者交流、与患者交流时条理清晰、能将患者目前的情况告知患者并提出建议、患者对我的病情沟通很满意、进行操作时能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等5个项目,均采用Likert评分方法,备选项目包括很认同(记5分)、认同(记4分)、不确定(记3分)、不认同(记2分)、很不认同(记1分),每个项目分值1~5分,量表总分5~25分,完成护患沟通评分量表需用5~10 min。量表得分愈高表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越强,量表在国内多次使用,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9]。

1.3.3 患者满意度量表 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5个维度的满意度,包括环境设施、护士服务态度、护理、护理结果、其他等,每个维度包含10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方法,备选项目包括很满意(记5分)、满意(记4分)、一般满意(记3分)、不太满意(记2分)、不满意(记1分)。每个维度分值10~50分。完成患者满意度量表约需用20~35 min。量表总得分50~250分,得分愈高表明被测评对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越好,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较好[10-11]。

2 结果

2.1 实施SBAR沟通模式前后护理人员CTDI-CV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实施SBAR沟通模式前后护理人员CTDI-CV评分比较(n=126)

2.2 实施SBAR沟通模式前后护患沟通评分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实施SBAR沟通模式前后护患沟通评分量表评分比较 (n=126)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分,

3 讨论

顺畅的沟通是医疗安全的重要基础,有相当数量的医疗差错事件与医护人员的沟通障碍有关,因此改善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对防止医疗不良后果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增进团队协作有积极意义[12]。研究结果显示,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护理人员CTDI-CV中寻找真相、分析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这5个维度及量表总分提高,与秦月兰等[13]研究结果一致。SBAR沟通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在实践中规范自己的思维方式,按照“评估-整合信息-提出建议”的思维程序进行思考,这样护士在与医生及其他护理人员的沟通过程中,均按自主形成的特定规范进行交流,减少了随意性,沟通的内容均来自于充分评估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寻找真相的主观意识不断加强,寻找真相的能力不断提高。面对千变万化的诊疗者,SBAR沟通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护理中接触的患者越多、经历越久,分析能力得到锻炼提升的机会就越多。SBAR模式对护理人员的自主性要求提高,由于对患者有比较充分的评估,使其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得到提高。SBAR沟通模式要求护理人员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不断扩充、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平,使护理人员更加积极主动,SBAR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护士的求知欲。SBAR沟通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在充分评估患者的基础上,在提出建议项时考虑问题更加成熟。结果显示,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评分量表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牛杰等[14]调查表明,实施SBAR沟通模式培训对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有积极促进作用。沟通能力是护理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在与诊疗者接触及收集相关信息的过程中,应掌握有效的沟通方式,作为简单、程序化的沟通方式,通过实施SBAR标准化沟通,促使护理人员养成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的习惯,能够在护理人员与诊疗者之间建立和谐的沟通关系,促进相互信任和信息传递。另一方面,SBAR沟通模式要求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信息的有效整合,使其分析、判断、解决问题时条理清晰,心中有数,并对诊疗者提出合理化建议,形成良性互动,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能力打下基础。

通过实施SBAR沟通模式,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患者满意度从患者角度出发,较直接地反映出患者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医疗机构对所接受的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反映出被调查医疗机构的护理质量水平,因而成为衡量不同医疗机构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15]。SBAR沟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要求护理工作主动热情,沟通过程体现关爱,将健康教育融入到沟通过程中,体现人性化、个性化护理特征。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感受到尊重与温暖,从而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6]。

综上所述,实施SBAR沟通模式有助于护士从护理工作角度掌握患者的整体病情,使医护人员及护士之间传递病情信息时更加完整准确、重点突出,对于明确患者后续治疗及护理重点、提高护理质量、融洽医护和护患关系、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本研究是单中心的调查研究,论证强度不及多中心研究结果,且研究周期较短,评价指标有限,相关结论还需要延长调查时间及采用更多评价指标来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沟通模式护患量表
护患沟通:妇科护理工作中具体应用探讨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现代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及对策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CICARE沟通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论组织中有效沟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