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周期的产业联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2021-03-02 01:18侯鹏
关键词:创新绩效生命周期影响因素

侯鹏

【摘  要】运用生命周期理论结合产业联盟创新绩效相关研究,将产业联盟的生命周期按其动态演化进程划分为“准备-构建-成长-成熟-衰退”五个阶段。论文分别从联盟生命周期五阶段探讨了联盟特征,并深入分析了不同生命周期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产业联盟创新绩效的评价及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Abstract】Using life cycle theory and related research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industrial alliances, the life cycle of industrial alliances is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preparation-construction-growth-maturity-decline" according to its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lliance from five stages of alliance life cycle,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different life cycles,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and promotion of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industrial alliance.

【关键词】产业联盟;创新绩效;生命周期;影响因素

【Keywords】industry allianc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life cycle; influencing factors

【中图分类号】F273.1;F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1-0038-02

1 引言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宏观经济结构的转变导致产业共性问题日益突出,单个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本大且风险高,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称:产业联盟)应运而生。产业联盟是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产业联盟的创新绩效的提高,能最大效度提升產业联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联盟目标的实现,从而推动产业整体向前发展。本文根据产业联盟生命周期的各阶段特征,总结归纳各生命周期的产业联盟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并对联盟创新绩效的提升提出实践建议。

2 产业联盟的生命周期

近年来,部分学者从生命周期视角研究了产业联盟的阶段特征、伙伴选择和知识共享。龚艳平、董媛(2010)运用生命周期理论结合技术标准联盟的特征,将联盟的生命周期分为联盟萌芽期、组建期、技术发展期、市场扩张期和成熟期,研究了各阶段特征及其对伙伴选择的影响[1]。仇雷雷等(2014)将产业联盟的生命周期分为“生成-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研究了联盟各阶段的知识流动[2]。

本文根据产业联盟的动态演化历程,从广义的生命周期角度研究联盟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及其规律,将联盟生命周期分为“准备-构建-成长-成熟-衰退”五个阶段。产业联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组织关系及特征不尽相同,因此本文在划分联盟生命周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联盟各阶段的任务与特征。

联盟准备阶段:联盟广泛搜集产业信息,进行产业调研,明晰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明确企业、政府和科研院所等主体在联盟中的地位。之后,明确联盟构建的意义,确立联盟宗旨与目标,成员组织共同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

联盟构建阶段:在遵循国家战略发展、市场经济原则、产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构建联盟,建立创新服务平台,建立经济利益分配机制、知识产权分配机制和联盟风险共担机制等管理机制,联盟价值观和联盟文化逐渐形成。各成员组织建立零散的创新合作关系,围绕联盟目标开展技术交流。

联盟成长阶段:新成员不断涌入联盟,联盟内部成员的合作交流和彼此间信任加强,联盟趋于稳定。联盟相继开展重大产业技术创新活动,联盟内隐性知识的传导也开始显现。隐性知识的传导更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联盟的创新能力,联盟创新开发能力快速提升。

联盟成熟阶段:联盟成员的关系日益稳定,联盟创新能力达到最强,联盟的技术创新合作率和知识共享率达到最大值。成员主体齐心协力攻克产业共性技术,突破产业发展瓶颈,达成产业联盟目标。这一时期往往会形成持续的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整体向前发展。

联盟衰退阶段:外部环境变化和战略目标发生重大变革时,为使联盟发展更为长远,联盟可能会考虑转型;当联盟发生危机无法挽救控制时,联盟将面临解体。

3 产业联盟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

3.1 产业联盟创新绩效的研究现状

对于产业联盟这一新型创新战略联盟形式而言,人们研究关注的焦点往往离不开联盟创新绩效。李擘(2016)从联盟整体和联盟成员分别研究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包括联盟成员的学习效果、经济收益效果、管理协调效果、关系效果以及联盟整体的技术创新成果[3]。蒋维平等(2017)从联盟演化角度出发,分析了各阶段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别是初建期:企业自身实力、合作伙伴实力。成长期:网络连接强度、网络结构洞度。成熟期: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4]。

3.2 不同生命周期产业联盟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

3.2.1 联盟准备及构建期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

联盟准备及构建时期联盟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企业自身实力、合作伙伴实力、牵头单位类型、国家政策、战略愿景、创新文化与意识,以及联盟机制和平台的搭建。Das和Teng(2003)认为联盟绩效受到合作伙伴公司特定特征的强烈影响[5]。不仅如此,牵头单位也会影响联盟绩效,行业协会任牵头的产业联盟具有更高知识共享率,而高校/科研机构牵头具有更高的技术合作率[6]。此外,国家推行的产业联盟政策也会影响联盟绩效,区域政策相比产业整体政策更能促进产业联盟的构建,提高联盟的协同创新能力。联盟的战略愿景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创新的方向。产学研的关键在于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政府专项合作平台的构建能指导引领联盟的发展,强大的人力资源平台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创新绩效。

3.2.2 联盟成长期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

产业联盟进入成长阶段后,成员间的合作创新日益加强,联盟成员的信任程度越高,联盟内的合作创新率越高。从联盟网络角度看,组织复杂度与网络结构会影响联盟的创新绩效,组织复杂度与合作创新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联盟的网络结构主要包括网络范围、网络连接强度、网络的结构洞度和网络稳定性等。连远强、查耀华(2016)论证了网络多样性、网络强度和网络密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网络位置会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而网络稳定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明显[7]。处于网络结构洞位置的企业具有控制优势,在产生信息收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控制收益。

从知识转移角度出发,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包含知识多样性、知识相关性、知识溢出、知识共享、知识产权、知识协同。联盟网络中的知识越多样,知识传导的效率更高;知识相关性越强,知识传导速度更快,更能促進创新绩效的提升。马辉等(2018)研究得出影响协同创新的关键因素包括知识共享、知识产权和组织间知识转移,且这些因素通过不同方式作用于其他因素,从而影响联盟协同创新[8]。

从产业技术角度切入,技术创新特性及创新企业行为、创新资源投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成果这些因素与联盟创新密不可分,直接影响联盟创新绩效。

3.2.3 联盟成熟期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

联盟发展到成熟期,联盟整体的力量得以凸显。李擘(2016)提出联盟整体技术创新成果是战略联盟绩效不断提高的内在动力。联盟整体技术创新成果主要包括专利数目、技术标准数量、科研机构数量、创新人才产出及产业链完善情况等。蒋维平等(2017)认为网络密度较大、中心性较强的联盟,主体间联系通常更为紧密,整体资源更容易被合理调配,也更利于联盟实现创新。

4 结论

产业联盟是一个动态的创新合作组织,提高联盟创新绩效须明确不同生命周期的绩效影响因素及绩效激励。为了更好地提升联盟创新绩效,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在联盟构建期,选择具有创新意愿、创新文化和创新意识的组织,多维度多方位地选择联盟主体,成员异质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联盟创新。另外,产业联盟在选择牵头单位时,应注重其功能。根据产业联盟的发展阶段和主要任务来调整牵头单位,实现动态平衡。二是在联盟成长期,联盟组织复杂度也会影响联盟创新绩效,联盟成员求精不求多,联盟应避免盲目扩张,不断优化组织结构。联盟应注重成员的信任度与协调沟通能力的提升,鼓励成员间知识资源共享与交流。三是成熟期适当加大对创新研究的资源投入,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运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研究指导实践,实现持续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龚艳萍,董媛.技术标准联盟生命周期中的伙伴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6):13-16.

【2】仇雷雷,吴洁.基于知识流态的产业联盟生命周期与知识存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18):136-138.

【3】李擘.基于战略联盟的协同创新绩效与绩效评价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6,34(02):5-8.

【4】蒋维平,王琦琦,黄文龙.技术创新联盟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企业如何借助联盟能力提升绩效?[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07):123-129.

【5】T.K. Das,Bing-Sheng Teng. Partner analysis and alliance performance[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19(3).

【6】杨伟,周青,方刚.产业联盟的组织复杂度、牵头单位类型与合作创新率[J].科学学研究,2015,33(05):713-722.

【7】连远强,查耀华.新兴产业创新联盟的网络结构与创新绩效关系[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9):129-135.

【8】马辉,王素贞,黄梦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分析——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5):170-176.

猜你喜欢
创新绩效生命周期影响因素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