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物

2021-03-03 01:59孙佳慧
家居廊 2021年1期
关键词:大漆漆器手工艺

孙佳慧

THE DESIGNER

陳旻,工业设计师,毕业于荷兰埃因霍芬设计学院,为中国美院中德学院讲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特聘讲师,2012年在杭州创立了陈旻设计事务所,曾凭作品“杭州凳”入围2018 LOEWE罗意威基金会工艺奖。

除却策展人的身份,陈旻同样也是参展设计师之一。他近期创作完成的漆器系列餐具“Identical大同”以现代的造型语言、多维度的渐变效果以及两种截然不同的色彩体系,为“设计上海”的观众呈现了一场全新的大漆工艺畅想。对于陈旻而言,创作Identical系列不过和自己所有其他设计一样,从灵感到概念成型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但针对这件作品所累积的故事早在2018年便开始了。那一年,陈旻频繁地前往成都,流连于当地不同的漆器博物馆、大漆作坊之间,刨根究底的天性让他无法仅仅停留在欣赏,从了解生漆的出处到慢慢着迷于脱模的工艺技术,时不时地花上一段时间亲身感受这其中的专注和绵长。“虽然大漆始于中国,已是一门拥有7000多年历史的手艺,但大家谈论起大漆时,最先想到的却还是日本,实在可惜了。”

也许是受到了某种使命的感召,陈旻最终诞生了制作Identical的念头。在创作之初,每一件器皿都是由同一张圆形纸模展开,受传统竹篮的方形底部所启发,确定了Identical外圆内方的形态。往后便是现代科技的介入—在CAD上进行更为精准的运算、制图,采用3D打印的技术来形成器皿内芯……这是他最为重视的部分之一,“亲近数字化”,一种为传统工艺注入新生的必要手段。“我不喜欢‘非遗这个词语,当你需要花额外的钱去保存一门手艺时,便意味着这门手艺已经失去了价值”,让手工艺自己去创造持续的价值是他带着现代的设计语言走近它们的原始冲动。数字化的技术为Identical提供了更为流畅而敏感的骨骼,当回归到传统的大漆工艺时,那些曾经远离了现代生活的“素髹上漆法”、“瓦粉颗粒饰边”又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并因着Identical的现代性而更易于被广泛传播和接受。

这是陈旻希望撬动产业更新的一小步,通过Identical乃至“Neobject(新开物)”中那些兼具艺术审美和设计思维的匠人之手,将那些沉寂已久的传统手工艺带回到现代工业链的循环中。但他同样明白任重道远,发声后,能够被听见,任何尝试便是值得。

猜你喜欢
大漆漆器手工艺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漆器收藏三问
百里千刀一斤漆 薪火相承守匠心
不该屈尊的大美漆器
举办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大漆十问
犀皮雅饰
《留住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