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地方戏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21-03-04 07:31郭鹏阳
牡丹 2021年2期
关键词:戏曲互联网+时代

几百年来,看戏曾是我国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戏曲的发展也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融媒体发展的今天,地方戏曲怎样传承和发展是戏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以戏缘APP为例,对地方戏曲如何搭上网络快车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互联网+”时代地方戏曲发展的机遇

(一)“互联网+”概念

“互联网+”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2012年11月于扬在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一系列产业抓住机会,快速搭上网络顺风车进行转型。

(二)“互联网+”时代戏缘APP的诞生

为了顺应网络文化互联时代,为了更好地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河南恒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更好地发展和传承传统戏曲文化为目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戏曲与网络有机结合,在2015年11月开发了网络移动软件戏缘APP。2015年11月30日,戏缘APP正式上线,这也是中国首家互联网戏曲平台。这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文化瑰宝戏曲也在不断寻求发展,与时俱进。这也为其他省域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开辟了新的路徑。

(三)带给戏迷团体的福利

1.戏缘APP的功能

2015年11月30日,戏缘APP正式上线。它以线上教唱为基础,以名家互动、网络擂台为亮点,以戏曲直播、资讯与演出票务为服务,为戏迷提供看戏、学戏、听戏、唱戏及与艺术家互动的平台。

2.涵盖的剧种

戏缘APP的诞生不仅是把河南戏曲推向全国,更是辐射周边乃至将全国各大剧种囊括其中,以全新的形式、便捷的方式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上线最初仅限于河南本土戏曲剧种,现已发展至河南周边省份的剧种,如河北省(河北梆子、京剧、评剧、保定老调等)、山西省(晋剧、蒲剧、上党梆子、上党落子)、山东省(吕剧、山东梆子、枣庄棒子)、安徽省(徽剧、淮剧、黄梅戏)。

3.享受戏缘APP带来的便利

科技改变生活,生活节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们接触各行各业,拥有更便捷的形式,足不出户,便可放眼天下。

一是看戏。生活在现代科技社会,今天人们拥有最新颖便捷的方式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戏缘APP中,人们可以随时找到想看并能多次观看的剧种和剧目。这样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成本,也为老百姓提供了一个精神享受的平台。

二是学戏。戏曲学习最重要的是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作为专业的戏曲演员,“唱念做打”以及“手眼身法步”四功五法是必要的基本功,更需要系统学习每一门专业课程。名人堂的功能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学习者通过网络视频的直播可以直接与名师对话、互动、交流和学习,这一功能无疑是给无数戏曲爱好者的福利。

三是唱戏。作为戏曲演员,唱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流派的不同,学习起来也是困难重重。作为一名戏曲爱好者,其在戏缘APP能得到更多的时间唱戏。百唱不如一评。戏曲爱好者可以唱戏曲,由专家点评,其在网络平台上拥有时间学习戏曲,容易获得提高演唱能力的机会。

二、“互联网+”时代地方戏曲发展的挑战

近年来,戏曲传承与发展得到了重视,获得了政策扶持,但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旧存在。

(一)戏曲创作与传承的不平衡

戏曲艺术形式是具有累积性的,最终是通过优秀剧目的累积和优秀传承者的培养来展示给观众的,创作是戏曲艺术发展的根本,传承是戏曲工作者的责任。所以,传统经典的传承失序和现代剧目的创作不力,都无助于戏曲艺术的良性发展。

(二)戏曲发展与理论总结的不平衡

千百年来,中国戏曲形成了囊括不同剧种、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艺术体系,但是对于总结戏曲理论、构建戏曲创作体系、传承优秀戏曲典范来说还远远不够,观众并不能从现代戏曲发展去认知戏曲艺术的本体。戏曲的理论创新既要关注戏曲现代化的成就,又要引领戏曲现代化的发展。

(三)戏曲人才培养周期和人才需求的不平衡

如何培养下一代戏曲人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一个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一名优秀戏曲演员培养周期至少要五年时间,而成为一名真正的戏曲工作者,则需要更久的学习和舞台实践。不少戏曲人才在学习途中就选择放弃,这是培养周期和个人坚持形成的一个窘迫问题。因此,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要有规划与政策扶持。

(四)戏曲演员的收支不平衡

戏曲演员的待遇是影响戏曲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戏曲演员严重的收支不平衡以及与流行音乐演员收支的巨大落差,挫伤了他们艺术创作的激情与动力。

三、“互联网+”时代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人们要赶上时代潮流,抓住机会,使传统文化与高新技术结合起来并驾齐驱,在新时代唱响中国戏曲的盛世华章。

(一)政府文化部门应对戏曲传播给予支持

首先,政府文化部门要对传统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有计划地采取有效措施来支持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戏曲发展和传播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和经济扶持,近年来,国家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极为重视,在艺术文化领域更是投入不少人力财力,如国家艺术基金对文艺创作的扶持,但国家和地方有义务和责任面对戏曲发展的需求,做到“专款专项”,针对戏曲艺术人才进行分门别类培养和支持,同时充分考虑戏曲工作者的辛劳与奉献,真正改善戏曲工作者的薪酬待遇,以便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发挥最大优势,创作出更多戏曲精品。

(二)戏曲艺术学术界应大力开展理论研究和收集整理工作

戏曲传播靠的不是个人力量,而是整个戏曲文艺工作者及各级政府的宣传与支持。戏曲发展需要有好的作品,当前急需创作与时俱进、跟进潮流的剧目,弘扬正义、讴歌时代、赞美英雄。这些剧目的创作就需要理论编创人员构思并实施,传统戏曲应该挖掘更多符合大众审美要求不失传统而又与时俱进的作品来为老百姓服务,而怎么样做到这些工作就是戏曲艺术理论与学术界的专家与学者研究与思考的课题。

(三)戏曲人才培养应该有新的举措

戏曲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艺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很多功夫去研究、去学习,才能掌握其中的艺术规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对这个行业最形象的描述,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戏曲演员一般是从十岁左右开始培养,初学时光是各种基本功就会让人望而却步,面对这样的问题,人们不得不去思索戏曲艺术人才培养的问题。

(四)戏曲工作者推广传统文化的职责担当

戏曲工作者是推广传统文化的使者,随着戏曲走进社区、走进高校、走进乡村、走进群众。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艺术进基层等一系列的政策和活动都是为了宣传戏曲。推广戏曲是广大艺术从业者的使命和职责所在,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该坚守的使命。

文化是时代的产物,传统文化诞生于历史,也要顺应当下。互联网时代使戏缘APP开拓了戏曲传播新的里程碑,让戏曲艺术顺应潮流不断创新。这种“互联网+”戏曲的模式在全国具有典范的引领和导向作用,用科技诠释了古老戏曲的新形态,让戏曲真正活在当下和焕发青春。

(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郭鹏阳(1991-),女,河南浚县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音乐。

猜你喜欢
戏曲互联网+时代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