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侗戏

2021-03-04 07:31陶永菊
牡丹 2021年2期
关键词:侗族剧目民族

陶永菊

《唤醒侗戏》是在2019年怀化学院第二届非遗物质文化第二期培训中,由通道非遗物质文化传承人龙登娥所表演的节目。此节目编写的背景是受市场经济、流行文化与现代多媒体的冲击,侗戏后继无人、无人传承,处于濒危的边缘。作为侗戏的传承人,龙登娥希望通过表演《唤醒侗戏》,呼吁人们保护和传承侗戏。侗戏作为侗族人历史发展的“活态”见证,是构成文化软实力不可或缺的方面。侗戏不仅是侗族人的精神财富,也是侗族人宣传、学习和贯彻国家思想政治文化的重要渠道。为了侗戏的继续传承,保持民族文化的延续,唤醒侗戏尤为重要。

侗戏,也称侗剧,侗语称“戏更”。它是广泛流传于湘、黔、桂毗邻区域的侗族人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戏剧形式,是我国戏剧百花园的一个重要品种。新中国成立以后,通道侗戏和其他民间戏曲剧种一样,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方针的引领下获得快速发展,影响范围迅速扩大。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各地的侗戏班相继恢复、组建,侗戏积极借鉴其他民族戏曲剧种的经验,曾使通道侗戏盛极一时。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道侗戏出现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急需保护和传承。2006年,通道侗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怀化学院也定期对通道侗戏传承人进行侗戏相关知识培训。通过这次对通道侗戏传承人龙登娥(龙登娥是黄岩侗戏创始人杨校生的儿媳妇,是非遗物质文化侗戏的传承人)等人的调查,笔者发现侗戏的传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通道侗戏概况

(一)侗戏渊源

1951年,侗戏从广西林溪、马安等地传入通道坪坦、黄土一带。1952年,三江县林溪镇举行了侗戏集会,阳烂乡侗族桂剧艺人杨校生、杨明生看了侗戏十分亲切,回来后便组织一班人马,开始了侗戏的编写和表演。1954年,阳烂乡划归湖南省通道县,侗戏便在通道流传开来。

(二)侗戏剧目分类

从产生时间来看,侗戏可分为三种剧目。一是传统剧目。传统剧目以古代流传下来的传说故事为主。二是近代剧目。近代剧目主要是编写抗日战争时期事迹、歌颂共产党等故事。最后是现代剧目。现代剧目以写实为主。

二、侗戏功能研究

(一)族性的滋养

族性一词指“一种归属上的持续的主观意识”“对于共同血统的信仰、共同认同的一种意识和团聚性”等。侗族温和的族性是侗戏生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侗戏的柔和美也滋养了侗族人柔和的族性。从侗戏的起源来看,侗戏是在借鉴汉戏的基础上,根据侗族柔和的民族性格和以柔为美的审美取向,不断本土化、民族化的艺术成果。对于侗族人而言,汉戏是强势文化,对本民族文化构成一定冲击。柔和、宽容以及包容的族性使侗族人积极吸收汉戏并根据本民族的审美取向,创造了具有本民族文化标志的“侗戏”。长期以来,侗族人积极吸收并容纳汉戏。从侗戏的表演形式看,情节的柔美舒缓、破除偏执、轻松从容的表演以及优美的音乐无不体现出侗族人集体无意识的柔和之美。从侗戏的剧目来看,侗戏的编写将侗族人的审美习惯表现得淋漓尽致。所有侗戏的编写都渗透着侗族人的柔和之美,戏剧的矛盾冲突是线条式的单线延伸,而不同于西方的聚焦式处理。这与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具有一致性,即不去追求一味的对抗性,而更注重取势的柔和。

侗族的族性是温和的。和谐是人和自然、主体和客体、理性和感性、自由和必然、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统一。侗戏在侗族人温和的族性下生发,反过来也滋养着侗族的族性。的确,只有一个具有宽容性格的民族才会主动地接受外族的文化。

(二)社会和谐的细胞

侗戏具有柔和的审美取向和包容的特性。“和谐”作为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传统和价值追求,对维系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侗戏中所渗透的和谐价值观是维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细胞。我国有56个民族,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过程中,民族戏剧起了很大的作用。侗戏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独有的审美取向教育着侗族人。侗族有这样一首古歌:“侗、汉、苗、瑶本是同源同根的,就像一丘稻田里长的秧苗,侗族的儿女远嫁汉族李家,这是通情达理看得宽,没有什么值得计较。侗族希望‘侗客两家无相斗,共山共水无猜疑。”侗戏滋养了侗族人的族性,侗族人向往和追求和谐、美好的生活,这与我国所追求的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

三、侗戏保护途径

(一)传承人保护

传承人是侗戏得以继续传承的主要因素,传承人的生存情况就成为侗戏能否源远流长的关键原因。通过此次对十多个侗戏传承人的调查,笔者发现,侗戏的传承不仅无人继承,就连传承人也无心再继续传承侗戏,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因素。正如马克思所说:“忧心忡忡的、贫穷的人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覺。”因此,为了培育和壮大侗戏传承人,应坚持国家民族政策,满足侗戏传承人的物质需求,扶持和帮助侗戏传承人和侗戏爱好者。

(二)积极引导侗戏与市场相结合

价值属性是事物存在和得以存在的根本原因。侗戏要在当今时代环境下散发出新的活力,就必须与市场相结合,即在市场中得到回报。将发展侗戏与开发产业相结合,即把侗戏作为一个产品投入市场,形成一个以产业实体为依托、以发展侗戏艺术为目的的艺术市场运行机制。要根据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积极引导侗戏与人们的审美需求相适应,打造出属于侗戏的“名片”,使其在市场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侗戏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其独特的审美性,所以要利用侗戏的优势,打造属于侗戏的“特色”。比如,《云南映像》《印象丽江》《印象刘三姐》等都利用独特的自身文化,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

(三)侗戏媒体化

如今是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蒸蒸日上。当前,侗戏要想焕发出新的活力,就必须借助各种网络平台,从田间地头走入世界视野,使侗戏表演不再局限于侗族村寨,而是属于全世界共同欣赏的民族艺术。一方面,将侗戏艺术、侗族文化宣传出去;另一方面,让更多目光聚集侗戏文化。

四、结语

侗戏作为侗族人文化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滋养了侗族人柔性的力量,在侗族民族团结、善良、和谐的教育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侗戏面临着发展的困境。为使侗戏散发出新的活力,必须积极引导侗戏与市场经济、市场需求以及人们的审美需求相适应,使侗戏从田间地头走向世界视野,不断赋予侗戏艺术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侗族剧目民族
舞台剧目
我们的民族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多元民族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优秀剧目进校园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