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

2021-03-05 12:29袁宁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采编广播电视新媒体

袁宁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开始崭露头角,同时,新媒体技术在传媒市场大展拳脚。对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来说, 新媒体带来的改变无疑是巨大的,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进行优化和升级变得更加重要,只有不断更新和优化,才能促进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采编

引言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优势逐渐减弱和淡化,广播电视媒体要想稳固自身的优势,就必须优化新闻采编技巧。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人员需要努力学习,积累知识,丰富自身的采编技巧,增强新闻节目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升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兴趣

1 新闻选题的特点

1.1 以原则为导向审慎选题

其一为公信力原则。采编人员要以审慎的态度对待新闻选题,对选题信息真实性进行全面审核,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原则取信于受众,以此增强广播电视新闻公信力。其二,实效性原则。一方面,采编人员要保证新闻选题与广播电视节目类型、风格等相契合,以此提升新闻传播的效果;另一方面,采编人员需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快速获取一手资源,保证新闻传播的实效性,继而以真实的新闻信息击碎谣言,引导社会舆论。

1.2 以贴近为重点精心选题

在高度信息化时代,重大事件、话题会在短时间内占据各大媒体网页的头条并迅速传播。广播电视采编人员需要通过一定的技巧进行选题策划。其一,围绕具有矛盾性的话题进行选题。如文学作品常常以人物与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揭示主旨,采编人员可以此为切入点进行选题策划。其二,围绕重大突发事件进行选题,以主题突出、高度凝练的新闻标题吸引受众,满足受众迫切了解重大突发事件发展进程的需求。

1.3 以新颖为要点创新选题

创新是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制胜法宝。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完全颠覆,也绝非弃新闻原则于不顾,而是要在坚守广播电视媒体定位、采编岗位职业道德的基础上,以更具有艺术性的语言增强新闻标题的感染力、吸引力。新颖选题的技巧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其一, 活用同音异形字,如《今日我们不讲“李”》,一字之差有效调动了受众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其二,联系当下热点话题。例如,《熊孩子的“大手笔”“高消费”全都有效吗?》,该标题紧密围绕近日频发的未成年儿童私自用父母手机为主播刷“火箭”、充值消费等社会事件,“熊孩子”也是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受众了解新闻内容的兴趣。其三,突出采访对象。例如,《柯炳生VS张雪峰:农学院里那些高就业的冷门专业》,以“张雪峰”为引,能够发挥网络红人的粉丝聚集效应。

2 信息收集的特点

2.1 以渠道整合为方式丰富新闻信息量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时刻关注新媒体动态,从中探寻信息收集切入点。日前,“星巴克拒收硬币”事件引发公众热议,当事人在抖音平台发布了星巴克拒收硬币的全过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可第一时间联系当事人向其了解事件全貌,并对拒收硬币的星巴克门店人员进行采访, 了解其是否知晓国家相关法律、门店规章制度中是否包含拒收硬币的规定等。同时,结合新媒体上已经广泛传播的视频、采访片段等资料重新梳理该事件相关信息并查漏补缺,可以保证信息收集的全面性。

2.2 以“零采访”为手段缩短收集周期

传统新闻采访存在周期长、时效性差的局限性,在大数据的支撑下, 采编人员可运用“零采访”手段深入挖掘细节信息。例如,针对社会热点事件,采编人员可以应用聚类分析算法,将可能影响社会热点事件的因素全部整合在一起,对因素类型进行细化,如政策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 并围绕各类因素分别整合信息,这样既能够保证新闻信息的系统性,又可以从多维度、多角度整合信息,以此带给受众更优化的新闻收看体验。

2.3 以价值多元为目标满足受众的需求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便捷,这些信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观念上的差异进一步导致受众对新闻价值判断的差异。为适应价值多元时代,广播电视采编人员也基于受众需求收集多元化信息。例如,针对二孩政策、延迟退休政策等,采编人员需要从历史、当下及未来三个维度收集相关政策信息,从制度、文化、法制等各个层面分析此类政策推行对社会各领域发展、公众生产生活的影响,这样既能够推动政策目标落地落实,又能够加深公众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的理解。

3 新闻内容的特点

3.1 深入挖掘信息价值,创作有深度的新闻作品

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集中进入,新闻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在难以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善于挖掘信息价值,从更深层次、细微之处为受众了解、认知客观事物带来全新的视角。

3.2 注重人文精神贯彻,打造有温度的新闻作品

人文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倡导的新闻传播重要原则。纵观当下新媒体环境中,部分媒体为吸引受众发布庸俗甚至低俗的新闻,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部分媒体哗众取宠,一味揭露社会、人性阴暗面。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的主流媒体,应肩负起引导公众心理与行为的责任。为此,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在内容生产中应当贯彻人文精神,当采访重大突发事件当事人时,应给予其充分的人文关怀,避免触及其伤痛点。

4 受众交互的特点

4.1 创设新媒体账号,保持与受众的联系

广播电视媒体可在新媒体平台上开通个人账号,在选题策划前发布短视频信息,引导受众对话题进行讨论,采编人员则可从其讨论中了解受众的差异化需求、话题发布后可能引发的不良舆论等,以此为依据调整新闻内容、排版等。与此同时,广播电视采编人员需要与受众建立密切的联系,如展示自己日常工作、生活状态,向受众呈现新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新风貌;向受众传授文字编辑的基本技巧,彰显自身的专业性。

4.2 顺民心,听民意,增强风格塑造

广播电视媒体是连接党与群众的桥梁,肩负着反馈民声、顺应民意的责任。为此,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在信息整合、信息编辑、信息发布、受众交互等方面需要做到贴近百姓、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在宏观框架下聚焦百姓生活、聚焦細微之处,树立起百姓身边的榜样。例如,抖音平台上“正观新闻”公众号曾发布了《一幼儿园老师教小朋友晒谷子:让他们珍惜粮食》的融媒体新闻作品,轻柔舒缓的配乐,孩子合作晒谷子的画面唤醒了广大用户内心深处的记忆,在弘扬社会主旋律、正能量的同时体现出我国素质教育的要义。该公众号致力于挖掘百姓身边的小事情、小感动,将自身塑造为“百姓传声筒,身边好媒体”,形成了亲民、为民的新闻风格。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也需要结合广播电视媒体特点将平台“人格化”,增强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与感染力。

5 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既面临着多元挑战,也迎来了新的机遇,而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要点便在于采编技巧的优化与创新。为此,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在坚持新闻严肃性、真实性、政治性原则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创新力度,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信息整合效率。

参考文献:

[ 1 ] 杨桂梅. 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采编技巧[ J ] . 传播力研究, 2019,3(32):133.

[2]陈慧欣,戴鸿.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略谈[J].西部广播电视, 2019,(21):204-205.

猜你喜欢
采编广播电视新媒体
报纸新闻采编技巧分析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主流媒体:如何以采编经营“两分开”实现“两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