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测中化学检测技术的应用

2021-03-05 17:47王春建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应用

王春建

摘 要: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同时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着社会和国家形象。因此,必须保证食品安全质量,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利用化学检测技术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最重要的保障之一。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 食品安全检测中化学检测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化学检测技术;应用

1 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化学检测技术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的加工工艺标准没有统一,导致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问题,部分餐饮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管理,导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对食品安全进行安全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食品安全检测当中,化学检测技术是目前来讲应用最多的一种食品检测技术,在食品储存和流通的过程当中,受到相关条件的限制,往往会导致食品出现一定的安全问题,近几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和化学添加剂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因此,必须明确食品安全所存在的问题。化学检测技术是通过化学反应或化学现象来获取或验证食物中是否存在某种物质及其具体含量的一项检测技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食品的定性和定量检测要求更高,将化学检测技术应用到食品安全检测中,可以保证食品的安全,从根源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面对越来越多的新型食品的,需要开发更多的化学检测技术来精准对不同的食品进行检测,从而确保国家食品安全。

2 食品化学检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食品加工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严格的加工标准和工艺标准。比如一些餐馆在食品加工时使用不合法或非法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流通中,大多数食品的储运条件是不一样的。我国食品化学检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以及化学添加剂问题日益突出,问题食品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影响。目前,食品化学检测方法存在检测结果不准确等缺点,审核员的态度不正确,对大量产品采取了模糊测试的方法,因此,食品市场监管部门不仅要了解整体的市场标准,还要提高化学检测技术水平以及检测人员的工作能力。

目前,我国存在许多食品安全问题,如使用化学添加剂合成食品,此外,还存在在食品中使用有潜在危害的化学试剂的问题。食品安全检验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检测范围广,种类多,信息供应商复杂,存在着质量检验过程不合理,技术含量低,检验人员缺乏经验等问题。检验机构运用快速检验法对配方进行检验并生成检验报告,检查结果可能存在“假阳性”、“假阴性”问题。

3 化学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色谱检测技术

色谱检测技术是化学检测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色谱检测技术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检测结果准确度高,该检测方法能够检测食品中常见的有害物质。一些食品通过添加防腐剂延长保质期,通过添加化学色素改进食品的视觉效果,本检测技术能够通过颜色传感技术对其进行有效检测。因此,检测人员可以采用色谱检测技术,重点检测食品中防腐剂的含量。另外,气象色谱技术也是一种色谱检测技术,该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虽然气象探测技术的探测范围很小,但这种方法的探测速度比较快,不需要大量采样。另一种检测技术是离子色谱法。该检测技术能检测出大部分食品的成分,检测效果好,应用范围广。

3.2 光谱学技术

(1)荧光分析法。和其他的光谱学技术相比较,荧光分析法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转移性,在食品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便利性。在荧光分析法当中,主要是对食品中的荧光物质量进行一定分析,从而得出具体的荧光线谱。这种线谱的分析方法也较为简单,不容易受外界环境和其他条件的干扰,所得到的食品检测数据也较为准确,因此在光谱学技术方面荧光分析法主要应用于微量元素的测定,具有很高的准确性。(2)红外光谱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是光谱学技术中应用最晚的一门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应用电磁波来进行相关的检测,在农产品的安全检测领域方面应用的较为广泛。因为这种技术安全性较高,主要应用于膳食纤维含量检测方面。

(3)等离子发射光谱技术。面对化学成分较为复杂的食品,可以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技术进行检测,此种检测方法适用于食品中元素种类多的情况,且在食品元素种类复杂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3 固相萃取技术

在液体食品的检测过程中,如饮料类或以液体为主的食品,主要使用固相萃取技术进行检测,其原理是固体吸附剂可以对被检测物中的目标化学物质进行吸附,然后利用化学洗脱液将化学物质洗脱下来,萃取技术的灵敏度高,且可以明确测量化学物质的质量。此法能够有效降低来自相似化学物质的干扰,固相萃取技术不仅能够用于食品安全检测,更能对食品进行分离处理。通过对目标物和干扰物的各自分离提升检验的准确性,且检验样品可以进行回收使用。

3.4 病原微生物残留检测技术

有机有害病原微生物主要分为真菌、病毒、细菌3个类型,工作者需要结合分子生物学法、 免疫检测技术、免疫磁珠法等措施,来实现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檢测,保障食品的安全卫生。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由于各项检测手段都具有不同的特质,所以工作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对应的检测方法,优化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效果。在此过程中,可能需要采用核酸探针法辅助,鉴于该方法受外界物质的影响较大,因此,工作者要务必注意做好探针的更换工作。通常情况下,每检测一种菌类,就要更换一次探针,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若需要使用 PCR 技术来进行食品检测,工作者则不用频繁更换探针,但该方法很容易对检测样品产生污染,所以工作者应尽量将该检测技术安排在后期检测环节,以免影响其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食品检验准确性的改进对策

因为目前我国并没有建立统一的检测机构入行标准,导致一些质量水平较差的部门混入到食品检测行业中,在日后的工作中,要健全食品检验入行机制,有效避免地域性检测不统一情况的发生。另外,相关部门也需要对不合理的检测机构进行整改,统一食品检验标准,进而从根本上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及其质量安全。最重要的是,也需要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 无规矩不方圆,所以食品检验检测体系要想更公平公正,首先要对检测人员进行资格认证,以有效满足检测工作的需求。同时可以利用奖惩制度有效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于在检测工作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检测人员,必须予以严厉惩治,并对其他检测人员起到警醒的作用;而对于在检测工作中积极负责的工作人员也要给予相应的奖励,不断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以有效提高我国的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优化,化学检测技术也随之改进,不仅能够准确测量食品中营养物质的成本分布,且能准确检测出安全影响物质,化学检测技术不受食物种类的限制,应用范围广,具有足够的可靠性。相比于物理检测技术而言,化学检测技术能对食品成分进行彻底地分解,只要检测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操作检测,不断提升自身化学检测技术的应用水平,为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燕颖.分析食品安全检测中化学技术的应用[J].大科技,2019,(15):260-261.

[2] 杨爽.分析化学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检验检疫学刊,2019,(1):99-100.

[3] 康丽.食品安全检测中分析化学技术的应用分析[J].现代食品,2019,(5):8-10.

2865501186375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