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

2021-03-05 00:47裴党连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经济管理农业信息化

裴党连

摘 要:随着机械化和智能化的应用,使得农业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纵观整个农业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开始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同时农民生活水平也开始呈低质化的发展趋势,为了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本文据此分析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针对性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此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更多借鉴依据。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引言

随着生态文明战略的提出,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需要进一步革新。而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型文明国家,有着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历史,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农业发展当中,提升农业经济的管理能力,提高农民的收益,这是当前农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可以激发出农业经济的活动,有利于激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并且使粗放式发展逐渐开始向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1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意义

首先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农村地区经济发生了较大变化,强化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可以更好动态分析农村地区的经济事务情况,以此统筹农村资源,为农户带来更多发展机会,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农业经济改革进程。其次可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质量, 强化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力度,可以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为国家整体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将信息技术应用至基层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可以强化基层建设程度,提供优良的农业经济发展基础。最后可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强化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力度,可以促进当地农村地区经济迅速发展,针对制约因素制定更好的解决方案,激发农民参与农业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其劳动素质水平,为当地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支持。

2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信息化技术人才不足

由于我国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因此过快的信息化发展导致相关的技术人员不足,特别是农业信息化技术人才严重不足。造成这种原因的主要因素是大部分人才不愿意从事农村农业工作,由于薪酬低、劳动强度较大,使得很多高校人才在选择专业的时候直接无视农业信息化专业的选择,再加上农村的工作条件比较差,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给农村经济详细化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性,这些都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客观性问题。

2.2 生产信息较为分散

以往农民的土地比较分散,生产倾向个人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农民开始进城务工,土地被大面积搁置,加之受农业生产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民的经济收成连年下降。此种发展背景下,国家指出实行新型农业经营模式,集中种植农村土地,此时农民经营权流转至集体,更多社会资本开始建设农村投资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模式,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但土地经营流转过程中,部分农民依然执着于种植土地,部分企业由于没有统一经营模式,降低了土地生产效率。这些均偏离了农业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土地经营出现较多问题,导致农民更加不信任集体的决策, 分散了生产信息,无法保证信息技术的高效应用。

2.3 农民的信息素养较低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部分农民并未完全理解信息建设的意义。大多信息管理的区域属于偏远地区,农民缺乏对外界的正确认知, 自身文化教育水平也较低,无法全面看待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这便导致在信息化工作开展期间,农户人员配合度较差,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难度。作为农村经济与生产建设的主体,农民自身思想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信息素养决定着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若农民缺乏科学认识,会严重阻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进程,无法保证管理质量。

3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具体措施

3.1 建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平台

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将农业生产过程的要素进行定价,参与到市场流通的整个过程中,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建立起信息化的管理机制,具体的策略如下:一是基于当前信息化背景,政府部门需要建立起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农村地区的农业资源,加大各个地区农业信息的共享力度。二是可以联合高校,借助高校的人员来管理这个平台,保证平台的信息和内容真实可靠,从而为农民提供正确的指导。三是鼓励农民自主学习,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为他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四是增加农业经济信息化的投入资金,对于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差的情况,政府部门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为信息化的建设提供重要的物资保障。五是各地政府需要对于对应的农业生产地区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

3.2 加强对农业生产人员个人能力的提升

在農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加强对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推广,通过加强对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价值提升。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除了对学习进行教育外,还可以开设对农民的教育,定期组织并举办相关的农业管理信息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相互结合,从而开发出实验区,使农业生产人员可以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农业生产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农民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得到充分掌握。

3.3 完善管理制度

相关部门应根据农村地区发展现状,制定科学可行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根据国家政策要求,明确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目标与发展方向,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由制度层面完善改进。同时,还应全面深度各地区调查农业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针对问题鼓励当地建设配套的经济管理机制,强化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力度,明确负责部门的工作权责范围,通过规章条例的制定,严格落实与统筹发展农业经济发展方案,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加快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进度。

3.4 加强对农业信息建设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经营项目已经变得越来越丰富,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也给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依旧采取的是人力和机械结合的方法,这已经无法满足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发展要求。因此在农业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政府部门之间的互相合作,从而对农民提供直接有效的帮助,实现对信息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才能使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现代化的信息发展方向。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相关部门应设计完善的管理平台,并开发土地资源,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亟需革新,采用规模化、科学化、网络化的管理模式,深入挖掘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潜力,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史丽英.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29(10):227.

[2] 冯丽华. 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18,594(04):145.

[3] 王宝东.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 2020,740(02):181-182.

1940501705307

猜你喜欢
经济管理农业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