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专刊

2021-03-05 14:11
眼科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眼科学编委眼科

目前,公众对眼病的诊疗需求越来越多,而基层的筛查、诊断缺少大量人手,仅仅依靠大医院的专家力量还不够。许多疾病的防治,尤其是高发性疾病的防治所缺的就是对疾病大规模筛查的标准,仅仅靠人力去做很难。高标准地完成这些大规模的标准化作业的人工智能是眼科发展的新方向。鉴于此,《眼科学报》特别邀请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袁进教授、林浩添教授担任专刊主编,联合国内知名的眼科专家,组织一期智能装备专刊,进一步探讨智能装备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主编:袁进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州,中国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中山眼科中心创新诊疗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广东省眼科诊疗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科技部“青年科学家”、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第一批)、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第一批)。中华眼科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眼科学会角膜病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智能眼科学组组长。中国眼科医师协会角膜病学组委员。亚太眼科学会眼成像分会委员(APOIS)、亚洲干眼协会(ADES)创始会员,老医会眼科分会委员兼角膜眼表学委会副主任委员,海医会眼科分会委员兼眼表学组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常委兼角膜病学组副主任委员、青委会副主任委员(第一届),广东省数字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院管理学会眼科分会委员,广东省药物治疗专委会委员、广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华眼科杂志》编委,《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编委,Cornea中文版编委,IOVS、BJO、Current Eye Research、Molecule Vision、Experimental Eye Research特邀审稿专家。从事角膜病及眼表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十余年,在眼表及角膜病诊治、眼科新型成像设备和智能图像分析技术研发、眼科创新药物方面有较扎实的研究基础。作为项目首席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2017—2020年,2020—2022年),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自然基金4项,省部级基金8项,在ACS Nano(IF13)、STTT(IF13)、Sci Data(IF6)、IOVS等期刊发表论著50余篇,制定指南/共识3项。研发高分辨率OCT、眼微血管功能成像、眼科多模态成像等3类创新眼科成像装备,以及智能睑板腺功能分析、角膜损伤智能分级、全眼智能微血管功能分析等4套智能化眼科图像分析系统,申请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3项,完成成果转化1项。研发复合型纳米载药角膜接触镜评为“中华眼科学会十大新闻(2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推介成果(2017)”,开展脱细胞生物角膜临床应用评价系列研究受到国际关注“中国科技五大进展(英国BBC 2017)”,眼科多模态成像系统获第三届中国生物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020,高校组第一),牵头组建全国智能眼科学组并组织撰写发布国际第一个人工智能临床应用指南《基于眼底照相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筛查系统应用指南》(国际临床指南实践注册平台注册号:IPCRP-2019CN038),获“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术创新奖(2019)”,携手项目合作团队推出糖尿病眼病AI辅助诊断系统第一批获CFDA批准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020)。受邀为《中华眼科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撰写述评7篇,担任《中华眼科学》(第三版)、《眼科学》(五年制第七版)、《眼科学》(八年制第二版)、《干眼》、《眼科疾病临床诊疗规范教程》、《羊膜建库与临床应用》、《全国卫生专业中级考试题库》等9本专著的编委,多次受邀在WOC、APAO、ARVO、Asian-ARVO、ADES等国际性会议进行专题演讲。

主编:林浩添研究员,主任医师,教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州,中国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科带头人,眼科学博导和生物医学工程博导。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青联常委,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并兼任亚非眼科学会(Afro-Asian Council of Ophthalmology)亚洲办公室主任,中国食药监督局器审中心医疗人工智能评审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青科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Journal of Medic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主编,Annals of Eye Science和《眼科学报》执行主编,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编委,《中华智慧医学(英文)》创刊编委。对各种常见眼病的防治具有多年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先天性白内障等儿童眼病的防治,并以第一作者研发的白内障新疗法成功应用于临床(Nature 2016),被Nature Medicine评为“2016年生命医学的八大突破性进展之一”。从事医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在诊疗研发的应用转化研究,构建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白内障诊疗云平台(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17,封面论文),并在广州开启了全球首个眼科人工智能机器人门诊。作为唯一由中国团队完成的入选项目,被IEEE Spectrum评选为“影响全球医学界的11大AI事件”;研发全球首个近视发展智能预测系统(PLOS Medicine 2018);牵头完成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多中心临床试验(EClinicalMedicine 2019,封面论文),被评选为“2019年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研发全球首个婴幼儿视功能智能评估系统(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19,封面论文),解决了语言前的婴幼儿视功能评估的国际难题;提出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研发“乐高计划”并首次利用组学原理提升医学小样本数据利用率(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20);牵头推行了人工智能及互联网医院在疫情防控中的落地应用模式(Ophthalmology 2020);创建以眼睛为全身器官系统的健康评估和监测窗口的创新医疗技术和服务模式(Lancet Digital Health 2021)。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10余项,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文章100余篇,涵盖Nature、Science、The Lancet、BMJ等国际顶级期刊,主编专著2部,参与编写专著6部,主持研发的多项智能医疗设备和软件系统应用于临床,并申请和获得30余项国内外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猜你喜欢
眼科学编委眼科
2021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眼科学类期刊主要指标及排名
本刊征稿启事
编委简介
新增编委介绍
本刊编委 白重恩教授
贺新春:编委理事会员
刚做完眼科手术别坐飞机
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在眼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关于眼科学见习教学的体会
开放获取对国际眼科学期刊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