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P治疗老年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椎体骨折的疗效

2021-03-05 08:06寇乐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骨钙素强直性脊柱炎

寇乐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骨科,天津 301800)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常伴有多种疾病发生的情况,而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发病率也呈现增长趋势。两者合并常见症状为疼痛、身长缩短、呼吸功能下降等,严重者会增加骨折风险。由于抗骨质疏松药物不能迅速缓解该病症状,通常依靠止痛药物、卧床休息缓解,并通过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而传统治疗中的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存在创伤大、固定失败率高、风险大等一系列副作用,使患者难以接受[1,2]。

近年来国内外医学技术迅速发展,经皮椎体形成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作为一项新型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出现于人们视野中,该技术以增加椎体稳定性为目的,进行骨水泥注入,从而改善椎体强度,有着创伤小、止痛效果好、降低骨水泥渗漏率等诸多优点,成为治疗老年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质疏松症主要手术方式[3,4]。基于此,本文研究了老年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经PVP治疗后骨密度及影像学参数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68例椎体骨折的老年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n=32)和研究组(n=36)。参照组男24例,女8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8.22±5.67岁;骨折原因:摔跤致病13例,推拿致病10例,车祸致病5例,其它原因4例。研究组男28例,女8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8.89±5.77岁;骨折原因:摔跤致病15例,推拿致病11例,车祸致病6例,其它原因4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经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质疏松症;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均知晓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或心理疾病者;合并其它器官并发症和免疫系统疾病者;对手术无法耐受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消炎、止痛、以及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参照组采用传统保守复位对骨折椎体进行治疗,包括使患者保持俯卧体,于胸前放置垫子,根据X线检查结果确定患者俯卧的体态,确保脊柱过伸体位,如患者胸背部疼痛感得到改善,可进一步指导患者进行背伸肌力训练;并于2周后通过X线检查判断复位效果,待取得良好复位效果后以后伸型支具固定患者脊柱。

研究组采用PVP对骨折椎体进行治疗,术前拍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CT、MRI检查以确认弓根位置,患者采取俯卧体,进行全身麻醉后,首先采用麦瑞克椎体成型器械行德国贺利氏高黏度骨水泥PVP仪器(中山市世医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品)的C形臂线机定位受损椎体,标记后使用穿刺针缓慢进针至受损椎体1/3水平面,向其椎体注入已完成配置的骨水泥(骨水泥量:2.1~3.5mL),最后拔出穿刺针管。所有患者均通过侧椎弓注入。PVP术后2天,患者可佩戴腰围并进行活动,并复查椎体内骨水泥分布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密度、骨钙素水平以及影像学参数变化。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显效:术后患者病症完全消失,无明显疼痛感;有效:术后患者病症基本消失,疼痛感下降;无效:术后患者病症未出现好转,反之恶化,疼痛感剧烈。临床总疗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5]。

1.3.2 骨密度和骨钙素水平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器进行检验患者骨密度;并在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mL,3000rpm离心10min后分离上清液,应用ELISA法检验骨钙素水平。

1.3.3 影像学参数

通过X线检查获得患者治疗前后的椎体压缩率、Cobb角。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D)描述,两两间使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参照组显效例数为12例(37.50%),有效13例(40.62%),无效7例(21.87%),临床总疗效为78.12%;研究组显效15例(41.66%),有效18例(50.00%),无效3例(8.33%),临床总疗效91.66%;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参照组(P<0.05)。

2.2 骨密度、骨钙素水平

治疗后,两组骨密度、骨钙素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骨密度、骨钙素水平比较

2.3 影像学参数变化

治疗后, 两组椎体压缩率、Cobb角均明显减小,且研究组均明显小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影像学参数变化比较

3 讨论

近年随着对PVP治疗机理、临床疗效的深度认识,发现PVP较于传统开放式椎体外科手术,前者更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6,7]。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也会增加骨折风险,而骨密度作为骨折风险的判断标准,一旦出现骨折,其骨密度也会下降[8,9]。除此之外,学者周永春得出椎体骨密度与PVP术中骨水泥弥散体积呈正相关, 骨密度越高,弥散体积越大的结论[10]。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骨密度、骨钙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参照组,说明PVP技术在一定程度更贴合人体生理结构,周围血液循环得到流畅,有利于提高骨密度、骨钙素水平,降低骨折风险。另一方面,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减小皆益于减轻椎体和组织发生退变、减少再骨折的概率,而PVP善于利用影像设备进行监视,经皮椎体穿刺通过注入骨水泥增加椎体强度,得以达到稳定病变椎体,防止椎体塌陷[11,12]。

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椎体压缩率、Cobb角低于参照组,再次间接从影像学证实了上述观点,说明PVP对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实现精准矫正有一定优势。

综上,老年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经PVP治疗后有利于提高骨密度、骨钙素水平,减轻矫正丢失风险,并促进患者愈合。

猜你喜欢
骨钙素强直性脊柱炎
骨钙素调节糖骨代谢研究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标准化管理模式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强直性脊柱炎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骨钙素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的关系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骨钙素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的关系分析
仙灵骨葆胶囊对去势大鼠股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和OCN、Cbfα1 mRN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