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及对壁冠状动脉平均长度、平均埋藏深度、平均狭窄程度的临床分析

2021-03-05 08:06潘发明魏浩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冠脉螺旋造影

潘发明 魏浩峰

(1.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CT室,河南 郑州 450000;2. 郑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0001)

人体内的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正常情况下是分布在心脏外膜的下端脂肪组织中的,当冠状动脉发育异常时,其浅表心肌可能将冠状动脉的某个分支阶段覆盖,导致其走行于心脏外膜下脂肪以外的心肌部分,此段覆盖在冠状动脉上走行的心肌则被成为心肌桥[1]。

既往医学界认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仅为一种良性的先天发育异常症状,此类患者早期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后随着对此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学者表示心肌桥或可诱发冠心病,而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也会导致患者发生急性的心肌缺血症状、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心血管意外,严重时也可致其猝死[2]。目前认为发生心肌桥的病因主要是心肌收缩时,内段受到挤压后所致,其临床表现多与其病情分型存在密切关联[3],根据其心肌桥的厚度不同,临床上的心肌桥患者主要分为浅表型和纵深型两种,浅表型患者的心肌桥厚度较薄、长度较短,绝大部分浅表型患者临床不会伴有心肌缺血症状,其心电图指标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此类患者病情较轻,一般经临床常规治疗可得到缓解[4];而纵深型患者的心肌桥多较厚且较长,其心肌桥覆盖范围更广,对冠状动脉的血流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此类患者临床一般会伴有明显的心绞痛、心电图ST-T段异常等表现,此类患者一般预后较差[5]。

临床常会在充分结合患者个人疾病史、临床表现的同时,对其实施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及多普勒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方式进行诊断,但二者或会受到患者体位变化、成像伪影等因素影响,导致其诊断结果不够准确,且这两种检查方式无法对壁冠状动脉的具体形态及狭窄程度进行清楚观察[6]。随着多排螺旋CT的不断发展,其在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多排螺旋CT可对壁冠状动脉平均长度、埋藏深度、狭窄程度进行有效评估,从而对此类患者进行有效鉴别,本文主要研究多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至我院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0例患者中男102例(51.00%)、女98例(49.00%),年龄均处于45~75岁之间,均值(60.12±14.88)岁,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等临床表现,经心电图检查后有32例(16.00%)伴有ST-T段异常,其中30例(15.00%)伴有高血压病史、25例(12.50%)伴有心肌梗死病史。本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会所提出的相关执行标准,已批准:20201015,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冠脉造影检查方法:嘱患者取仰卧位,经实施局部麻醉在股静脉处开放静脉通道,穿刺后在冠状动脉口置入导丝,加入适量造影剂后在数字减影技术下观察并记录病灶情况。

多层螺旋CT检查:设备仪器:64排256层螺旋CT机由PHILIPS公司提供,型号为 Brilliance iCT。

检查方法:①所有患者受检前4 h内均需禁食禁水,实施检查前需对其心率进行评估,若心率高于75次•min-1需在受检前1 h内予以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厂家: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17;规格:25 mg)口服控制心率情况,受检前指导患者进行屏气训练避免检查过程中产生伪影;②令所有患者平躺于检查床上实施CT平扫,参数设定如下:矩阵512×512、准直96-128×0.625 mm、旋转时间0.27 s、FOV150-180 mm、电压120 kV、根据患者体重不同电流可在130-1200 mAs间调节;③经静脉按速度5.5 mL·s-1注入70 mL对比剂,在相同速度下同时注入30 mL生理盐水实施增强扫描。

图像重建:待对比剂流出后启动冠状动脉预览模式,心率70次•min-1以上者R-P重建期时相45%、心率70次•min-1以下者R-P重建期时相75%,取最清晰的心动周围轴位图进行分析;成像结果均传入EBW工作站,由2名放射科专科医生对结果进行判读,记录壁冠状动脉的平均长度、埋藏深度、狭窄程度,并统计其不同部位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不同检查方式下冠心病的检出率、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病灶检出情况,记录冠状动脉心肌桥病例的平均长度、平均埋藏深度、平均狭窄程度;狭窄程度评估标准[7]:管径狭窄面积在50%及以下可评估为轻度狭窄、处于50-75%之间可评估为中度狭窄,大于75%则评估为重度狭窄。

分别观察两种诊断方式下左前降支近端(LADp)、左前降支中段(LADm)、和左前降支后段(LADd)回旋支(LCX)以及右冠状主干(RCA)等部位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检出情况。

统计所有患者不同检查方式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疹过敏、面部潮红等四种,总发生率=(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疹过敏+面部潮红)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D)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式冠心病检出率

冠脉造影结果显示:2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检出率为70.50%(141/200),螺旋CT结果显示:2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检出率为86.50%(173/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84;P=0.006)

2.2 不同检查方式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检出率比较

200例患经冠脉造影检查,76例(38.00%)患者出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包含122处发病位置;经64排256层螺旋CT检查,102例(51.00%)患者出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包含215处发病位置。

2.3 不同检查方式下病灶情况比较

200例患经冠脉造影检查,壁冠状动脉平均长度、平均埋藏深度、平均狭窄程度与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式下病灶情况比较(±SD,n=200)

表1 不同检查方式下病灶情况比较(±SD,n=200)

注:与冠脉造影下检查结果相比,*P<0.05。

?

2.4 不同检查方式发病位置

从冠脉造影下与多排螺旋CT发病位置分布情况可看出,200例患者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病灶好发于LAD段心肌,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检查方式发病位置比较[例(%),n=200]

2.5 不同检查方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00例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3.00%(46/200)高于多排螺旋CT10.50%(21/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不同检查方式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n=200]

3 讨论

目前临床认为,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血管是既独立又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通常心肌在收缩时会对壁冠状动脉血管造成一定压迫,其管腔缩小后血流动力会受到明显限制,若冠状动脉心肌桥厚度越厚,其所覆盖的冠状动脉血管长度会越长,其管腔内的血流动力受到的影响也就会越大[8]。浅表型心肌桥其心肌桥的厚度几乎均在2mm以内,此类患者在所有心肌桥患者中占比约在75%以上,其临床大多无明显症状,因此早期医疗界认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主要是一种良性的先天性病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9]。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在临床上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多排螺旋CT可对此类患者的冠状动脉管腔的具体形态、长度等指标进行清楚观察,可通过对心肌收缩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实现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准确诊断,可在充分明确其发病位置的情况下使得诊断结果更加清晰、直观,对指导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10]。

此前临床上对于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一般会采用冠脉血管造影技术进行诊断,该技术是一种有创检查手段,其诊断准确较高,但容易被心肌的收缩情况、心肌桥厚度、壁冠状动脉长度等参数所影响,导致其检查结果不够准确[11]。相较于该检查方法来说,多排螺旋CT可实现对心肌桥患者的无创检查,其分辨率更高,可对病灶内各种软组织进行清楚分辨,受检过程中患者无需变化体位即可实现全方位扫描[12]。多排螺旋CT作为一种离子化放射学检查手段,对患者机体不会造成放射性伤害,通过对冠脉血管走向可对其病情发展进行有效评估,对追踪病变趋势及病灶解剖结构均有着重要意义[13]。

本研究结果显示:200例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后,共有141例确诊为冠心病,其检出率为70.50%,76例患者出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包含122处发病位置,经多排螺旋CT检查后,共有173例确诊为冠心病,其检出率为86.50%,102例患者出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包含215处发病位置,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存在明显差异,200例患者中所有存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症状者病变位置主要分布于LAD段,可见 LAD段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常见发生部位,考虑可能与机体胚胎期血管主要分布于心肌内相关,心肌桥的厚度主要受到相邻血管迂回情况所影响[14];冠脉造影下不同位置病灶检出情况均少于多排螺旋CT的检查结果,可见多排螺旋CT可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发病位置进行准确诊断,其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也较高,CT通过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的心肌桥平均长度、埋藏深度及狭窄程度进行有效鉴别后,也可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对指导其后续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中CT扫描后,以上数据与常规冠脉造影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优等[15]表示,CT用于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具体较大临床意义,与本研究最终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多排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较高,CT成像可清楚显示壁冠状动脉的平均长度、埋藏深度及狭窄程度,可准确诊断冠状动脉心肌桥并明确其具体发病位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冠脉螺旋造影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