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哥窑瓷器特征及其胎釉配制技艺研究

2021-03-06 01:10刘建波浙江省龙泉市南宋黑胎哥窑青瓷研究所
消费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瓷釉哥窑瓷片

刘建波 浙江省龙泉市南宋黑胎哥窑青瓷研究所

人说,能够做出南宋哥窑那样的产品,真是奇迹。朋友说,最大的奇迹不是能做出南宋哥窑瓷,而是龙泉青瓷人乐于去研究、去试验、从而能够做出更多更好的哥窑瓷器。他们说的都很有道理。笔者就对南宋哥窑瓷器的特征及其烧制技艺研究作简要的梳理。

一、南宋哥窑瓷特征

要烧制南宋哥窑的特色,首先要对南宋哥窑瓷的特征要进行深度研究,掌握其重要特征。龙泉窑南宋黑胎哥窑瓷主要有四大明显的特征,一是大小开片;二是紫口铁足;三是薄胎厚釉,四是聚球攒珠。

1.龟裂开片:还有称“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断纹”等。其中大致又可分三类,有网状大小开片,形成浅网纹,其中有的大小交织,呈“金丝铁线”状,因胎体灰黑,较粗疏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有的均匀细碎开裂,如“百圾碎”。有的重重叠叠如鲜花层层开放,如冰裂纹、冰花纹等。有不均匀成细密小开片点缀,如“鱼子纹”“蚯蚓纹”等。其开片,每件瓷器都是独一无二的。

2.紫口铁足:因为瓷胎土质含铁量较高,烧胚时发生氧化还原,瓷器胚呈紫黑铁色。瓷器没有涂釉的底部和未挂釉处显现瓷胎紫金铁元素演变的铁黑色,叫“铁足”,而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紫色或黄褐色,叫“紫口”,俗称“紫口铁足”。

3.薄胎厚釉。在精致制作过程中,胎体被反复修坯,胎骨较薄,而胎质细腻,胎色呈黑灰、深灰,釉色偏青,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等。釉面基本无光,有“酥油”般光泽。研究南宋哥窑瓷碎片可以发现,一般施釉五至七次,因反复施釉,失透乳浊釉肥厚晶莹,玉质感很强。瓷釉的厚度常常要超过胎壁系数的几倍,显得浑厚沉静。釉面不光洁,但有一层如酥油之光。釉质较深浊不清透,釉层厚薄不匀,哥窑器通常很厚,蘸釉立烧之器,底足之釉最厚有的可达4毫米。其烧造方法常为裹足支钉或圈足垫饼烧。

4.攒珠聚球,是最被人称道又最易为人忽视的特征。陶瓷界先辈列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说过,“如官,气泡之密似攒珠……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以当作划分时代的一条线索。”聚球攒珠般的釉中气泡,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攒珠”指的是哥窑器之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物的内壁和外壁或内身和外身上。

二、哥窑胎料及瓷釉配制的技艺研究

(一)南宋哥窑瓷胎配料技艺研究

资料表明,南宋哥窑瓷胎体元素组成主要成分有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铁、氧化钙、二氧化锰等。以龙泉溪口瓦窑垟和小梅瓦窑路窑址两处窑址的瓷片研究为例,龙泉这两处均出土黑胎哥窑瓷。从其哥窑瓷片样本研究的数据瓷看,两窑址瓷片胎体在氧化钠(Na2O)含量0.27—0.76之间两地均值相同都是0.45。二氧化锰(MnO)瓦窑垟均值为0.03;小梅瓦窑路均值为0.05,均值相近。

其余,氧化铝(Al2O3)含量,溪口瓦窑垟窑址的在25.05—31.78之间,均值28.46;小梅瓦窑路窑址的在19.59至23.31之间,均值21.50。相差近7个百分点。二氧化硅(SiO2)含量,溪口瓦窑垟的的二氧化硅在57.29—62.02之间,均值60.74;小梅瓦窑路窑址的在65.47—70.51之间,均值67.73。相差7个百分点。氧化钾(K2O)溪口瓦窑垟均值为4.35、小梅瓦窑路均值为3.76。二氧化钛(TiO2)瓦窑垟均值为0.3;小梅瓦窑路为0.61。氧化铁(Fe2O3)瓦窑垟均值为3.65;小梅瓦窑路均值为3.91。氧化镁(MgO)瓦窑垟均值为0.84;小梅瓦窑路均值为0.73。氧化钙(CaO)瓦窑垟均值为0.19;小梅瓦窑路均值为0.26。从哥窑瓷片的研究看,南宋哥窑瓷器的胎体所采用的原料可以有所不同。

南宋哥窑烧制中,采用了瓷石和紫金土的二元配方技艺,分析胎土原料的差异性,造成胎质成分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紫金土不同。不同地域的紫金土,其成分有所不同。因而至今,龙泉人烧制哥窑瓷器,都需要反复试验、烧制时要谨慎看釉照。

(二)哥窑配釉技艺研究

南宋时期,南方的青瓷釉发生了从钙釉到钙碱釉的转变。龙泉窑哥窑遗址的瓷片中,有的属于钙釉瓷片,有的属于钙碱釉,有的碱土金属元素含量较高。这是龙泉窑在南宋时期采用了灰碱釉的原因。龙泉窑宋代开始使用紫金土作为添加剂,南宋时期开始用柴草砻糠烧炼石灰石,并加用草木灰碱水浸泡釉料。从而烧制出粉青、梅子青,豆青釉等瓷釉。配制哥窑瓷釉也一样。从龙泉几个古哥窑窑址出土的瓷片釉元素比较研究看,龙泉南宋时哥窑所使用的釉都较为接近。细心区别比较,可发现,一些窑址的瓷片釉中氧化钙的含量略高,而氧化钾的含量则略低。釉层成分存在细微差别。但这根本无伤大雅。南宋哥窑瓷釉属于典型的析晶分相釉。分相结构与钙长石析晶相伴生。这是哥窑采用石灰碱釉形成的特点,这类灰碱釉粘度比较大,可以使瓷器在龙窑高温烧制中不易出现流釉现象。釉层可施得厚一些,使器物的外观显得更为饱满,玉质感更强。烧成后,哥窑釉面光泽柔和,无刺眼感,表层可获得一种柔和淡雅质朴如美玉的艺术效果。笔者就曾经试验过以兰巨釉土、石灰、石英、黄铁矿石、查田紫金土等原料配制的哥窑瓷釉,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南宋龙泉黑胎哥窑瓷的外观特征有:金丝铁线,紫口铁足,薄胎厚釉,攒珠聚球;其胎土釉料的配制以龙泉紫金土为调节剂,制釉添加草木灰,并具有一定的技艺技巧。

猜你喜欢
瓷釉哥窑瓷片
灰铁倒流壳内流道涂瓷釉的实验研究
亿年瓷片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哥窑“百圾碎”瓷器的研究与烧制探索
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刘永强作品鉴赏
——鲁青瓷釉下彩(春夏秋冬)
学术价值高于收藏价值,稀缺古瓷片才有升值空间
吉州窑瓷釉种类及其装饰技法
传统民族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
哥窑瓷器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