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挫折教育创新的启示

2021-03-07 20:52何超男
文化学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墨家韩非子法家

何超男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经历着改革发展和创新实践。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其中有一些用老经验、老办法是不能应对和解决的。大学生挫折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和实践创新也同样存在着新情况、新问题。应对和解决这些新问题的着力点和重点就在于创新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要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实现创造性转化,赋予其新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激活其生命力。因此,高校要找准大学生挫折教育创新实践的突破口,抓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可靠的内容支撑。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挫折教育创新提供思想根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包含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等等。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为大学生挫折教育创新提供了思想根源。

(一)儒家对挫折的理解

《论语》是一部集中反映孔子思想的儒家经典著作,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哲学、道德修养、教育、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句对挫折的经典论述就出自《论语·子罕》。在这句话中孔子强调,面对挫折和苦难时要有仁者的胸怀、智者的理性、勇者的镇定。

《孟子》是集中记录孟子言行的另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其中包含着丰富的面对挫折、战胜挫折的思想光辉。“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对挫折正确认知的经典论述就出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将挫折看成一种能够激发人的内心潜能、磨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聪明才干的力量源泉。只有经历了挫折磨难,挨过了艰难困苦的人,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才能委以重任。

(二)法家对待挫折的态度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其研究内容涉及法学、经济学、行政管理等社会科学。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管仲、韩非子等。他们对待困难的态度和克服挫折的方法值得借鉴。

管仲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年轻时候的管仲经历了诸多挫折和不顺,从经商失败到仕途坎坷,直到克服荆棘坎坷,经鲍叔牙力荐,才最终辅佐齐桓公成功治理国家。《管子·宙合》中论述:“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这句话强调千里长的路不可能像绳子一样直,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坎坷。管仲对待挫折和困难的经历教育我们,不论生活中有多少坎坷和困难,都不应该失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希望,只要相信自己,坚定信念并坚持不懈,最终一定会克服挫折,走向成功。

韩非子作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对待困难的态度和克服挫折的方法值得借鉴。韩非子对韩国的政局十分关切,并建议韩王以富国强兵为首要任务。然而由于权贵大臣的阻扰,所提的建议没有得到国王的采纳,其身心遭受很大打击。然而,屡屡受挫的韩非子从未放弃自己治国的理想。韩非子历经磨难困苦,将治理国家的实践经验著以《韩非子》一书以述其志。“自胜谓之强”这句话出自《韩非子·喻老》,告诫我们面对挫折困苦要勇于战胜自我。从韩非子对待挫折和困难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不论是客观挫折,还是自身缺陷带来的主观挫折,只要正视挫折,战胜自己对挫折的恐惧心态,最终会克服挫折和苦难[1]。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挫折教育创新提供方法指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为大学生挫折教育创新提供方法指导。

(一)道家克服挫折的方法

《道德经》又称《老子》 ,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主张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的哲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句话出自《道德经》,指人们做事情经常在最接近成功的时候遭遇挫折和失败。如果人们做事按照起步时那样谨慎的态度,也就不会失败了。借鉴老子的这句话,在大学生挫折教育创新研究和实践中要培养大学生战胜挫折的心理品质。即使在最穷困潦倒之际,也必须要拿出开始做事时必胜的勇气和决心,想尽办法去克服困难和坎坷,所谓“强行者有志”。成功的人绝不轻言放弃。

庄子的处世之道从哲学和人生观的角度对大学生挫折教育创新研究很有借鉴价值。在《庄子·齐物论》这一篇中,庄子曾这样对春秋时期的音乐家文昭氏说:“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这句话是说虽然文昭氏在音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他同时又是不成功的,比如在除音乐以外的其他方面,他就没有像音乐那么精通了。庄子的哲学思想教导人们要以相对的心态看待问题。正如在现代社会,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总会让人们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情,如果按照庄子的相对的心态看待这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人们的心情就会轻松许多。

(二)墨家应对挫折的方法

墨家学派有着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他们刻苦钻研、严于律己,把维护社会公平与道义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虽然出身农村却是有重大影响的哲学家。从墨子的著作中,能够汲取到对大学生挫折教育创新有借鉴的思想。

《墨子·修身》中写道:“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意志力不强大的人,智慧也就不会通达;说话违背诚信的人,做事情也就不会获得好的结果。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会遇到许多的棘手的问题和困难,被挫折和困难挡住前行的脚步,通常会有想要退缩的时候,担心和害怕失败[2]。墨子的人生观和哲学思想教育人们,意志力强的人在同样的状态下,为了达到目标可以顽强地经受所有的挫折,克服所有的阻挠,排除所有的障碍,义无反顾、永不言退,在这个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智慧,令自身通达。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挫折教育创新的启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关于挫折教育、挫折磨炼思想的论述。墨家和法家对于挫折的理解可以使大学生对挫折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进行正确的自我调适,增强抗挫折能力;道家和墨家应对挫折的方法可以使教育者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实际创新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方,增强挫折教育的实效性。

(一)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指人们能够自觉地确定目标,并能根据预定目标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行动中挫折与困难,进而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力强的人遇到挫折时,总会在目标的引导下,自觉调节自我行为,想尽办法战胜挫折,表现出顽强不屈的品质;而意志力薄弱的人往往在挫折面前自动退缩,对自己的目标不能坚持,轻易放弃。可见,意志力的强弱对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提高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过程中,增强大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是非常重要的[3]。

良好的意志力不仅能够促使大学生努力坚持梦想,践行目标,而且还能够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完善和发展。因此,高校必须下功夫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使他们能够经受得住现实的严峻考验,提高大学生自身抗挫折潜能。

(二)开展挫折情境训练

心理学研究指出,挫折包括三个层面的因素,分别为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挫折情境作为基础和前提,是挫折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应该适时设置挫折情境,让大学生亲身体验挫折,锻炼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学校是大学生挫折教育的主要场所,校园应注重创设挫折情境。

大学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多种多样的。高校应通过让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调查、学生服务工作和科技创新等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遭受的各种各样困难和挫折。真实的情境模拟和情境体验能够提升大学生对挫折的感知,从而增强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4]。

(三)建立积极的自我补偿防御机制

当一个人遭受挫折时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同理,经历应激事件后也会产生烦躁不安、焦虑和痛苦的心理状态。为了减少或者避免这种负面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危机的发生,就要使大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补偿防御机制,以减轻焦虑和痛苦的程度。

自我补偿机制是指因自身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缺陷而导致预定目标不能实现的时候,改用其他方式和方法弥补这些缺陷,以期减轻焦虑、痛苦的状态,修复和建立其自尊心。补偿有消极补偿和积极补偿。消极补偿,不但对自身没有帮助,甚至会带来更大的伤害。积极补偿则会带来更好的转变,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5]。在大学生挫折教育创新研究与实践中要使大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补偿防御机制,弥补缺陷,减少痛苦和焦虑。

猜你喜欢
墨家韩非子法家
先秦显学墨家为何从历史中消失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中的墨学研究——朱传棨著《墨家思想研究》序
韩非子民本思想的公正意蕴
韩非子:察古今之变 倡刑名之学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一方汉字 几点墨彩——访汉字彩墨家周泰宇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小小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