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1-03-07 20:52蒋雪涛白国庆
文化学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立德价值观育人

张 玺 蒋雪涛 白国庆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政工作要高效利用课程教育这一渠道,各个学科的课程教育应当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应当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责任,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高校应当将新时期的思政工作作为基本目标,按照“三全育人”的方针,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体育教育的思政建设是整个高校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也离不开体育教育,高校体育学科应当加速推进“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我国已进入了新时代,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伟大的民族复兴大任。在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将思想政治的内容和相关的精神融入教育之中,能够有效实现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潜移默化中达成育人目的,有效实现学生体育技能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与其日常生活以及身心的和谐统一。一方面,这是新时代贯彻体育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学生的身体锻炼,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运动锻炼,实现学生体质的增强与健康水平的提升。高校的体育课程应当从全新的课程目标入手,将学生作为主体,在实现五大基础目标的同时,积极研究并且充实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加大创新力度,在巩固学生体育基础能力的同时,实现体育素养全面的提升,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另一方面,体育课程思政满足了新时代对于更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培养出与新时代标准相符的高水平人才,要以国家的需要作为主要培养目标,将立德树人内化于体育课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提升,在体育锻炼中树立自律自主以及坚毅的品格[2]。

三、课程思政的概念以及相关要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课程思政最关键的载体,同时也是创设高校立德树人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要高效构建“三全育人”的教育形式,将各个种类的课程与高校的思政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有目的、有意识地设计教学生活,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将生活当中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其中。在课程性质、内容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除此之外,课程思政应当紧紧抓住课程改革的核心。在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全面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推动高校各个课程与政治理论之间的同向同行,形成“大思政”的教育格局[3]。

四、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一)将“立德树人”作为主要目标

全国教育大会明确设立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即“立德树人”。同时,“立德树人”也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实际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必须将“立德树人”融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中,使其与文化知识、教育体系以及社会实践等各个教育环节进行高效的融合。各个高校应当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管理体系的设计,真正实现将“立德树人”的成果作为评价高校工作的基本准则,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情操以及文化修养的有效提升。与此同时,新时代高校的体育教育也应当将立德作为根本,将树人作为核心[4]。

一方面,立德树人实现了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在价值。运动场是学生培养品格最有效的场所,在运动场上鼓励高尚、增强体质、享受乐趣,学生可以在运动场上充分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实现陶冶情操的目的,发挥磨炼品质的作用。通过坚持不懈的体育锻炼,在培养学生勇敢的精神、坚强的意志的同时,激发其进取心、自信心以及克服困难获得胜利的决心。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是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其功能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有效实现了学生优秀品质的锻炼和培养,对素质教育进行了有效的补充。体育课程作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模块的重要组成,对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课程本身具有的自足性,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5]。

另一方面,“立德树人”更好地展现了体育课程思政的外在体现。体育锻炼的开展通常要经过玩耍——游戏——运动等过程,无论处于其中任何阶段,始终都有规则约束着参与者。在玩耍阶段,通常遵从的是自然法则;在游戏阶段,自然法则已经不能完全解决所有问题,人们通过协商,进行契约的制定,进而规范游戏;运动阶段就已经属于体育规范的范畴,有明确的规则标准和量化依据。大多数的运动规则都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包括规范性和道德性,其中规范性表示一定的规矩和界限。例如,篮球投篮有两分线和三分线的区别,这就是规范性的体现;其中道德性是按照人们正常交往过程中的道德标准制定的,例如,在足球运动中,违反体育道德经常会被红牌罚下。

(二)推动“三全育人”

高等学校是重要的学生素质培养、教育场所,不仅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还需要对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科学素养、道德素养负责。与此同时,应当发挥学校的政治堡垒作用,将“三全育人”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达成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目标。为深入践行“三全育人”:首先,高校的体育教师、教练员以及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体育课程活动开展过程中,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及其功能价值,有目的、有针对、成体系地学习党的教育理念和方针,充分掌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质内涵,创建高水平的“体育思政教师队伍”。将“立德”作为根本,将“树人”作为目标,最大程度地实现“全员育人”;其次,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当明确人才培养的目的以及方向。体育要回归教育初心,将“育人”作为根本发展方向,创建体育课程新模式,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全过程的重要标准,为学生成才过程中的“全程育人”提供充分的依据;最后,将体育知识体系教育和思想政治体系教育进行有效地融合,实现思政教育向体育教育科学合理地渗透。创建完善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育人模式,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通过运动训练以及校内外竞赛体系,实现“全方位育人”。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明确了我国的价值目标,而且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进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民教育应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发展肩负引领作用。高等学校应当将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核心,将更多精力和教育资源放置于培养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人才方向上,强化课程思政的正确引导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进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中,有效实现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的转化。

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当进行以下改革。

首先,创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目标。在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分别体现了其价值取向。对于学生的高等教育学习阶段,正是其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应当紧紧抓住这一阶段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为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与此同时,身强则民强,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人民拥有强健的体魄,民强则国强,人民,尤其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我国国力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次,体育课程思政应当适当融入“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价值取向。体育运动始终坚持的是公平、倡导的是公正。高校的体育课程也是如此,不仅要体现公正、遵守规则和法制,而且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价值取向。

最后,积极引导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育精神与爱国主义之间具有天然的关联,在体育课程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体育精神属于高级产物,能够展现爱国主义的最鲜明、最有活力的承载。体育运动的奉献精神更深刻地体现了“敬业”价值观。除此之外,“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诚信、友善”的良好体现。在这种情况下,体育课程思政应当对体育精神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发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结语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对高校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高校应当加大力度关注学生各个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尤其是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背景下,推进对体育课程思政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挖掘体育课程的育人优势,释放体育课程育人合力,通过将“立德树人”作为主要目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三全育人”,构建体育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最大限度发挥新时代高校体育思政教育的作用。

猜你喜欢
立德价值观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价值观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