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教学下语文课本插图的功能及其使用

2021-03-07 22:33吕琳琳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5期
关键词:课本想象文本

吕琳琳 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

课本插图,作为一种现代设计的重要视觉传达形式,以其直观的形象性、真实的生活感、美的感染力,在课本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课本的“第二语言”,不但具有激发兴趣、帮助识记及启发想象等作用,还能突出内容的主题和思想,增强艺术感染力。从艺术的角度整合课本插图功能并灵活使用插图,将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本插图,是中小学语文教材尤其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鉴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识字量有限,习惯于直观感受,注意力易被色彩和图片吸引,图片往往比文字更具吸引力,因此,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作用不容忽视。自部编版教材问世以来,加大了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相应地,课本插图也大量增加了国画、书法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文化特色的作品,增强了课本教材的艺术性。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插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求能够把所承载的信息准确而清晰地传达给教师和学生,正确接收这些信息,使他们得到美的享受,产生美的认知,充分发挥美学价值。同时,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是插图更高层次的追求。

基于文化教学下的课本插图的功能多样性,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层面:

作为文字的补充

拼音的识记和理解

一年级上册课本中有很多把声母、韵母和音节形象化的插图。比如:单图“大白鹅的倒影”用来表示“e”的发音和字形;用双图来丰富“f”的识记,“佛像”来表示“f”的读音,“拐杖”来表示“f”的字形;“两朵白云”来表示整体认读音节“yun”的读音等。

生字的识记与理解

一年级上册课文《口耳目》一课,对象形文字的学习也借助了图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生字所表述的含义,而且从图片中也掌握了文字演化的简单过程。

词语的识记与理解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全文由8个四字词语构成,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这样的词语难度较大,但是在结合插图的基础上,或者让学生先观察插图上的景物再去读词语,有助于学生加强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课文的识记与理解

一年级上册《四季》一文中共配有4副插图,每幅插图景物简单,浅显易懂,只要教会学生“……对……说”的句式,孩子借助图片,一看就知道接下来课文的内容是什么,无形之中帮助孩子们通过掌握“图片法”来背诵课文。又如一年级下册《失物招领》一文中,如果按照本意来理解课文题目就会有所偏差,很多学生不明白“失物”的含义,但是文章所配的两幅插图:一幅是孩子们在草地上吃零食;一幅是老师提着一袋垃圾站在孩子们面前。通过两幅图片,孩子们很快就能明白“失物”的真正含义。

作为对符号意义的文化解读,课本插图显而易见地突出了自身的优越性。无论是拼音、生字、词语、句子或是课文,这些具有文化意义的载体,被读者和学习者感知存在一定的困难,而课本插图在感知内容、理解知识和已有生活体验之间架起了桥梁,使二者得到了连接。

强化学生感性认识

激发兴趣

色彩的搭配、图片位置的摆放和布局、图片具体内容与文本的结合使得图片超越了本身具有的特点,同时低学段学生的心智特点也决定了插图的出现和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便于理解文本,学生在潜意识中自觉进行图片欣赏,大大激发了孩子学习文本的兴趣。

提高感性认识

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和地域的局限,在文本中出现的乡村、动物、植物等,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接触有限,但是通过插图,可以增加学生材料的积累,丰富孩子的感性认知。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一文中,大部分学生几乎没有见过这种植物。文中插图不仅描绘了棉花的基本形态,同时对棉花进行创作,使得图片和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启发想象

文本和图片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学生通过观察和欣赏插图,不仅对所对应的文本进行了解读,同时孩子们可以进行简单创造和举一反三。比如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一文通过图片的提示,课后想一想“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把它画出来吧!”学生就能够根据要求合理想象,进行初步简单创造。

文化教学的感知方式,无外乎直接或是间接感知。语文学习虽然局限在课堂、时空之内,但是充分利用了兴趣、联想、想象等间接感知的方式,是跨越课堂、时空的关键所在。

插图所具有的美育功能

课本插图紧密结合课文,不仅具有目的性,又因为插图具有帮助识记与理解文本的功能,所以又具有实用性,再加上图片本身所拥有的通俗、趣味性,所以插图在教学中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感知美

在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尤其是部编版教材,在低学段(1-2年级)增加了傅抱石的画作搭配《天地人》的课文,还增加了水墨作品《莲花》和其他文化气息浓厚的插图,这些名家作品对于低学段学生而言,无法理解内在的意义,但是部编版教材依然在编写时对人教版教材进行改革,使名家作品充分融入这些插画作品,目的就在于从学生入学伊始就开始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们进行文化熏陶,使师生感知美的能力得到培养。

欣赏美

在部编版小学中段(3-4年级)语文教材中,学生开始慢慢将文图进行连接,在尝试理解文本内涵的同时,借助课本插图进行合理地甚至是个性化的想象,这种个性化的想象是基于课本插图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之上的一种延展。

创造美

到了小学高段(5-6年级),不止是文本需要学生尝试模仿甚至超越,就连课本插图也慢慢展现内涵解读的多元性。师生在对教材的解读中互相碰撞、探讨、交流,并开始尝试探索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价值在于提升了文化知名度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厚重感。让师生在感知文化美的过程中,慢慢欣赏和钦服于文化的美,继而产生创造美和发展文化、丰富文化的热情。

课本插图的活学巧用的方法

图文与文本紧密结合,因此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插图,不仅可以使教学方式呈现多元化,同时也能使课堂丰富多彩,极具趣味。对课本插图的活学巧用进行了以下几种归类:

课前赏图导入

在上课前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图片,了解即将学习的文本的大概内容或背景,以此引入,可避免学生对根本没有接触过的事物产生陌生感,耗时耗力。比如一年级语文上册《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学生对江南水乡事先并不了解,先让学生观察和欣赏图片再学习文本,最后告诉孩子这样的风景就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致,这样的课程安排将更加合理。

图片趣味联想

学生在理解文章时,特别是给出的文章偏向艺术类,可以借助图片理解和想象。比如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失物招领》,可以先出示课文标题,在不看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只展示两幅图片,让孩子来想象文章将会讲述怎样的故事。这样不仅有利于让孩子参与到课堂中,启发孩子想象,还能在揭示文本后达到更优的效果。

看图背诵复习

要求学生在背诵课文,进行复习时,尤其是两课时的科目,学生在上课前要先回忆课文,这个时候出示图片帮助回忆或背诵课文,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多图串联学文

部分精读课文会有多幅插图,在学习这种课文时,由于文章的篇幅比较长,全文学习枯燥乏味,多图一般都是段落插图。比如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小壁虎找尾巴》一文共有6个自然段,配有6副插图,随着图片一幅一幅地展示、老师一段一段往下讲、学生在情景中往下学,课堂节奏就会更加平稳。

画图解文

大部分文章在学习时需要板书提纲等,但有的课文尤其是低段课文板书提纲完全可以采用画图的方式,不仅简单易懂,而且有趣。比如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月亮的心愿》中,月亮遇到两个女孩,一个正在睡觉,一个在医院照顾妈妈,因此月亮依次产生了两个心愿,那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呢?设计板书时可以采用纯图片的形式。

活用课文插图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地欣赏和运用图片,不仅理解文意,同时也能感受和创造美。

总之,文化教学下的语文课本插图运用,需要合理、巧妙地将文章和图片有机结合,充分发掘课本插图的内涵与价值,聚焦文图中可以相互渗透的文化建构点,以点带面、连线成片,使师生在感知和理解图文的过程中思路清晰,达到画有所用、学有所成的境界,有利于提高文化教学下语文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猜你喜欢
课本想象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