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乾坤一世情—论报刊编辑的“工匠精神”

2021-03-07 22:33王苗苗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文化产业 2021年25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报刊工匠精神

王苗苗 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工匠精神”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职业精神,其在新时代的报刊出版中是不可或缺的,是出版优质报刊、精品报刊的必要保障。在国家大力提倡“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报刊编辑,需从精益求精,树立精品意识;爱岗敬业,提升服务意识;守正创新,培养创新意识几个方面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以优秀的作品鼓舞读者,传播文化,传承文明。

从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到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已然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识与追求。“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种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品质,是一种能够体现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干一行而爱一行、专一行而精一行,踏实肯干、坚持不懈的敬业精神;对于企业来说,则是一种坚守专长、制作精品、创新技术、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企业文化;对于社会来说,则是一种精诚合作、履行契约、重视诚信、协作共赢、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工匠精神”追求完美与极致的思维和行动指导着每一位编辑的日常工作,并且将这种思维发展成为指导意识,将精益求精、严谨专注、守正创新内化为每一位编辑的内在品质,让“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编辑工作的意义。

“工匠精神”在报刊出版中的历史传承

首先,从词源上来看,“编辑”与“工匠”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

何谓“工匠”?“匠”为会意字,“从匚从斤”,“匚”为盛放工具的筐器,“斤”为斧头。而“匚”字开口向右,以便于盛放斧具。《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轮、舆、弓、庸、匠、车、梓。”这里的“匠”应该是“木工”之一,而且其工种相对来说比较固定。《仪礼·既夕记》中有“匠人主载柩窆”,这里的“匠人”就是制作和雕画棺椁墓室的人。发展到后来,“工匠”和“匠人”逐渐脱离了狭隘的专业领域,泛指所有擅长某种技艺之人。由此可见,工匠活动是一种技术活动,所以在后来,“手艺人”逐渐成为“匠人”的典型代表。再看“编辑”一词,“编”字的本义为“丝绳”,《说文解字》注曰“次简也”,《声类》注曰“以绳次物”,其后又引申为对书简、衣物、器具等的编次与排序,这些工作在古代都需要专门的技艺;而“辑”字的本义指车厢,《说文解字》注曰“车和辑也”,《六书故》则注为“合材为车,咸相得谓之辑”,意思就是对“材”进行整理制作,使之成“车”,到后来逐渐地引申出辑录、排次等多个义项。可见“编”和“辑”在古代都是很专业的手艺,“编”指编织术,“辑”为造车术,此两种技艺都要由“匠人”也就是“工匠”来完成。可见,“编辑”本身就是一种“工匠”活动。后来,出于书写文字的需要,人们用在木牍或竹简上刻字写字,这项任务由特定的史官来完成,所以人们称其为“刀笔吏”,而将这些书简、木牍连缀成册就是“编辑”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编辑从业者就是“编书匠”,这样的活动显然与“工匠”非常接近,“匠气”十足。

其次,从实践方面来说,古老的书籍制作与编辑工作中一直都有“工匠精神”的体现。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而成“六经”,战国时期吕不韦“一字千金”,都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体现。历朝历代的文学作品、典籍文库正是因为倾注了大量的“工匠精神”,经过编撰者的“匠心”经营,才最终成为经典流传于世。

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编辑行业更加体现出与“工匠精神”相一致的价值追求。一方面,每一个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必须要热爱编辑工作,坚守敬业精神,力求将职业变为一种信仰。编辑人员所追求的应该是能制作出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精品图书或报刊,而不是生产粗制滥造、毫无营养的产品。另一方面,每一个编辑都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编辑劳动的复杂性也在与时俱进地不断深化。从古代“剪刀加糨糊”的编辑劳动模式,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时代,与科学技术的深入融合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工作逐步实现网络化、移动化办公,增加了编辑劳动的复杂性。现如今的报刊出版行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位编辑不能止步于编辑好内容这一层面上,而是要全面掌握出版装帧、广告营销策略、数字化产品设计等各种技能。出版业向前发展既离不开现代网络科技的支撑,也需要编辑们充分发扬“工匠精神”,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工作。

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及其培育

在当代出版业不断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中,读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加方便快捷,信息爆炸、阅读碎片化成为常态。担负着文化传播的出版人,有责任、有义务,也应该有能力,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发扬“工匠精神”,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出版人。对于报刊编辑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践行“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树立精品意识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报刊编辑的工作主要有策划、审稿、编辑加工等各环节,工作量大,任务琐碎繁杂,不止要保证稿件的内容、格式、观点、体例、标点等符合规范、准确无误,还必须把握好稿件的政治观、知识关、文字关,字斟句酌,保证内容的精练连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选题订稿校雠三,唯审唯精为指南。能在心中存读众,孜孜矻矻味弥甘。”可以说是道出了编辑工作的真谛。编辑工作是一份严谨而细致、认真且繁杂的工作,编辑在选题策划、稿件加工、与作者沟通的各个环节中,必须怀有一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打造品牌报刊和精品内容的意识。编辑在工作实践中要始终以严谨自律、好上加好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处理稿件时,舍得花时间,秉持对作者负责、对稿件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坚决杜绝“无错不成书”的错误理念,追求“零差错”的效率,打造精品报刊。

爱岗敬业,提升服务意识

读者是报刊的生存之本,时代在变化,读者的需求也在变化。报刊编辑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调整改变自己的观念,生产出能够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报刊产品。“工匠精神”提倡一种职业的自豪感与荣誉感,对于报刊编辑来说,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劳作容易使人产生疲倦感,不论是与作者沟通交流,还是对稿件的反复修改与推敲,都是十分考验编辑“定力”的。对于编辑来说,爱岗敬业不只是体现在努力地提升办刊质量,更是要从稿件的创新性、学术性以及应用性等各方面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尤其是在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的办刊时代,读者或许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报刊编辑通过精心编辑好的内容及时地呈现给读者。正如人们所说:“优秀的报刊要引导读者,而不是跟随他们。”

“情不固则力不达,意不浓则愿不达”,一报一刊虽平凡,但是这种甘为他人作嫁衣的服务精神中孕育着报刊编辑的伟大。

守正创新,培养创新意识

编辑活动是一项有着独立意义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编辑参与社会文化产品如图书、报纸、报刊、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各个生产环节,因此,编辑劳动与其他劳动相较而言也有其自身内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具有较高的创新性。从编辑主体所必须具备的劳动技能来看,编辑必须通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获得专业技能、文化知识、编辑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也要提高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可以说,编辑劳动是一项系统化的、自觉的、有主观能动性的社会活动,其最为核心的内容在于编辑主体在编辑出版活动中以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为中心,以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编辑劳动绝对不是一项毫无价值的服务性工作,而是一项需要多学科专业知识和编辑出版专业知识的创新性智力活动。尤其是在媒体融合时代,报刊编辑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思考、学习、完善、提高,做好报刊的出版工作,传承中华文化。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报刊出版工作中倡导“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是我们出版人一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追求。报刊编辑必须发扬“工匠精神”,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坚持不懈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办刊理念,用一流的技术,做出打动人心的报刊。

希望每个编辑人员都能够成长历练为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编辑和出版者,以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投入到编辑工作中去,对报刊负责、对自己负责、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筑牢“精神高地”,收获精彩人生。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报刊工匠精神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百强报刊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光影视界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