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高校图书馆科学传播特征研究

2021-03-07 22:33王茹君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
文化产业 2021年25期
关键词:科学微信图书馆

王茹君 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

关于高校图书馆科学传播方面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但在传播特征方面的探讨却寥寥无几。文章以清华大学图书馆科学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从活动时间、活动主题、应用媒介、合作对象等维度对其科学传播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归纳高校图书馆科学传播特征,以求为高校图书馆更有效地进行科学传播提供些许参考。

研究现状

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

随着微信、微博及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我国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当前学界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各执己见,国内外均没有统一说法,学者自行界定新媒体的内涵,百度百科将新媒体界定为继传统媒体后,依托多种新兴技术发展产生的新媒体形态[1]。新媒体以其独有的即时性、交互性、内容多样性等诸多特性深受传媒业欢迎,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科学传播又称科学普及,即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通过传播媒介传递向社会公众,旨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2]。新兴媒体形态的应用给科学文化传播带来新挑战,当前学界对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例如: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科学传播的整体研究。此类研究涉及新媒体对科学传播产生的影响,科学传播存在的问题、传播规律、传播机制、传播效果及传播策略等。再如:着力研究某种具体新媒体应用的科学传播。此类研究涉及新媒体特点,传播主体、受众、传播内容及传播策略与效果,存在问题等等。

高校图书馆科学传播梳理

关于高校图书馆科学传播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内读者传播与面向社会的校外传播两个方向。校内传播涉及到:利用新媒体开展科学文化传播的研究;探索新的科学文化传播方式。周婷(2015)通过对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图书馆开展的科普经典阅读案例的分析研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推行科普经典阅读方式的情况,并给出相应建议[3]。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创新阅读推广基础服务,将科学文化传播与阅读推广相结合,开展以科学知识为专题的阅读推广活动,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科学传播路径[4]。面向社会科学传播的研究主要涉及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长春工业大学图书馆对其大学周边社区进行调研,采集公众实际需求,探索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新路径[5]。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以自身实践为例,详细分析科普基地社会化服务模式,试图探索出一种适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长效机制[6]。

基于清华大学图书馆科学传播活动的分析

调查对象及内容

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顶尖高等院校之一,师资建设完备成熟,选择清华大学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更有说服力。通过对其微信公众号、官网、微博等新媒体的追踪整理,从活动时间、活动主题、受众、应用媒介、合作对象、活动形式等维度梳理出清华大学图书馆2020年度科学文化传播活动相关信息。本研究界定的科学文化传播活动指:涉及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内容,通过传播媒介传递到读者的过程,不包括图书馆学科服务、信息技能培训类似的基础性服务。

科学传播活动分析

从时间分布上看,4月、5月与11月三个月份传播活动较为密集且形式多样,其余月份活动相对较少。这是因为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在此期间图书馆以弘扬读书精神为主题开展多项活动,一方面推荐馆藏资源,提高馆藏利用率,一方面培养读者阅读意识。例如:开展专题书架、专业讲座、专题展览等以科学文化知识为主题的活动。11月,大一新生完成军训正式开启大学学习生活,这个阶段图书馆主要以推介馆藏资源为主,增进新生对图书馆的了解,增进他们对相关学科的认识。因此,专题书架、绘画展、资源展等此类活动较多。

科学文化传播活动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形式进行,传播方式主要包括:信息发布、专题讲座、资源展览和专题书架等。涉及主题内容包含:社会热点事件、专业学科领域知识文化。例如:音乐馆的《聆听音乐》系列、美术馆馆藏历代绘画全集展、法律图书馆从入门到精通法律专题系列等等。

清华大学图书馆融媒体平台包含图书馆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馆内海报、馆内公告屏等媒介。科学文化传播活动以微信、微博、官网、在线直播平台(腾讯会议、微吼直播)和线上数据库平台为主要传播媒介,在传播活动中,微信公众号、微博、官网、馆内公告屏用来发布相关活动信息(活动时间、主题、直播平台、专家介绍等),线上直播平台和线上数据库作为主要媒体传播科学文化内容。例如:在线专题书架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结合“京东读书”校园版传播内容;再如:《聆听音乐》系列活动应用微信识别音乐二维码信息,直接跳转到“库克音乐”在线听。

高校图书馆科学传播特征

由上述分析可知,清华大学图书馆科学传播活动在时间分布、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主体与受众方面均呈现相关特性,基于此,由个别归纳一般可总结出高校图书馆科学传播的一般特征。

传播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呈现集中性

区别于其他科学传播机构按时间规律性传播,高校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鲜明的集中性,即每年4月、5月与11月科学传播活动明显增多。对高校图书馆而言,这三个月份是提供阅读服务的黄金时段,是能够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时期。世界读书日期间,全世界处于浓厚的学习氛围中,科学文化知识、思想、方法更易于被读者接受。11月是新生入校开启大学新生活初期,此时图书馆开展科学文化传播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生活,有助于青年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基于此,图书馆必然要抓住科学文化传播的大好时机,加大活动力度。

传播主体多样性与受众单一性

科学文化传播活动受众群体以学生读者为主,因此在受众方面体现出单一性。主体多样性在传播活动中表现为其经常需要多个单位协作举办,共同完成。这些合作单位包括学校内各个学院、大学生组织,以及与学校有合作的外部企业,它们都与传播对象有着紧密联系。校内院系学者、教授,都是学科领域内专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生极为了解;大学生组织本就源自学生,他们掌握学生真正需求;外部企业大多是与图书馆有合作的数据库厂商,他们拥有海量数字资源,且多年与图书馆合作,有丰富的专业培训经验。这几方通力合作开展科学文化传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促进图书馆传播事业的发展。

传播内容呈现高度学科专业性

面向社会的科学传播机构受众为普通大众,受众对象年龄结构层次多样,受教育程度高低不同,为确保高质量传播效果,通常传播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通俗易懂。大学图书馆截然不同,服务对象是以大学生为主的学生群体,这类人群本就有文化知识储备,具备一定科学素养,另外大学期间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开拓视野,学习专业知识。所以,传播内容更具有深度和专业性,传播方式通常以专题形式为主,如:专题书架、专题讲座、专题展览等。

传播媒介以微信/微博/官网+直播平台/数据库平台为主

经过多年运营发展,微信与微博已经成为人们在工作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工具,其即时性、跨地域性、互动性等诸多优点使其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供公众周知。学生在家学习期间在线直播平台也得到充分发展,尤其以腾讯会议应用最为广泛,用户只需一个会议号码就可进入直播间观看直播。以专题形式开展的科学文化传播活动大多以线上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无论何种方式都需要提前将活动信息发布,供广大读者周知,到活动开始时提前进入直播间或教室。这恰恰符合微信、微博、直播平台等新媒体特点,于是高校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形成以微信、微博、官网、在线直播平台及数据库平台为主要传播媒介的传播活动。

猜你喜欢
科学微信图书馆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图书馆
微信
微信
微信
科学拔牙
去图书馆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