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背景下素描与色彩课程知识体系的适应性重构

2021-03-07 22:33刘继莲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5期
关键词:素描适应性文化产业

刘继莲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产业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社会大趋势,文化产业在这当中初现锋芒并蓬勃发展。在文化产业的背景下,素描与色彩这一艺术设计类的基础性课程,却在知识体系与教学管理方面表现出了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不适应性,这十分不利于我国对于相关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性开展。因此,文章立足文化产业背景,通过对素描与色彩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对课程知识体系进行适应性重构,是如今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

在经济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当代社会,人民大众的物质生活呈现出持续向好的状态。因此,他们对于文化生活与业余追求也产生了许多全新的需求,这就使得许多以往的精英教育和小众教育逐渐普及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产业市场化是大多数事业单位与“高精尖”技术产业等的发展新方向。特别是近几年,文化领域中产业化的步伐实现了质的飞跃。文化的产业化使得众多文化事业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有物,而是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普及与大众化,这是十分可喜的发展趋势,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的,是需要我们积极去提倡、去支持的。

现阶段素描与色彩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定位模糊

关于素描与色彩课程的开展情况,现今依旧存在着教学定位不精确的致命性缺陷。这主要取决于,大多数需要开展素描与色彩课程教学的高职学生本身的基础比较薄弱;其次,教师在进行这门较为“生僻”的课程教学时,依旧维持着同其他学科一样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所使用的书籍、教材以及教辅材料,也都是“对症下药”,大多是为了配合应试教育下的课程学习而进行编写的。除此之外,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虽然也存在项目的分类,但实际的教学内容却往往会显得枯燥无味。教师所传授的讲课内容无外乎是对事物造型、色彩搭配的讲解,缺乏专业化研究和自身特色,这样的情况十分不利于在文化产业背景下,重构素描与色彩课程的全新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搞不清楚课程定位,就很难形成自身的体系构建习惯,再加之缺乏实践,就更会导致课程质量低下,消减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前景不匹配

任何专业的课程都是以课程内容作为最主要的填充主体,而当学生步入社会以后,这些在课堂上、在实践中所学习到的知识、理论与技能,就是支撑他们立足社会的基石。就此观之,课程内容的设置对于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对学生步入社会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素描与色彩的课程来说,其教学内容仍旧以传统的物体造型、构图比例、明暗层次等作为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在文化产业的背景下,这种缺乏创新意识的授课习惯与方式,竞争力是非常低下的。它会将学生限定在传统的束缚之下,消磨他们的兴趣与天赋,扼杀他们对于绘画的想法与创造,不利于学生走入社会、立足社会。

如何进行适应性重构

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文化产业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都已经表现出了强烈的不适应性。这无疑是在警示我们,新时代的课程教学需要比照时代背景,量身定制出更加合理的教学理念,并在理念的指导下明晰教学目标,重构知识体系。而这就需要高职教师在开展素描与色彩课程的教学时,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下的课堂问答式,甚至是静默式的教学,而是要勇于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时刻秉持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明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融入到课程之中,不断提升面对问题的处理能力与创造力。此外,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课程理念进行全方位的理解,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还应该充分发挥鼓励精神,对学生的创意与行动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进行鼓励与专业指导,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另外,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与作业完成情况,教师也不能过于严苛,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尤其不能以固化的主流标准去进行评价。这样的行为,不仅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还会使学生陷入困扰。

革新教材内容

素描与色彩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因而,将高职学生束缚在固有的模式之中去学习固定化的知识,无疑会封闭他们的想象力,不利于他们的知识增长与技能提升。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革新教材内容,合理使用活页式教材的方式来进行课程知识体系的适应性重构。活页式教材不同于传统的课本,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到课程内容上的与时俱进,是保证课程教学持续活力的基础所在。活页式教材在内容的构建上灵活性比较强,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基础与教学现实,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不能固定化、模式化,而是要因“人”制宜,因“专业”制宜。否则,不对口、不相匹配的课程内容设置,很容易淡化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他们的个性化发展,使课程教学陷入到千篇一律的陷阱之中;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更多地走进实践活动。

革新教学管理模式

在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分析研究素描与色彩课程的现有缺陷,探索对于其知识体系进行重构的方式方法,这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在实际应用上的提升,在创新创造思维上的飞跃。最终走入社会,创造未来的是青年、是学生,因此,一切策略的最终归处还是要回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课程教学之上。当然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塑造,创造性思维的养成有一个大前提,就是教师要革新教学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主体意识的诱导与指引。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组织开展课程理论讲解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更要关心学生现实中的学习生活,要充分发挥人本主义精神,时常观察学生在生活中的小想法,并且多与学生进行课程教学以及课堂管理方面的交流,以明晰自己在教学管理上的缺陷。

在众多的文化产业之中,艺术设计类专业,往往是处于一个距离普通人比较遥远的范畴内。而设计素描与色彩这样的基础性课程,就更加陌生了。然而,随着文化产业化趋势持续推进,对艺术设计、色彩绘画等感兴趣的学生与社会人士越来越多,素描与色彩课程的开课率也越来越高。但是,与机遇相伴而来的还有危机。在课程开设过程中,这门艺术设计专业与文化产业化的背景相结合之下,其基础课程凸显出来的问题日益增多。原本这门课程开设的最基本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更好地掌握事物的造型与色彩之间的关系,因为对于一个高职学生来说,这是提升其创造力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技能。可是,在文化产业的背景之下,素描与色彩课程的开设面临着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不匹配等诸多问题,需要进行课程知识体系的适应性重构,否则将十分不利于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而促进素描与色彩课程在新的发展背景下的适应性重构,需要多方的共同协作。

猜你喜欢
素描适应性文化产业
武汉素描
素描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跟踪导练(一)4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凡·高的早期素描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