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传承中加强体育精神培育的路径

2021-03-07 22:33邢凯歌长安大学体育部
文化产业 2021年25期
关键词:体育道德体育精神知识结构

邢凯歌 长安大学体育部

体育可以促进人们身体健康发展,也可以培育人民的意志及品质,宣传积极、健康、进取和运动的精神。高校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培养体育精神是个体身心正常发展及整体能力提升的核心构成部分,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在高校体育文化传承中通过创新与优化体育教学体系,建立体育道德,组织各式各样的训练项目,制定动态化知识结构等途径能有效加强体育精神的培育,助力学生意志品格的养成。

培养体育精神的作用

提升思想境界,形成高尚情操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当代大学生受到多种文化的冲击,大量的信息既让学生们丰富了知识面,同时也让他们受到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体育精神可以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竞技体育层面的体育精神,即更高、更快、更强,另一层面就是体育文化意义上所指的精神。培养体育精神能够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积极健康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体育精神既可以提升思想境界,也可以培养高尚情操。

发扬平等观念,培养合作精神

体育爱好者有信仰以及国籍之别,但体育活动并无国界之分。培养体育精神是整个人类社会一致的理想及目标,且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持续发扬光大。培养体育精神要重视平等、正义、团结、健康、协作的价值观念,帮助同学们形成正确的平等竞争、团结协作精神。

培育诚信品格,提高人格涵养

诚信是做人之本,是和人交往时最重要的品格。诚信在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还是培养体育精神的基础价值观念。当下有许多缺乏诚信的人,造成市场出现不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培养体育精神对提高学生诚信品格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活动训练能够帮助同学们增强诚信意识,形成合理的做事原则。基于诚信获得的成果,同学们既能获取物质方面的收获,也可以升华人格涵养。

促使身心健康,增强顽强奋斗精神

当下很多高校学生忽略运动的重要性,身体素质持续降低,身体各项健康指标开始逐渐下降,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明显。而培养体育精神可以调动学生奋力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同学们可以在体育训练中持续提升身体素养,促使身心良好发展,增强顽强奋斗的运动精神。

传承体育文化中培养体育精神的有效路径

创新与优化体育教学体系

当下大学体育教学基本上是户外教学,忽视了培育体育精神与宣传体育文化的关键性,使得许多学生在锻炼时一知半解,只是在模仿老师的动作,而无法理解其中蕴藏的体育文化及体育精神。所以高校要积极创新与优化体育教学体系,制定满足社会发展的教学体系。

1.更新教学设施

体育教学由于项目特征,因此要在户外组织教学工作,一般操场是常用的教学场地,但操场属于大型公共区域,未安装所需的教学设施,如数字化多媒体、广播等。所以,在教学转型期间,要突出户外操场的功能,给老师备置一些教学工具。

2.改变课堂形式

目前的体育教学较为侧重动作指引,忽略理论内容讲解,在以后的教学转型及创新中,要设置一些课时讲解体育理论内容,提升体育运动者的文化涵养,而且也要尊重同学们的主观想法,积极引导学生科学掌握体育精神。

积极建立体育道德

通常人们把体育道德理解成体育运动者在体育项目锻炼中形成的内心体验。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运动者往往会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干扰,其影响力不同。其中,与运动者道德认知相呼应的部分,极易触发良好的意识感受。如今国家积极提倡建设中国梦,主要重视价值规律和竞争准则,体育行业必须遵循体育运动规律及各项道德标准,制定真正平等、公开的竞争制度,在一些状况下要采用强制性手段避免影响体育道德的情况出现。体育行业参与者必须遵循体育文化及精神,科学、标准、有序地组织竞争和协作,准确认知个体和集体、国家和个体之间的联系,做出科学的判断和抉择。因此,必须彻底剔除在体育道德方面与社会发展相违背的内容及观点,积极推行适应时代进步的科学体育道德。

在教学工作中融入体育精神

单纯的理论教学将导致学生在课上觉得枯燥乏味,所以老师要重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体育精神,使学生真正体验体育精神。

比如在柔韧性训练活动中,部分学生始终感觉自己不行,没有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基于测试项目掌握同学们的韧性状态,编制合理的锻炼计划。其一,热身训练,提升同学们做好训练准备的思想,运动头、手、腰、腿等每个关节;其二,水平练习,裸脚坐于瑜伽垫上,两个腿直伸,两手朝前,借助腰部力量朝前倾,直至头碰到腿,维持一分钟,这一过程将产生一些疼痛感,但是必须让同学们坚持,以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其三,俯身蹲练习,利用一些重物,双腿分开和双肩同宽,朝下运动,维持这种姿势上下练习20组,这一过程腿将产生明显的酸痛感,但必须让同学们坚持,方可达到训练目的。

组织各式各样的训练项目

体育文化的传承不能只是书面理论,应该将其落实到位。体育活动不仅是健身、养德的过程,也是培养体育精神的良好途径。开展体育文化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强健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疲劳、获得美感、展示自我的身心力量。为了在体育文化传承中培养体育精神,应该秉承公平竞争、尊重规则、团结合作的原则,加大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及推广力度,举办多姿多彩的体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让人人都可以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体育精神迁移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与人生追求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了解体育精神,也可以充实学生们的审美精神领域,这也是培养体育精神的最终目的。

培养体育精神最重要的路径是让运动者多参加体育训练项目,从实践中感受体育精神,提高他们对体育精神的了解与认知。所以,在体育教学转型中,高校要积极组织各式各样的体育训练项目,培养运动者多方面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思想认识,高校除了每年组织的校级运动会之外,也可以鼓励学生社团开展专项竞赛,如篮球竞赛、足球竞赛、健美操竞赛等。基于这些训练项目,培养同学们艰苦奋斗、积极挑战与超越自我的精神,提升其身体素养,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此外,老师在这类竞赛活动中要起到指导作用,对他们编制的竞赛规则及评定机制进行审查,立即调整与体育精神相违背的地方,使之在这一过程中准确领会体育精神。而且高校也要对这类体育训练项目的组织提供尽可能大的支持,主要是物质与精神方面的支持,增加活动资金投入,在活动进行时应主动参与进活动中,成为运动者坚强的后盾。

制定动态化知识结构

现如今,社会各种因素均在积极转型和演进,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也是如此。但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的改变诱因包括两点:第一,整个经济社会的作用;第二,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本身的变化规律。不管哪种因素,它的主导者和承受者都是人,即体育项目的主体。因此,建立动态化知识结构对培养体育精神十分重要。体育运动者必须根据自身认知建立规范的、科学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方可准确解读、传承新时期的体育文化。所以,体育运动者既要有广义的理论知识(包含社会学、人类学和哲学等),也要掌握必要的体育专业理论内容、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等。只有持续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人类才可以更好地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行为,优化知识结构,形成体育精神。

形成标准的体育思维方式

体育思维即体育运动者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在标准的体育思维方式引导下,体育的社会意义才可以被准确认知,从而对其所形成的经济价值进行客观评价,理性讨论体育现象,总结其中的规律。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若体育运动者把规范的体育规律融入自己的思维方式中,就可以从科学角度和实验渠道加快体育发展,促使体育思维方式积极指引体育文化及体育精神的建设。

培养体育精神与当代大学生今后的前途有着紧密的关系,其是民族复兴、国家昌盛的前提条件,也是整体提升人们心理素质的基础,还是把体育文化融入教育事业的重点。重视培养体育精神是大学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是完成人才教育计划的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体育道德体育精神知识结构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谋定而动:中国体育道德建设何去何从
----简评曹景川教授《职业化走向中的中国体育道德建设》一书
区块链和比特币相关主题的知识结构分析:共被引和耦合聚类分析视角
真正的体育精神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法制视阈下我国体育道德失范及其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