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桂香街》中的官场女性文学研究

2021-03-08 00:31常晓晗
文化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范小青官场底层

常晓晗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官场女性”为叙述中心的创作以及针对“官场女性”的理论分析层出不穷。近几年,在对“官场女性”的分析中,范小青的《女同志》一度被当作写官场女性的典型作品解读,对其另一部写官场女性的小说《桂香街》中的特定描写对象——居委会女干部的解读则较少。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的张光芒在《东吴学术》发表过《〈桂香街〉的日常美学与“人心艺术”》,对范小青《桂香街》所开拓的独特审美视角加以评析,认为“桂香街”就是一个敏锐独到的审美窗口。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的何言宏在《中国文学批评》发表过的《转型时代的抉择与承担——范小青长篇小说〈桂香街〉论》评析了以林又红为代表的官场女性身上凸显的现实主义精神,分析了这一特殊群体关心民生、保持独立个性形象的特征。这些对范小青作品中有关“官场女性”的评析都是在结合作品的基础上,上升到了对现实的批判或者是生活美学高度,突出它在艺术上的成就。但这些文章大多仅关注了她们的性格特点,忽视了其现实生存环境的特殊性,对居委会女干部这一特殊群体自身所承载的价值意义也缺乏关注。因此,本文就着眼于居委会女干部这一群体,从复杂环境的坚守、情感和精神承载意义的角度对都市居委会女干部形象做细致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官场女性进行价值向度的分析。

二、底层视角下官场女性角色分析

范小青与林白、陈染等的“个人化写作”或者说“私人化写作”的创作倾向有所不同[1],她是在城市化改革浪潮中、在文学创作多元而自由的背景之下回归大众的视野,将关注的视角延伸至城市的干部女性。《桂香街》着实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人物接近生活、真实可感,同时将矛盾的复杂性格体现得尤为明显。在人物形象的现实化层面,范小青采访过的居委会干部的形象给她以极大的感动和鼓励,范小青也曾经有过论述:“我的长篇小说《桂香街》中的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生活中的居委会干部时常在我眼前和脑海中冒出来,她们的付出、委屈,甚至眼泪,推动着我的写作。”[2]作者所叙述的一系列内容大多来自“最美小巷总理”许巧珍的真实事迹,小说通过官场女性解决小吃街事件的过程来显现中国都市底层民众实实在在经历着的生活。

在理想与现实的映射下,更加凸显出底层女干部角色的复杂性。经济改革这一巨大推动力使得个人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自由,促进了城市底层大众思想上的解放,但这并不代表女性角色的单一化,女干部、女儿、母亲、妻子,这些角色都是她们需要扮演的。事实上是她们做着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惦念着居民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乐;同时,她们身处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状况,一边是渴望关怀的子女,一边是需要照料的父母,还有需要保鲜的夫妻关系,多重角色的扮演也是多重矛盾的聚焦点。在都市底层的女干部,她们时时刻刻都在为生计而挣扎着,也正是因为身处底层,她们才接触到更多的社会阴暗面,在解决小吃街问题上才更加身体力行。

这便是底层官场女性角色的真实写照,她们有理想、有热情,在工作中的付出是认真的;也有无奈、有放弃,工作中难免力不从心。城市给予作者的印象丰富着作品本身,作者仿佛置身其中,以官场女性的角度讲述身边的人和事,将基层女干部隐秘的心理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都市背景下官场女性思想多元

在《桂香街》这部作品中,所谓的“官场”无疑是居委会,“官场女性”自然是在居委会工作的几位女性,这其中典型的代表便是林又红、小陈和余老师了。这几个女性人物加入居委会的工作年龄、具体的任务分配、对工作喜恶的情感态度不同,因此在21世纪城市改革浪潮化之下就必然会呈现出思想的多元特征。

小陈是一名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来到这个咒骂声、吵闹声不断的居委会,心里自然感觉到疲惫和失落,这位“90后”的新官场女性不想屈从于现实又不得不委身于现实;余老师不仅家徒四壁,而且女儿患唐氏综合征,家里一团糟,在居委会工作时又受苦受累受委屈,下班回家后也得不到正常的休息。在这样的生存背景下,小陈和余老师的思想观念更多地体现为对工作稍有尽心后的无奈,在群众的冷嘲热讽和上级部门的工作施压下,思想难免稍有松懈。这种思想使得她们工作热情很快被现实磨灭,逐渐将居委会视为暂时的工作单位,在工作中也不会尽全力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甚至为了一己私心常常拖延工作进度,职业前景也是一片黯淡。

总体而言,林又红应该是最适合在工作岗位上大展拳脚的了。家里有一个“全能型老公”,做家务、带孩子这些事情不在话下,甚至家中的狗都更加亲近林又红的丈夫宋立明。林又红事业心很强,常常忙得顾不上家,即便回到家,所做的也是一系列程序性的动作。范小青叙述“厨房及生活的细节”这一节内容时提到,林又红打扫厨房卫生,才擦了几下,自己的双手就已经酸得不听使唤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林又红打算炒菜时煤气怎么也打不起来,怎么也没想到会在自家的厨房遇到这样尴尬的事。同时,林又红家中经济水平位于中层,丈夫温和敦厚、宽容大度,对林又红更是言听计从、处处谦让,在家里,丈夫和孩子都在迁就着她。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林又红初入居委会,工作中伴有些许惊慌失措,但同时温馨安定的家庭氛围又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其思想更多的体现为积极上进。在扩建居委会时她拉下脸去求人,心里想的是只要对居委会有利,自己便不会在意。正是有着这样的工作思想,林又红从在联吉式工作时“紧”的环境到在居委会工作时“乱”的环境,逐渐从一开始工作时的毫无头绪到后来的灵活应变,工作态度也由惊慌失措逐渐转为热情积极。发生转变的背后是林又红内心深处产生的激情热诚所致,“城市的情感之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3]往往是都市化浪潮下社会治理的困境之一,而林又红在工作中很好地避免了这一点。因前期工作中与居民沟通少、沟通不及时等问题受挫后的林又红改进工作方法,以真诚的沟通换取居民的合作,恰恰更多地是与“桂香街居民”进行着情感上的沟通,这样的思想观念必然使她在工作中更加冷静睿智,考虑事情时更加周到细密,逐渐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大树”。

21世纪是一个“多元价值的混合体”,人们的精神追求与价值观念呈现层次丰富,林又红、小陈、余老师是三个官场女性的代表,在她们身上更是体现着思想的多元化。与此同时,她们作为在桂香街居委会工作的一分子,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智慧”解决街道中发生的繁杂琐事,她们在工作中相互配合,在居委会这个工作场所中发光发热,这种思想的多元化特征反而成了她们工作顺利进行的推动力。

四、结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趋附时尚的创作倾向清晰可见,而范小青以一种底层平民的视角描绘具体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场景,关注着现代生活中的大众。选取“官场女性”这一独特视角,从角色分析以及思想多元的角度探究女性形象,便能够更好地透视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底层女干部形象角色的复杂性及其思想观念上的多元都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过程而凸显出来的,这一群体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甚至是生活和行为本身都构成了这个时代的一种欲望符号。正如张光芒所言:“在独特的审美空间之中,这部小说实际上探索了两种逻辑,一种是当下社会生活的运转逻辑,另一种则是当下国人的人心逻辑。”[4]《桂香街》深入开掘现实生活,真切地展示桂香街的生活图景,唤醒都市底层的人们关于“家”的情感记忆。

猜你喜欢
范小青官场底层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范小青长篇小说《桂香街》描写当代世情
范小青地域文化小说研究综述
近年来底层文学创作的变化与困境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中国底层电影研究探略
略论“底层”
官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