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茶文化的形成及其本土化变迁

2021-03-08 00:31张惠评韩丽枫
文化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下午茶英国人饮茶

张惠评 韩丽枫

一、从东方舶来品到本土化发展

16世纪下半叶,欧洲人第一次在一本威尼斯出版的名为《航海与旅行》(NavigationeetViaggi)的书中简短地提到茶是一种饮料,这或许是茶在欧洲大陆出现的最早记录。1606年,第一批茶叶从中国在爪哇开辟的贸易站运往荷兰。不久,茶在荷兰成为一种时髦的饮料,并从那里传播到西欧大陆的其他国家,但由于其高昂的价格,只有宫廷和富人才能享有。在英国,茶最早出现在1658年9月伦敦报纸上的一则广告中[1]15-17。从其发布的声明措辞来看,茶对大多数读者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可以合理地假设,茶在当时对普通民众来说仍然是一种新奇的饮料。

查尔斯二世和布拉干萨王朝凯瑟琳的婚姻是英国茶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位“茶迷”葡萄牙公主对饮茶的热爱及对这种东方舶来品的大力宣传,使茶首先在宫廷中成为一种时髦的饮料,进而轰动了整个贵族阶层。此外,大量出现在咖啡馆的茶叶通常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物出售:“东方神草”以能治疗疲乏无力之症和改善整体健康状况等功效而闻名。

事实上,茶在17世纪中期初入英国后,就与咖啡及酒类等饮品构成物质上的竞争关系,由于英国人在饮茶方式上实现了本土化,才使得茶在英国社会真正扎下了根[2],英式下午茶的出现便是最好的本土化印证。正式的英式下午茶最为讲究,内容也极为丰富,通常于下午四点到五点之间在客厅举行,其对茶具、茶叶的选择也会根据场合与宾客的不同而变化,不仅要精致,而且还要高档。除此之外,英国人追求实际的味觉享受,将茶叶与其他本土产品如牛奶或糖相结合,创造出符合传统英国人饮食习惯的茶艺风格。在19世纪80年代的上流社会,下午茶成为一种时髦的社交活动,女性纷纷换上长袍、手套和帽子聚集品茶。

二、从贵族消遣品到生活必需品

茶最初是在17世纪中期作为一种新奇事物,出现于伦敦或其他城市的花店、咖啡馆以及新兴贵族的餐桌之上。当时,茶的售价高达每磅10英镑(每千克22英镑)。在那个时候,平民和仆人年收入达到50英镑就已经很幸运了,所以茶通常是为富裕的贵族阶层准备的,他们会把茶锁在茶叶罐里。到18世纪中叶,广州每年向欧洲出口近700万吨茶叶[3]28,其中出口茶叶的船只近一半是英国人的,由此可见,茶叶经历了由贵族向平民的转变。

社会性质与饮食文化往往存在共生的一致性,饮食结构的变化在本质上可以反映社会文化生态的变迁。对于一些新的使用模式,根本上是把那些食用方法和意义从较高的社会等级向较低的等级转移——作为对旧有形式的“顺延”。“而其他一些新的使用模式,更多是涉及同样的东西在新的背景下的使用,同时也必然带上了新的、改头换面过的意义——对旧的用法的‘广延’。”[4]144饮茶的发展就是对上述过程的一种印证。对于贵族阶层的模仿往往是阶级流动性的开端,而茶作为一种有益健康、能给人体提供充足热量的刺激性饮品,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原因也显而易见,一则因为其食用起来更经济,不会完全散失味道;二则由于需求量大增,茶叶价格也渐渐降低,满足了许多中下层群众追逐潮流的需要。

当然,茶叶在融入英国本土群众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一波三折。王室不久之后即发现,“茶”被视为新的奢侈品,成为宫廷的一种收入来源,因此越来越受到王公贵族的欢迎。到18世纪,茶叶进口税高达119%[1]25。对茶叶征税的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便是逃避缴税对策的发展——走私和掺假。一开始是一种小规模的非法贸易,如向私人出售少量茶叶,到18世纪后期发展成为一个惊人的有组织的犯罪网络,甚至每年走私进口700万磅茶叶。相比之下,合法进口的茶叶只有500万磅[1]33-45。更糟糕的是,对饮茶者来说,税收在一定程度上反向刺激了茶叶的掺假,尤其是那些没有通过海关和货物税来控制质量的走私茶叶。把其他植物的叶子或已经泡好晒干的叶子加入茶叶中,对饮茶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综上所述,茶叶在英国普通民众中达到风靡的程度,其已然成为英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三、从高贵优雅到休闲享受

英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形成处处彰显着新兴贵族的生活形态和交际文化的变化。如前文所述,最早由维多利亚时代的贝德芙公爵夫人开创的英式下午茶习惯是较为经典的饮茶范例。王室对饮茶这一蕴含身份审美与文化底蕴的综合艺术有着近乎苛刻的礼仪。例如饮茶时只能来回搅拌,而不是以圆周运动进行;捧杯时拇指和食指应该放在杯柄内而不是杯柄上等。此外,关于对茶具的选用、饮茶场景、参会衣着等有关下午茶礼节的各个方面的规定,无一不体现着新贵群体的攀比之风。由此可见,在18—19世纪,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贵族把下午茶看作自身身份、资产、权力和影响力的代名词。而随着茶文化由上至下的普及和工业革命影响下社会阶层的流动,茶文化在适应英国本土化进程中显示出另一种全新的文化生态,即摒弃传统精细琐碎的文化礼仪,新增了符合工人阶级身份的平民化特质,也就是注重茶文化与生活烟火气的结合,一改传统的阶级攀比的奢靡之风,转而追求茶叶的品质、色香味等,最好的例证可谓是英国人由绿茶到红茶的饮茶偏好上的转变,以及茶叶与牛奶和糖的结合。温和祛湿的红茶相比此前一贯进口的寒性苦涩的绿茶,更适合英国人抵御变化莫测的湿冷气候,而饮茶时添加牛奶或糖等甜味剂也使红茶在英国流行起来。相比其他茶叶种类,牛奶和糖更易在红茶中溶解,其与红茶顺滑纯棉、醇厚甘甜的口感也更加匹配。

茶叶这种奢侈品开始为中低产平民所使用时,其用途更多元、更分化了。此时茶文化开始与市民阶级的主流价值观融合发展,进一步为消费者所仪式化,而这些仪式性的意义也恰恰是消费者特定社会、文化地位的反映。英国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工业革命进程后,“慢生活”逐渐取代人们的现代生活规律和流水线式紧绷的生活节奏,更多人开始把饮茶看成是解放天性、享受自由的生活方式。在近代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5]。饮茶习惯突破了传统的时间和场所限制,更多被塑造出了随性和温暖的象征意义。不断增加的茶叶需求也反映了英国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巨大改变。茶由早期作为贵族身份和财富的符号象征,发展成为千家万户追求休闲放松的生活方式。

四、从“情感纽带”到“国民性格”

英国与茶叶的结缘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发展下的必然产物,而任何一种舶来品能否植根于传入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流的内容本身是否属于某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中有长远价值、经得起考验的精华;这种影响是否适应对方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6]。

而茶叶对英国社会文化的巨大影响是其他同时期扎根的文化产品难以相比的,没有茶叶就没有现在的英国文明。苦中带甜的茶,不仅具有解渴充饥的作用,还有效平衡了英国人的饮食结构,以其口味清淡、消脂解腻的功效弥补了英国人多食生冷油腻的肉制品和主食的弊端,并且对其人群的“国民性格”塑造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茶,性温,养人,提神醒脑,品茶之人在颐神养性中也参透了许多人生之道,优雅的茶之道为英国人的冷幽默掺入了脉脉温情。除此之外,家庭欢聚的下午茶有助于他们完成必要的亲情仪式,给个人的“小家”和社会的“大家”带来和谐[3]51-53。由此可见,茶在英国已然成为家庭和睦与社会交往的代名词。相比以往深得人心的咖啡馆和酒吧,茶馆的出现为英国人的社会生活交际空间增加了更多可能性,更进一步促进了城市小资产阶级即市民阶层的诞生。此外,女性的主导力量在英国茶文化的本土化进程中得到了极大体现。从皇室女王对饮茶的推广成为潮流,到下午茶的发明,直到19世纪在茶会中女性的地位不可撼动,都说明茶文化体现出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之势[7]。

英国与茶文化的爱恨情仇走过几个世纪,茶文化温和醇厚的特性激发了英国人人性中柔软温情的一面,苦有余香的东方茶甚至成为英国国民维系家庭亲情、扩大社交网络的情感纽带。

五、结语

“任何情况下,饮食的变迁都会牵扯到人们在自身形象方面、在形成反差的新旧生活品质的观念方面,以及在日常社会生活组织方面异常深远的改变。”[4]27茶叶在英国的本土化变迁经历了从被渲染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到成为上中层阶级竞相追捧的身份证明,再变身为“接地气”的国民饮品,最终成为英国人喜闻乐见的大众消费品。从影响方面来说,英国茶文化对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产生的价值不可估量,同时又以独树一帜的特色茶文化体系对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下午茶英国人饮茶
下午茶
英国人的姓氏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英国人的度假历史
这个英国人在长城捡垃圾22年
四季饮茶与健康
英式下午茶
准备下午茶
月下饮茶
来喝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