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探析

2021-03-08 05:50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产业 2021年26期
关键词:纪实文化遗产物质

陈 想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通过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的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存,已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方法和有效途径,同时也起到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作用。摄影技术具有纪实的基本特征,能够使事物的某一瞬间得到真实客观的反映。因此,摄影技术的应用能够纪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得到保障。总而言之,摄影技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手段。

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与创造的结晶,具有记录人类文明进程的功能以及彰显人类文明多元化的使命。文化遗产可以分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当代经济的发展,文化事业发展迅速,社会科学不断变迁,在看到科学技术发展给文化遗产带来危机的同时,也应看到科学技术对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作用。文章中,科学技术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为:通过摄影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艺术拍摄或数字化的采集,以起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作用。

摄影技术发展概述

摄影技术最初就被广泛应用于对周边事物的记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摄影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其由最初对静态风景、建筑的拍摄,逐渐发展成对动态的生活百态的拍摄。由于摄影技术具有很好的纪实效果,很快便被媒体行业所应用,从而使图片的魅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也因此出现了大量的专业摄影家。例如,针对风光、人像、纪实以及艺术等的专职摄影。伴随新时代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古老文化以及风俗习惯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大量的记录当下社会百态以及民族风俗的著名摄影家纷纷涌现。例如,迄今最负盛名的摄影构图大师,法国著名摄影家布勒松,他不仅拍摄了大量优秀的纪实作品,还提出了“决定性瞬间”这一重大艺术理论;马克·吕布,法国著名摄影师,其作品以对东方国家的纪实性拍摄为主,对研究东方国家历史具有深刻的意义;法国银行家阿尔伯特·卡恩,组织开展了一项著名的人文计划——为地球建立档案,他资助大量的法国摄影师去往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拍摄记录,留下了大量具有研究价值的人文资料。这当中,有我国100多年前的社会生活百态的记录:从街旁各种形式的老旧店铺到独轮车、马车以及轿夫等。这些具有史料价值的照片,包含了清朝晚期各种宗教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各阶层的社会生活。在过去,人们通过文字、图片或口传的形式记录历史,但是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以及摄影技术真实记录事物的特性,人们发现这些拍摄出来的照片,包含的信息之全,是文字不能代替的。此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来说,照片所具有的价值不仅仅代表着自身,同时还代表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摄影技术可以有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摄影技术记录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摄影技术作为娱乐收藏与记录的方式,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以及现代视觉媒介之中,其中也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应用。这种视觉上的资料记录,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除了实物展示与文字的描述外还加入了视觉方面的记录,促进了非遗项目的完整性、动态性、客观性以及多视角性的保存与重现。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逐渐得到发展与普及,使得摄影技术中的保存记录功能得到广泛应用,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交流创造了最大程度的时空共享。

正因如此,很多非遗相关文化机构将摄影技术运用到了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中。例如2014年在开封举办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摄影作品展览中,许多专家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老艺人们的身上。通过全方位、多视角地对他们的生活瞬间进行全面拍摄,作品不再局限于老艺人们的木刻年画,更多的是关注他们制作、刻画、调制颜料等具体制作过程与使用的工具以及他们生活的特定环境上。通过拍摄捕捉了许多木刻年画相联系的非物质镜头,真实、立体、客观、多维、厚重、鲜活地还原了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的生活现状、岁月沧桑以及人文情怀。

摄影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摄影技术拍摄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摄影技术在拍摄“非遗”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以及应遵循的原则与普通情况下的摄影有所区别。拍摄者需要通过相关博物馆、档案馆等途径充分了解非遗项目的历史文化以及内涵,通过全身心投入的观察,选择所要表达的内涵以及对象进行拍摄。所拍摄的作品不仅要将非遗项目有形的本身客观地表达出来,还要对非遗项目相关的文化内涵进行表达。例如非遗项目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与地理环境。在具体的拍摄过程中必须重视拍摄内容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从而避免给相关研究者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带来误导。所以,记录者在拍摄过程中应时刻遵循客观性的原则。不仅如此,对制作过程的后期工作,同样也需要保持客观性的原则,不能掺杂个人的好恶评价、价值取向与主观臆断等,更要杜绝为了迎合观众而对拍摄的内容进行任意地改变与增减,以及通过暗示或引导的形式让被拍摄者进行刻意“表演”。特别是在当代观众的自我意识不断提升与加强,以及在学识修养上有所差别的条件下,拍摄者在记录过程中切勿受其影响。拍摄过程必须做到客观、真实、完整而又不失典型,杜绝从观众角度出发,进行主观的臆断与阐释。拍摄的内容应注重开放式的思考拓展,以事实为依据,让观众自由的进行解读与感悟。

摄影技术拍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拍摄,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对遗产项目的形式进行表现,还应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的反映与再造,从而达到对史实记录与说证的效果。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涉及社会礼仪、民俗、节庆、舞蹈、音乐、体育以及社会生产等领域,所以针对各种不同的拍摄技巧,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在非遗项目的具体拍摄前,必须对这一非遗项目进行充分的学习,了解非遗项目具有的民俗学内涵,认清非遗与民俗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知晓非遗背后的文化空间。其次,拍摄的手法采用纪实的形式对文化现象进行真实客观的记录,在摄影的具体语境中充分实现艺术的表达。通过多方面的考察,再确定采用何种拍摄技巧或表达形式。不同的非遗项目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也各有不同。例如,作为反映舞台表演的戏剧,演员的舞台表演具有夸张的效果。在具体拍摄过程中,可以采用大胆夸张的方法,从夸张的角度或者以戏剧性的手法进行拍摄,从而确保张扬的形式与深刻的内涵相适应。而对于民俗类的非遗项目,其表现手法一般较为平实,以第三方的视觉进行拍摄,杜绝摆拍。在不影响非遗项目展现的情况下,真实再现与记录非遗项目场景。拍摄过程中可重点表现非遗项目的动态、气势与节奏,突出主题,注重形式美。表演过程中的拍摄要善于抓取最具美感的瞬间,将表演轨迹的高潮作为重点,形成发展轨迹。再次,记录上要采用资料叙事的形式。对非遗项目进行全面的图片记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具体流程为依据,对不同场景进行拍摄,以组照的形式构成一个整体,全面而又集中地阐明整个项目的主题以及事件,从而达到说图知事的目的。最后,作品需要附上一定的文字解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式比较特别,部分信息通过画面难以呈现,例如拍摄的地点、时间、项目名称与内容等,所以对于图片难以完成的信息,需要通过文字材料来加以补充。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观者也能在对非遗项目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文字的解说对该项目的来龙去脉有充分了解。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民俗学家、人类学家、建筑学家以及历史学家等都参与到了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的摄影拍摄中,取代了传统单纯摄影家的拍摄,并由此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拍摄时,摄影家既要以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发现以及创造,又要充分了解非遗项目的风俗习惯与地域文化上的差别,从而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保护。

猜你喜欢
纪实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砚边纪实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混乱实验室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