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DR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1-03-08 03:25高建勤郭彩红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微血管发病率病程

安 妍 高建勤 郭彩红 朱 巍

北京航天总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7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进展,2 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我国近些年的糖尿病相关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达11%[1]。目前糖尿病发病率很高,而且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除病变本身的危害外,糖尿病的并发症也成为危害患者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常见并发症,在我国,DR 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4.7%~37.5%[2],不仅会影响视力,甚至会导致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但DR 既不能完全预防,也不能完全治愈。本研究通过分析DR 发生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帮助早期诊断并积极预防及治疗,努力为患者更好地保存视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12 月北京航天总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明确诊断为T2DM、资料记载较完整的患者,共171 例作为研究对象,T2DM 的诊断标准均符合1999 年WHO 的糖尿病诊断分型标准[4]。入组标准:①年龄≥45 周岁;②符合2017 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订的DR 分期标准[5];③患者能正常沟通;排除标准:①严重的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②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③其他导致视力下降的疾病。最终入选的171 例患者,年龄45~82 岁,根据是否发生DR 分为DR 组(56 例),其中男31 例,女25 例,年龄46~82 岁,平均(59.23±8.00)岁;对照组(115 例),其中男65 例,女50 例,年龄45~80 岁,平均(53.95±7.17)岁。

1.2 方法

对入选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测量每例患者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所有研究对象接受隔夜禁食8~10 h,采集空腹静脉血样及尿样,测定静脉血生化等检验指标及尿微量白蛋白(UMA)、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O)、血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空腹血糖(FPG)均通过美国贝克曼CX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酶法进行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通过日本SYSMEX-G8 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采用高效液相离子交换色谱法进行检测;UMA由日本日立全自动分析仪7600 型采用邻苯三酚比色法进行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对两组间代谢指标与DR 相关性进行比较。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BMI、LDL-C、HDL-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R 组病程长于对照组,TG、TCHO、FPG、HbA1c、UA、UMA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s)

注:BMI:体重指数;TG:三酰甘油;TCHO: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PG:空腹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UA:血尿酸;UMA:尿微量白蛋白/肌酐

2.2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在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中,以DR 为因变量,各项临床指标为自变量进行数据分析,其中糖尿病病程、TG、HbA1c、UMA 是DR 影响因素(OR >1,P <0.05)。见表2。

3 讨论

DR 不仅影响视力,甚至致盲,DR 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中老年患者视力受损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指出,T2DM 病程超过15 年的患者,DR 患病率为78%,即DR 发病率随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长而增长[6],在未来的生活中,DR 可能成为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7]。因此,在T2DM 患者的治疗中应积极寻找DR 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及时干预,为临床医生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表2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DR 的预防及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DR 患者在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自主地对疾病进行自我管理,以便维持正常的生存质量[8]。本研究结论是糖尿病的病程、TG、HbA1c、UMA是中老年T2DM患者发生DR 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

本研究显示,糖尿病病程越长的中老年人,越容易发展为DR,是T2DM 合并DR 的高危因素(OR >1),该项结论与既往多项研究结果一致[9-12]。此外,HbA1c与DR 关系密切,且两者呈正相关,HbA1c是DR 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3-14]。HbA1c能够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2~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血红蛋白在高血糖作用下的产物,并且HbA1c随着血糖的增高而升高。既往研究显示,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在视网膜血管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5]。多种代谢途径的异常与高血糖导致的血管损伤有关,包括多元醇代谢通路异常、蛋白激酶C 途径和己糖胺途径等,从而引起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微循环障碍及视网膜微血管血流动力学及生物学改变,破坏视网膜屏障,造成视网膜微小血管腔隙变窄,影响视网膜血流,从而形成DR[16-17],促进DR 进展。而本研究结果显示,HbA1c水平升高与DR 密切相关,HbA1c为DR 的相关因素(P <0.05)。因此,在中老年T2DM 患者中对HbA1c的控制是预防DR 的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与既往研究一致[18]。

另外,本研究显示,高甘油三脂血症与DR 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糖尿病患者常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更容易对机体的血脂代谢产生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多合并脂代谢异常,比如高甘油三脂血症,而T2DM 发病的重要病理过程包括脂代谢异常[19]。同时脂代谢异常会导致泡沫细胞形成,病理过程类似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损伤。另外脂代谢异常会导致氧自由基生成增多,加快视网膜中脂质的堆积[20-21]。本研究结果与既往文献报道的结果类似,其发现降低TG 可显著降低DR 的发病率。

在本研究中,随着UMA 的增高,DR 的风险增加,两者间关系密切。UMA 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包括肾微血管的损伤,表现为肾滤过膜损伤,进而产生微量白蛋白尿[22]。既往研究表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与UMA 的形成有密切关系[23],高血糖状态产生的氧化应激可诱导肾小球足细胞凋亡[24-25],进一步加重UMA 的产生。UMA 与DR 关系密切的机制笔者推测可能是糖尿病肾病与DR 的发生存在相同的病理基础,比如蛋白异常导致大量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引起视网膜内皮细胞凋亡等。因此,UMA 作为DR 的危险因素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也是糖尿病病程进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形式,UMA不仅是肾脏的风险因素,而且对DR 的产生也有提示作用。

在中老年T2DM 患者中,DR 的发展与糖尿病的病程、TG、HbA1c、UMA 密切相关,如果存在上述各项临床指标的异常,提示更容易合并DR,在临床工作中要对上述指标要做到积极干预,重视对TG、HbA1c、UMA的控制,从而更好地延缓DR 的发生,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但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所研究的样本量较少,同时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纳入的不够全面,比如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等危险因素同样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有待后续研究纳入更多患者及更加全面的指标进行分析。

猜你喜欢
微血管发病率病程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
七招降低新购仔猪发病率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