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巴林特情绪屋”干预幼儿的情绪失控问题

2021-03-08 01:52王慧
家长·下 2021年1期
关键词:幼儿

王慧

【摘    要】幼儿期是幼儿情绪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协助幼儿学会调控管理自己的情绪,是幼儿园情绪情感教育的重要目标及内容。幼儿园中幼儿之间的冲突比较常见,从而引发情绪失控的问题。“巴林特情绪屋”是“巴林特小组”和“情绪屋”的综合体。实践表明,按照特有的模式应用“巴林特情绪屋”,可以很好地协助幼兒应对由冲突产生的情绪失控问题。

【关键词】巴林特情绪屋;情绪失控;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3-0075-03

【Abstract】Early childhood is the golden period of children's emotional educ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goal and content of kindergarten's emotional education to help children learn to regulate and manage their own emotions.Conflicts between children are common in kindergartens, which may lead to problems of emotional loss.Balint Mood House is a combination of Balint group and Mood House.Practice show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Balint emotion House" according to the unique model can help children to cope with the problem of emotional loss caused by conflict.

【Keywords】Balint emotion house; Emotions out of control; Toddler

一、从幼儿冲突引发的情绪问题思考

(一)案例描述

区域活动时间,编织区突然传来一阵尖叫声,回头看到的场景是编织材料满地都是,一个小女孩瞪着眼睛看着小夏(化名),小夏红着眼睛,仍旧不断尖叫,手不停地拉扯着墙上的作品。教师介入,小夏直接抡起拳头打向制止他行为的教师……因冲突引发的幼儿情绪失控现象,每天都会在幼儿园上演。

(二)案例思考

1. 关注幼儿情绪失控的原因

情绪调控能力是情绪智力的重要品质之一。幼儿对情绪控制掌握不稳是一种年龄特点,但长期处于情绪失控且没有较为合适的方法去舒缓情绪,会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有调查显示,儿童期造成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其今后的性格形成,情绪失控严重的幼儿在同伴交往中也容易被其他孩子排斥甚至自暴自弃。因此,对于在冲突行为中情绪失控的幼儿,我们更应该多干预。

2. 掌握幼儿情绪的表达特点

幼儿的情绪表达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情绪表达外显性,不加掩饰;倾诉表达具有随机性和场景性;掌握简单的情绪表达规则,情绪表达的社会性因素增加。

3. 审视幼儿情绪的干预策略

在面对幼儿冲突产生的情绪失控问题时,教师的介入方式和策略是至关重要的。通常情况下,教师采用的干预方式主要有三种:强制惩罚性干预,即在幼儿冲突中情绪失控问题发生后,强制性地要求情绪失控的幼儿冷静,虽然有时能够让幼儿安静下来,但事实上问题并未解决;民主调节式干预,即当幼儿冲突发生时,引导幼儿双方协商问题解决,看似民主,但只是解决了眼前问题而并未着眼幼儿的长远发展;公开讨论式干预,即将问题公开,面向所有的幼儿,全体幼儿共同对事件进行讨论评判并协商如何解决问题,虽聚焦问题解决,但于幼儿情绪调控并无太大益处,且容易让冲突的幼儿的问题被放大,进而引发更为严重的问题。

二、“巴林特情绪屋”的研究对接

基于以上思考,在借鉴“巴林特小组”和“情绪屋”的相关理念和具体行动策略的基础上,我们创设了“巴特林情绪屋”,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教师介入幼儿冲突产生的情绪失控问题的干预策略。“情绪屋”是幼儿园在协助幼儿调控管理自己的情绪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通常是在班级里面创设一个“隐秘”的角落或区域。当幼儿出现情绪问题时,幼儿可以进入”情绪屋“中进行自我调适。而“巴特林情绪屋”主要借鉴了“巴特林小组”的行动理念和策略,同时借用了“情绪屋”的空间概念。其意义和目的一方面在于借鉴“巴特林小组”的理念,协助教师认识幼儿冲突中的情绪失控问题,更好地认识幼儿和理解幼儿,并在此基础上为幼儿提供有效的协助;另一方面在于教师通过合理的介入和干预,协助幼儿认识自己的情绪问题并学会调控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三、“巴林特情绪屋”的行动实践

“巴林特情绪屋”旨在为冲突中情绪失控的幼儿提供一个调适情绪,“涉事”双方和教师进行平等对话沟通的空间。“巴林特情绪屋”的创设,主要基于“情绪屋”的空间概念展开,有两个关键要点:

(一)基于儿童需求的环境架构

1.位置选择,找寻最佳释放地点

幼儿园班级里的“情绪屋”通常会选择一个相对偏僻、安静的角落进行搭建,是一个专门设置用来协助幼儿调适情绪的“功能区”。相对固定的位置,相对固定的功能设定,好处是幼儿会非常清晰其作用,作为幼儿情绪调适的区域是非常合理和必要的。但幼儿冲突所产生的情绪失控问题不同于幼儿一般的情绪问题,当问题产生之后引导幼儿进入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可能会让幼儿产生“被惩罚”的误解。

幼儿冲突的产生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在“巴林特情绪屋”的创建上,重在借用“情绪屋”的概念,在位置选择时需要充分地应用已有的环境。当幼儿在室内产生冲突时,“巴特林情绪屋”可能就是没有幼儿在活动的任何一个区角;当幼儿在户外产生冲突时,“巴特林情绪屋”可能就是户外的小花园或是小草坪。“巴特林情绪屋”的空间位置是随机的,因需而设,因事而变。但整体上依然会遵循“情绪屋”的独立、安静、隐蔽、与其他活动幼儿保持一定距离等基本原则。

2.自主选择,实施弹性释放空间

对于幼儿的情绪调适而言,一个独立隐秘的空间是必要的。在班级“情绪屋”的创设上,需要采用“1+1”的模式,即1个“巴林特情绪屋”,是随机随地而存在的;另1个是“普通情绪屋”,是固定、特设的。

在引导幼儿调控由冲突引发的情绪失控問题时,两个“情绪屋”配合使用。当幼儿需要自己一个人安静时,可以到“普通情绪屋”中去;当教师需要引导幼儿通过沟通对话来协助幼儿调适情绪解决冲突时,则使用“巴林特情绪屋”。当然,在某种情况下,“普通情绪屋”也可能会作为“巴林特情绪屋”来使用。

(二)基于儿童情感的干预模式

在整个借助“巴林特情绪屋”协助幼儿调控情绪和解决冲突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引导者和平等的对话者。借鉴“巴林特小组”的理念和小组活动模式,教师在采用“巴林特情绪屋”介入干预幼儿冲突产生的情绪失控问题时,主要采用“六步推进”的模式。

1.冷静接近,防止伤害发生

在发现冲突性行为并产生情绪失控问题时,教师要尽可能快速且冷静地接近出现问题的幼儿,防止伤害性问题的发生。但阻止伤害的发生并不意味着堵死幼儿情绪宣泄的通道。关键的操作要点有两个:第一,教师自身的冷静,如果教师自身无法保持冷静,则不要急于介入;第二,给予幼儿情绪宣泄的时间和通道,任何人的情绪失控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平复,也需要一定的通道来进行宣泄,在此之前,不要着急进行问题的处理。

2. 认可情绪,给予情感支持

幼儿的情绪需要被认同,情绪本身无对错,只有认同幼儿的情绪,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平等对话才有可能发生。认可幼儿情绪最佳的方式是“共情”,具体的操作要点是:第一,用清晰而又简洁的语言表明教师理解和接受幼儿的情绪表现,要注意的是情绪表现而不是情绪问题,不仅要表述清楚事实,还需要说出自己的感受;第二,必要时,用自己曾经的相似经历加以辅助说明,以表明类似的情绪感受并不是幼儿才有的,教师曾经也有过,以此增加幼儿的认同感。

3. 收集信息,剖析事情原委

收集关于冲突中发生了什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当幼儿情绪平复后,可以开始召集“涉事”双方展开平等的对话,收集相关信息。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要确保开始时问的是“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为什么”问题听起来像是在指责,幼儿能够体会到这一点,因此会三缄其口。“发生了什么”或“问题是什么”是有效的提问,能够引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具体细节。教师要给予每个幼儿充分表述的机会,不着急做评判。

4. 重述问题,理清事件关键

幼儿充分讲述了有关情境的信息后,接下来的步骤就是重述问题。在不停地重述过程中,教师在关键环节跟进与询问,促进情绪失控幼儿进行换位思考,以及对自己为什么情绪失控进行思考,为其后续的方案选择做好铺垫。在不断地事件澄清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通过不断地回忆,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自己和别人对事情的不同态度,尝试理解对方的言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当幼儿与其他同伴发生矛盾或者冲突的时候,我们要指导他们尝试用协商、换位思考等方式去解决冲突。”而做到这一点,重述问题是关键。

5. 甄选方案,鼓励自我解决

在充分地表达并探索了他们的情感、需求和要求,并谈论了事情的相关方面后,幼儿可以开始讨论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选择一个每个人都同意的方法。首先,向“涉事”双方询问解决方法:“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然后,提供更多的思考时间;最后,与每位幼儿确认方案。这里的重点是:幼儿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教师取而代之。当幼儿出现困难时,在征得幼儿的同意后可以将问题向全班的幼儿开放,进行公开的讨论,从中甄选适宜的方案。

6. 支持肯定,激发自主行动

支持肯定的意义在于增进幼儿的自我认识和自尊自信。支持肯定的不仅仅是对幼儿提出问题后的解决方案,更是对幼儿整个问题思考的过程。在支持肯定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幼儿自主地将问题解决过程中“习得”的经验应用于日常的生活。“巴林特情绪”的应用,所着眼的不仅是当下问题的解决,更关键的在于幼儿长远的发展。

教师感悟:

大一班教师:平时对待调皮且情绪容易失控的幼儿,我会很生气,总是在替他扫尾,但是在班级里创设“巴林特情绪屋”后,我时刻提醒自己,在处理冲突事件中情绪失控的幼儿时,应该稳定自己的情绪,缓和彼此的情绪。

大二班教师:小鑫是班级中调皮的孩子,也是和我一起进情绪屋最多的孩子,突然有一天,他也模仿着我与他交流的情境去协调其他幼儿。看着他的一些变化,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言传身教、处事方式很重要。

大三班教师:刚开始我们对情绪屋的创设不是很赞同,我们觉得在事件发生的地方可以直接解决问题。但是从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点考虑,他们也需要面子,在情绪屋中,孩子的情绪比在现场调节更容易稳定。

“巴林特情绪屋”是从幼儿的视角创设了一个“能使幼儿感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情绪环境”。长期的实践表明,应用“巴林特情绪屋”及其相应的干预模式处理幼儿冲突中的情绪失控问题,是有助于幼儿相应的情绪失控问题的解决,并能够更为长久地促进幼儿情绪调控管理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的。在教师的层面,“巴林特情绪屋”的创设和应用,使教师对于幼儿的冲突及情绪问题有了更为清晰和准确的认识,在介入干预幼儿的情绪问题时的节奏方面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在策略使用方面也更显得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郭锦娜.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J].华夏教师,2016(05).

[2]胡晓晴.从小情绪中发现大问题——中班幼儿情绪自控的个案分析[J].家教世界,2018(Z3).

(责编  林 娟)

猜你喜欢
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